时下,一些人甘于“难得糊涂”,甚至写成条幅作为座右铭,并宣称:“人能糊涂一点,最好。”对此,有人说这是大雅高论;有人则视作经验之谈;也有人不以为然,讥之为“观念的误区”。
“难得糊涂”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名言。郑一生不得意,道路坎坷。他做过七品县令,同情人民疾苦,为官刚正不阿。最终,因开仓赈灾,受上司责难,愤而辞官。“难得糊涂”这四个字,宛转地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抗争,其间也不无流露出他逃避现的消极思想。
“难得糊涂”可作不同解释,因而无论在古代或今天,都迎合了不少人的心理需要。一是自鸣称高。这类人并不糊涂,他们看重“难得”二字,以示自己超尘脱俗;二是姑且糊涂。这类人通常颇为世故,自认为看化了,因而凡事得过且过,学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糊涂;三是乐于糊涂。这类人胸无大志,省心省力,他们把糊涂看成修养,以糊涂为时髦。
"难得糊涂"究竟怎样解释为好,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对一些有正义感有良心的人来说,词典中不应该有这个词,这是不足取的。愤世疾俗的人,也应当认清今天的时代再不是郑板桥所处的时代,不能当糊涂虫。而应该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明辨是非,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彻底与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决裂。决不能尸位素餐,贻误正义的事业,最后被时代抛弃。
在这里否定“难得糊涂”,是从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的,至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提倡谦让、谅解,互相支持,搞好团结的。我曾在一篇题为“难得糊涂”一文中谈过这个问题,提出在一些问题上,对待一些人和一些事,不要斤斤计较,糊涂一点好,这是对的。但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就必须泾渭分明,决不含糊。毛泽东曾赠叶剑英一联;“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不妨也将这幅对联抄挂于厅堂之上,藉以策励自巳,这对于修身养性,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