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是我写的书《陆克文:总理是个中国通》(新华出版社,2008年)中的最后一章,可惜在付印前被总编撤下来了。这恰恰是我最喜欢的一章。
我不是学者,更不是马列主义的研究者,只是个在西方国家中生活了十几年,又由于工作关系而了解了西方国家政体的普通人——我工作的地方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上议院,我的职务是议员的政策顾问和传媒秘书;同时,我又喜欢文学,经常在澳洲的中文报纸上发表小说与散文。
我是说,虽然我还算有资格“浅谈当代西方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但我打算(或者是有能力)完成的将不是一篇学术论文,而是一篇随笔。
我是说,我没有进行过学术论文必须做的专业检索。
我是说,如果我的一些自以为是新鲜的看法早已是老生常谈,请原谅我的无知。
(1)当代西方人理解的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
我已经不记得当年的教科书是怎么说的了,我也不想去查阅。我想(或者是我更喜欢)凭记忆或者是按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一问题。
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平等”和“公有制”为诉求的社会形态或制度。
好,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经典的解释。我手头没有教科书,只有字典,而且是我在出国时带来的很旧的——1982年编篡的《新华字典》。这本字典在谈到社会主义时,把它分成两部分:社会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制度。然后解释说: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而社会主义制度则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施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
我的理解和字典上的解释有两点不同:一、我提到平等,字典没提;二、字典提到无产阶级专政,而我没提。(我很吃惊,为什么一定要“无产阶级专政”?我不知道现在国内是否还在这样解释社会主义。)
我突然想到,这不仅仅是我和字典的不同,其实也是西方国家和中国在对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上理解的不同。
提请各位注意:“平等”是西方社会主义的主要述求之一。
实际上,西方国家在对社会主义概念的理解,在民间和知识界也是非常不同的。
在民间,平民百姓理解的社会主义是非常具体的,如,前苏联、前东欧,以及中国、越南、朝鲜和古巴这样的依然公开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
那么,上述国家在西方民众眼中又是个什么样子的呢?独裁、集权、一党(而且只能是共产党)专制,没有自由,不讲人权,杀人如麻……
最近十几年来,国际上的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基本上土崩瓦解(对不起,我用了这么个带有贬义的词,但我实在找不出另一个比它更准确的词了),前苏联和前东欧垮了,中国变了,越南也在变,只剩下古巴和朝鲜。这个时候,似乎只有中国有实力在国际上代表新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然而,中国的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也是在向西方靠拢,特别是在经济上。或者我们换个说法,正像我在这里提出“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因素”这个概念一样,我们还应该提出另外一个相对应的概念: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中国的资本主义因素”。而且,中国在经济上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滋生了另一种原本也是属于集权国家的弊病:腐败。于是,在西方民众眼中,社会主义又多了一层含义:腐败。
难道上面所言真的是社会主义的特性吗?不是。
上面那些听了令人反感的词汇所描述的其实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独裁国家或集权国家。这里有一个误区我们必须把它矫正过来:社会主义并不是独裁或集权的代名词;尽管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确实是独裁和集权国家。我是说,马克思当时提出社会主义学说时,并没提独裁,也没提集权,当然也没提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一词源于列宁。
好了,结论:我所陈述的、澄清的上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源于西方知识界。
(2)中国人眼中的资本主义
现在,让我们再来澄清一下关于“资本主义”的概念。
这些年来,中国人是怎样解释资本主义的呢?这次我们直接引用我那本1982年版《新华字典》所做的解释:(1)指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或社会制度。(2)指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宣扬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个人利己主义及虚伪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掩盖资产阶级专政得实质,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另外,字典在解释的第一部分还做了如下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用延长劳动、增加劳动强度、改进技术等方法加重对工人的剥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得少数资本家手里。
这个解释,除了“剥削”和“专政”一类的字眼外,大体是中肯的。
事实上,资本主义作为一种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或社会制度,应该和社会主义比照着看才会更清楚。于是,我们应该这样看待资本主义的特征:一,私有制(社会主义是公有制);二,追求生产效益(社会主义是追求平等)。就像公有制和私有制是一对矛盾一样,追求平等和追求生产效益也是一对矛盾。这一点我们会在晚些时候再解释。
这里有一个误区:由于资本主义一直鼓吹“自由、平等、博爱”,使得这几个原本与社会主义并无相悖的字成了社会主义不敢倡导的口号。事实上,照我看,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更追求“平等”的价值观。
那么,资本主义社会中有没有“平等”呢?有,但它属于社会主义。这正是本文要谈的:当代西方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
(3)当代西方国家是什么主义?
那么,当代西方国家是什么主义呢?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答案是:资本主义。尽管当代西方国家也存在着社会主义因素,尽管西方国家的左派政党甚至共产党也曾执政,但依然是资本主义。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基本上还是资本主义;因为西方国家一直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即使是左派政党甚至共产党执政时期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当今中国也依然是社会主义。或者我们也含糊一点说,基本上是社会主义。我说“基本”没别的意思,因为中国共产党自己也说中国只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甚至还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云云。
鉴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越来越多地学习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甚至也开始尊重私有财产,或者是搞了原本是属于资本主义的“股份制”,我们其实也可以这样说:中国基本上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存在着资本主义因素。正如西方国家基本上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已经有了社会主义因素一样。
(4)为什么当代西方国家存在社会主义因素?
关于中国为什么依然存在资本主义因素,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焦点。本文着重讨论的是:为什么当代西方国家存在着社会主义因素?
当代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国体都是民主体制。所谓民主体制就是议会政治,多党执政。这几个名词由于近十几年来一直被“民运”人士挂在嘴上,已经变得非常敏感,都不怎么敢提了。实际上,提倡民主既不是反党,也不是反对社会主义;民主体制也根本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同义词,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多为民主政体。相反,就中国共产党来说,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提倡民主。
那么,什么是民主体制呢?其实说穿了不过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也就是说,通过民主选举,让多数人拥护的政党执政,管理这个国家。这有什么不对吗?没有。这和共产党所提倡的人民当家作主有什么区别吗?没有。如果这个国家是人民的,或者说 ―― 我们姑且借用一下我的《新华字典》里在解释社会主义时所使用的“无产阶级专政”这个词,因为无产阶级是多数,或者我们干脆说人民是多数,人民一定会选择能代表他们利益的政党来执政,比如说共产党。
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说是一种多党制,实质上是两党制:两大政党轮流执政,一个做了执政党,另一个就是反对党。
纵观当今西方国家,几乎所有国家有机会执政的两大政党都是一个左派,一个右派。左派激进,右派保守;左派注重平等与人权,右派则注重经济效益和发展;左派喜欢公有制,右派则鼓吹私有制;左派基本上代表劳工阶层,而右派则站在有产阶级一方……左派政党听上去很像社会主义政党,但一般不是。不管怎么说,左派政党当政时,总会推行一些社会主义因素,把国家引向社会主义;而右派政党当政了,就会再把左派扭过去的扭转回来,维护原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这样在忽左忽右地摇摆着,并在摇摆中前进。
在美国,左派政党是民主党,右派政党是共和党。
我对美国不算很熟,我们来看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左派政党是以工会为基础创建的工党,右派政党则是联合了雇主协会创建的自由党。瞧,很明显的一个代表无产阶级,一个代表资产阶级。有人要问了,这两个政党哪一个更强大呢?答案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工党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强大的政党;但并不是执政时间最久的政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不要问我,要去问澳大利亚的选民。
好,我们来问选民。我们去工厂,问问无产阶级——工人。我们很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问:请问你在上次大选时支持的是哪一个政党?
答:自由党。
问:为什么没有支持工党啊?工党不是代表工人利益的吗?
答:是的,工党是口口声声说代表我们工人的利益,可工党不懂经济啊!一个国家吧,就比如我们这样的平民百姓,我们不懂政治,我们只知道谁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你想工党不懂经济怎么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当然你也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问:请问你在上次大选时支持的是哪一个政党?
答:我选工党!自由党是他妈的有钱人的政党,我才不会选它呢!
问:不是说自由党会搞经济吗?
答:他会搞经济也是为他们有钱人搞啊!他经济是搞上去了,可最后我们能捞几个小钱?还不是都给那些大老板赚去了?我可不会为眼前的这点即得利益所蒙蔽,我就是勒紧裤带也要支持工党……
这样的两个例子我想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那么,既然西方政府是民选的,而且左派政党又代表多数人(劳工阶层一定是多数)的利益,为什么左派政党不能永远当政呢?这是因为左派政党不注重经济的缘故,当左派政党执政一段时间后,国内矛盾虽然缓和了,但经济也下滑了,于是,即使是那些劳工阶层也要反思:经济还是要搞的,生活还是要提高的……于是,又转投右派政党了。
于是,左右两大政党交替执政,国家在摇摆中前进。
那么,到底是左派政党还是右派政党在牵引着国家向前走呢?我以为,哪个都是,又哪个都不是。简单地说,右派政党当政时,国家经济会相对好些,但社会矛盾也相对多些;反过来,左派政党当政时,社会矛盾缓和了,但经济发展会缓慢些。这是一对矛盾。社会就在这对矛盾中发展、前进。
(5)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因素
好,现在可以具体地列举当代西方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了。注意我的用词,我说的是社会主义因素。因素,这是个很含糊的说法。
重述一遍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我以为,正如两个词的字面所包含的内容,社会主义的着眼点是“社会”,资本主义的着眼点是“资本”。着眼“社会”,就是公有制,就要讲究人人平等,就要考虑社会福利;着眼“资本”,就是私有制,就是讲究经济效益,就是不择手段地追求“剩余价值”,就会有“剥削”,就会分化出越来越大的阶级对立。毫无疑问,资本主义越是发展,这种“阶级对立”就越是明显,社会就越是不安定。于是,即使是代表资本主义的当权者,也不得不制定新的政策,以稳定社会。这些新的政策实际上是在效仿社会主义,于是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因素。
当代西方(以澳大利亚为例)的社会主义因素中最明显(或者说是社会主义“侵蚀”资本主义最成功)的例子要算“社会福利制度”了。什么是“社会福利制度”?就是政府出钱,确保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小康日子,从而削弱社会中的等级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政府出钱,养穷人。所以,无产阶级是“社会福利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既然这个制度是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自然就是社会主义因素了。
毫无疑问,这个“社会福利制度”是以经济极大发展为前提,以平等和人权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说,没有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回过头来,没有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也不可能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说,西方的平等和人权其实是属于社会主义的。
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制度差不多是世界上最好的,她和同是大洋洲的新西兰以及北美的加拿大、北欧的瑞典、挪威、丹麦等国家一样,被一些学者成之为“福利社会主义国家”。简单来说,在澳大利亚,从一个人生下来那天起,直到离开这个世界,国家都对你负有责任,只要你有困难,国家就会帮助你。比如刚生下来的小孩有牛奶费,上学了又可享受免费教育,到了大学了可以自力了如果你愿意搬出家门独立生活还可以申请助学金,工作后被炒鱿鱼可以拿失业金,结婚生子后如果生活拮据国家照样给你困难补助,退休就更好了,给你房子住还给你养老金;另外,生病了有公费医疗,即使是需要换心脏也是分文不取;走在马路上遭遇横祸被车撞了肇事者又逃之夭夭,不要急,国家会养你一辈子……
这样的福利制度国家每年得花多少钱?很多。钱从哪里来?税收。好,就是税收制度也有社会主义因素。西方国家的税收都是这样的,你赚得越多,交的税也越多,换句话说就是,有钱人得多交税。如果想想国家拿这些钱是用来养穷人的,会不会觉得这简直就是新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呢?
这样的富人多交税的税收制度再加上穷人享受福利的福利制度,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减少了贫富间的差距。为什么要减少贫富差距?平等。所以说西方的平等也是社会主义的。
平等的价值观在西方越来越得到认同。但依然有左派与右派之差别。
平等的价值观不仅表现在种族上,也表现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上。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里,左派政党支持移民,右派则政党反对移民;左派政党支持多元文化,右派政党则在偷偷地变着花样地稿种族歧视。瞧,右派政党即使是想搞种族歧视,也只能是偷偷地变着花样地稿。这说明什么?说明平等这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已经得到多数人的认同。
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已经非常之小,一个开出租车的并不比一个大学讲师少赚多少钱。即使是大学讲师多赚了一点点,他又要多交税,也就找平了。是不是已经非常平等了?
还有环保。现在西方国家都很重视环保。环保是什么?环保是千秋万代的大业,是为子孙后代造福。只有“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才会去想后代,想明天,想整个社会;“私有制”的资本主义想的只是今天、自己和公司的发展。所以,西方现在重视管保也可以算是引进了社会主义因素。
说到“公有制”。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并不是一点公有制都没有,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其铁路和中、小学教育也是由国家来负担的。就是说,有些企业或机构是必须公有制的。在澳大利亚,大多数医院、学校(包括大学)、公路交通和铁路交通、甚至海港、飞机场、水务局、电话公司,甚至有一家银行,都是国家拥有的。
我来到澳洲后不久,正赶上属于右派的自由党执政,自由党一上台,就开始私有化。联邦银行很顺利地就私有化了,然后又要把电话公司私有化。这下人民不干了,又是上街游行又是请愿。
现在就有一个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的问题。其实,所谓的私有化就是上市。电话公司为什么要私有化?当政者说为了提高效益。其实上市是为赚钱。左派的工党一连执政了十几年,大力推行公有制和社会福利,把国家的家底都抖擞光了。于是右派的自由党就在大选时许诺,只要自由党上台,保障经济好转,国家扭亏为盈……
公有制和私有制就是不一样。公有制是为人民服务,私有制则是一切向钱看。这里的道理谁都懂。澳大利亚幅员辽阔,人口稀少,畜牧业十分发达。就是说,澳大利亚有很多牧场,而每个牧场之间又是十分分散的。要不要每一家一户都扯电话线?扯的话,要交多少钱安装费?如果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电话公司,对不起,你那么远,又是独门独户,我得按成本核算。那样的话谁也安装不起,太贵了。可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就不一样了,没关系,为人民服务吗。装!城里人多少钱你就多少钱!一视同仁!
那么是公有制好了?也不尽然。就说这澳大利亚公有制的电话公司吧,他老哥蝎子拉屎独一份,无论贵贱好坏你都得受着。这也不行。于是澳大利亚又从美国和英国引进两家私有制的电话公司参加竞争。
说到底,社会主义固然好,但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没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就无从施行社会主义的庞大计划。澳大利亚之所以能把社会主义搞得有模有样,是因为澳大利亚资源丰富,国家有钱。我前面提到的那几个福利社会主义国家和澳大利亚情况非常相似,也是因为国家富有。
在澳大利亚,除了国家富有这个先天因素外,还因为澳大利亚的工会力量非常强大。工会是保护劳工利益的,肯定是社会主义的。事实上,正是由于工会的不懈努力,澳大利亚才会有这么多的社会主义因素。
为了保障劳工利益,工会迫使政府制定劳资法(又称工业关系法),以法律手段强迫资方提供良好的工作场所,提供良好的工资待遇和其它待遇(比如,除了公共假期外,还要保障每个雇员每年能享受四个星期的有薪假期,以及固定天数的有薪病假和有薪事假)。澳大利亚有最低工资限制,要求雇主雇佣劳工时,每小时工资不得少于14澳元。澳大利亚还有超时工作和假期工作补贴,所有超时工作、周末工作或公共假期工作,雇主都要付双倍工资。这些,都是在保障劳工阶层的利益。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因素。
(6)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世界大同
文章写到现在,我好像必须要面对一个严肃的问题了:我的信仰是什么?
说老实话,从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想起来,可能读书的时候(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信仰社会主义,信仰革命,成年以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沈阳的一所大学当教师)就转为信仰资本主义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出国的一个理由。总之,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闯出国门,来到资本主义的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个国泰民安的好地方,生活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什么的都很好。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了政界。我相信我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真正关注西方政治的。我于是发现了当代西方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我突然意识到,马克思所预言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依然成立,不过,这一天不是突然到来的,它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到底有多长,取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我还意识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不是靠什么暴力革命,靠什么枪杆子夺政权,而是一种平稳的、自然的、谁都无法阻挡的、水到渠成的过渡。简单来说,资本主义越是高速发展,就越是要走向社会主义,或者我们换个说法就是,资本主义越是高速发展,它的社会主义因素就越多,直到有一天,它悄然无声地、完全过渡到社会主义。
就这样,我又回到了社会主义。不过现在的我和当年的我是非常不同的。当年,我的信仰只是一种盲从,而且信仰的其实是一种教条的、极左的、暴力的、集权的社会主义;而现在,我信仰的则是一种民主的、温和的社会主义。这样的世界大同,应该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