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年”的品味
作者:郭军平  发布日期:2013-02-05 02:00:00  浏览次数:2065
分享到:

也许在中国人所有的节日里,“年”的分量是最重的。记得先前有这样一句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可见这回家过年的习俗是非常要紧的。起先关于“年”的兴起是怎样的,有很多种说法,比如称“年”是一种怪兽的,每到冬末春初就来祸害人间,后来经过众人合力终于赶走了“年”这个怪兽。于是,大人孩子都纷纷庆贺。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年”是一种吉祥之物,人们总是在除夕之夜要坐到天明,而且在零时之际要燃放鞭炮迎接“年”的到来,这样“年神”才会给家族带来一年的兴旺和发达。而事实上,各地关于“年”的说法都不一。但总之有一点,“年”的节日里蕴含了祈福,消灾,祭祀,团圆等含义。

而在传统意义上的“年”的讲究是很多的,一般上从进入腊月以后,就要准备“年”的节日的到来,从清扫房间到沐浴,再到准备各类年货,整理祖先祠堂等,人们迎接“年”的到来简直不亚于迎接一场盛大隆重的宴会一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年”文化蕴含了儒教的思亲念祖,敬事祖先,和睦族人,上下有序,尊老爱幼等观念,同时也蕴含了道教的祈福,消灾,敬天,畏神鬼等观念。“年”的节日在好似没有信仰的中国人的心里就是一种图腾,一种特有的民族标志。试看,在所有海内外华人节日里,几乎没有不这样重视“年”的。事实上,隆重的过“年”也成为了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标志。

随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现代意义上的“年”味似乎没有过去那样浓重,人们过年的仪式也少了那么多的讲究,但是“年”在国人的心里依然是神圣的。现代工业社会固然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使得人们背井离乡聚集于大中城市谋生就业,这使人们的物质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改善;但是长期的在外漂泊和与亲人的长期隔离也使人们更加期盼过年,过年成为了人们实现与亲人“团圆”“团聚”“休闲”“娱乐”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

其实,进一步说,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还是现代意义上的“年”,“年”都成为官方和民间一个重要的凝聚人心,凝聚人气的桥梁。“年”使过去的天子“与民同乐”,“普天同庆”;“年”也成为现代政府和百姓之间加强感情联络的一个纽带。过“年”之际,各级政府嘘寒问暖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手中,自然增进了干群之间的感情,加强了政府与人民的血浓于水的感情,有利于增进执政党的执政威信,强化执政基石,有利于国泰民安。从这一个层面上讲,“年”的意义已经大于最初的传统意义。

而对于老百姓讲,过“年”的走亲访友,亲人团聚,朋友聚会,师生联谊等都是进一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络,增进亲情,友情,师生情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之际,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信息多元化,人们通过交往,亲密的思想交流等方式又常常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这其中有不乏值得自己借鉴和反思的一些宝贵的个人经验和创业经历,亲友的谆谆告诫和平和亲切的叙说都是人生难得的一次机遇。因此,“年”的存在和人们对“年”的向往已经少了传统意义上的迷信思想,而是给予了更多的“回顾”“反思”“总结”“弥合”“期盼”之意。

农耕文明的“年”显然是越过越长,这里面无形中加入了些儒教和道教的一些思想,以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强化统治思想和灌输迷信思想,借以愚弄百姓。而现代社会的“年”是越过越短,百姓在“年”的关节口可以全家团团圆圆,共享天伦之乐,同时体验现代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品味物质之富与体尝精神之乐。

而“年”具体到不同对象的人们眼里,“年”的意义可能是更是丰富多彩。“譬如对于上班族来说,“年”的存在可能就是一次身心放松,迈开脚步到户外旅游的大好机会;而对于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来说,“年”可能就是能够穿上新衣服,拿到压岁钱,并且自由地玩和放心的游戏的大好时机;而对于喜欢读书写作的人们来说,“年”可能就是自己尽情地遨游书海和尽展笔墨大施才华的好机会;而对于商人们来说,“年”可能就意味着又要大发一笔财富的好时机。当然也不排除某些想要“进步”做官的年轻人在趁“年”节寻情钻眼打通关节贿赂上级的现象。然而在“十八大”新风的强劲形势下,还是奉劝那些图谋不轨的人们收敛些,好好做些事情还是以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才华“进步”吧。

关于“年”的品味真是品也品不完,放下笔,还是隆重地迎接一下新年的到来吧!毕竟,“年”的到来预示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里都要更上一层楼。让我们在“年”节里仔细品尝“年”的滋味。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