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不用學,廣東話‘講歪少少’就是國語了!”
這是我小的時候在香港聼過的一個笑話,當然這是廣東人也不會接受的謬論。但在學英文的過程裏也聼過人說:“學講英文,只要厚著臉皮,夠膽講就行了!” 無可異議,‘夠膽講’是學習語言的很好鼓勵,但學語言就是像學彈鋼琴一樣,你可以瘋狂的彈,但如果沒有把基本掌握好,則只會嚇壞懂音樂的人。
有人說,語言是表達和溝通的媒介。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也不需要太拘泥於格式吧?學語言的第一步,就是要能掌握充足的詞彙,以表達和溝通。在某層次上,從操外語的觀點來説,這可以理解,也勉強可以了。不過,要說得得體,要說得瀟灑,還是少不得準確的文法。此外,明白了文法的運用,可以使我們的表達更有力,更能揮霍自如。
中文和英文的造句方式差別很大,文法也隨著改變。為什麽電腦翻譯的文句總是XX不通呢?就是因為句子的基本結構不同的緣故,關鍵是在於中文一個以一抵十的字: ‘的’, 奇怪嗎?
還有一個文化上的差別:中文比較包容一點 – 文法不好,人或會說你講得不暢通,不流利。英文呢,不循文法規則,講出來、寫出來就是錯!是黑白分明的!(當然還有另外一些語氣不順,或被形容為外江式的英文,但文法不算是錯,這又當別論。不過如果你能掌握文法,則已是事半功倍,不難達到語氣暢順的境界了)。
在談話中,在演講時,在文章裏,甚至只在書信或電郵的字裏行間,錯誤的文法可能被對方接受,但會減低對方對我們意思的了解,更會馬上影響了對方對我們語言能力的評價。
在今日社會,講和寫英文的機會多的是。在澳洲,我在很多很多場合上見到和聽到出自華人的錯誤文法英語,甚至在大庭廣衆的演講裏。其實他們的英語能力已是不錯,只需要放一點功夫去學好文法便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社區形象,做不到這一點是很可惜的。
《英語中用》是我提供給 SBS 電臺網上的小品。SBS 很寬容讓我保留版權,就讓我感謝澳華文學網的同樣寬容,在這個小園地與大家交換一點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