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自知之明
作者:心水  发布日期:2013-03-04 02:00:00  浏览次数:2502
分享到:
       童年期好動,讀小學時前後兩次在操場發生意外,被同窗推落滑梯,右手脫臼。首次接駁恢復正常, 沒想到翌年再次摔傷。就醫後一週、竟然在拆卸石膏後,才發現脫臼處沒駁上?右手關節已彎曲,後來因禍得福,越戰期免去軍役義務,才沒充當戰場上炮灰。
       由於右手傷痛教訓,再也不敢呈強,對運動更敬而遠之;因這點對身體缺陷的「自知之明」,始從頑童變成好學生,亦因此迷上閱讀,最終立志當作家,圓了熱愛文學的夢。 
        當年青春激情的豪邁,立下了做「作家」的志願;本來一心要完成大學課程,希望在中文系接受專業訓練,飽讀經典著作,吸收創作經驗。可想不到兵燹連綿,南越政府頒令從十七歲到四十五歲的男性不許出國,以補充新兵兵源。就此繼絕了我到臺灣升大學的夢想,初中畢業便要繼承家庭的咖啡生意,學習營商。
        無法深造,又不甘心變成商人,只好利用晚間自修,閱讀古今中外名著,並開始投稿。同時扮演了商人與書生這兩種矛盾的角色,後來改換了幾個筆名,也是為了逃避先父當年知悉我寫作後的不滿。南洋華人先輩們都有「讀書無用論」的思想,先父母不過是追隨朝流看重商人能致富的觀點而已。
       幸而我在閱讀中獲得更堅定的信心,對立志初衷並沒搖動,只要有時間就伏案創作,利用晚上讀書。幸而嗜書的內子婉冰支持與理解,往往不讓子女們到書齋打擾,讓我能專心用功自修及撰稿。
       因為無法深造,對精深的傳統國學,所知有限;亦是至今不敢涉獵古詩詞領域的原因;況且人的精力、時間有限,實在無法樣樣都能?唯有專心在新文藝途上摸索,在原居地發表了不少中篇、短篇小說、散文及現代詩,成了真正的文藝青年。
      越戰時期並無條件將發表後的文章結集,又因用了幾個不同筆名,除了文友們及知交友好厚愛以作家銜相贈,連自己都不敢承認已俱備了「作家」或「詩人」的資格啦!總覺得這兩頂桂冠是高不可攀呢。
       移居新鄉後,早已因南越易幟後停筆數年,再無創作意願。當初蒞澳洲首要是為生活打拼,西方國家中文真正是一無用處。三十餘年前墨爾本連一份中文報紙也沒有,撰作文章連發表的園地也無,自然讓當初立志當作家的理想深埋心底了。
        「有志者事竟成」誠不欺我,「志」要堅持,在時間長河中,堅持到今天。直到1988年首部長篇小說「沉城驚夢」在香港出版後,我才敢相信自己終於成為「如假包換」的作家了。
       從17歲開始投稿,在27年後(中間停筆七年之久)、也就是堅持了長達20年創作稿齡,到有著作面世,我才敢承認自己是「作家」。這並非謙虛,而是有「自知之明」;若無著作面世、如何能竊取「作家」這個身份招搖呢?
        時代變遷,現代人樣樣都講求速度,當作家再也容易不過呢?只要在報上發表三幾篇文章就是了?有了幾篇文章後便能輕易加入冠以「作協」名銜的社團,搖身一變就成「作家」啦?
       某些高明的「欺世盜名」者,還想方設法混個「作協會長」過過癮。縱觀世界各地區在多如過江鯽的華人社團中,早已有不少「華文作協」的會長,是並無任何著作的冒牌貨呢。只要爭著去參加各國的作協活動或會議,出出風頭後,就以為自已是「貨真價實」的作家了?反正敢將作家名銜印在名片上,識趣的舊雨新知,是不會請當事人呈獻書冊以查證。
       除了作家外,書法家、畫家、雕刻家、音樂家、歌唱家等等專業人士,今天在海外華人社團中,要成「家」也已經變得輕而易舉了。只要敢在名片上印上諸如「書法家」或「畫家」,甚至是「書畫家」、「作家」便是?(才不管是否有著作?是否畫虎變成貓、揮毫的字有如張天師畫符?)
       有自知之明的人,通常都比較是有內涵有修養者,如早已是名聞遐邇的名家,在其個人名片上,絕不會張,更不會自稱是「某某家」?如黃永玉、黃苗子、郁風伉儷、陳若曦(定居臺灣的名作家)、尤今(名片上只印地址及筆名、她可是新加坡國寶級作家、已出版著作多達一百餘部。)、朵拉(馬來西亞著名作家、畫家)、葉辛(中國作協副主席、當年給我的名片只有<叶辛>這兩個字及通訊處)。
       懂得走捷徑者是聰明人,看來我是名符其實的「書呆子」了?居然要苦苦等待27年、等到長篇著作出版後,才敢承認自己是「作家」呢!
       時至今天,當被人稱呼:「大作家」時,有自知之明的我,往往趕緊更正、連說當不起、嚴肅向對方解說、自己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作家而已。
      明知自已只不過是「作家」兼「詩人」,被人冠上「大」字這個形容詞,即令我汗顏、頓感無地自容呢。

上一篇:负心 叛道


评论专区

读者2014-11-20发表
黄苗子?存而不论吧。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