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今天诗坛,新诗是主体,格律诗和民歌也在发展,除了坚持写格律诗的老诗人外,还出现了许多热爱格律诗的年轻诗人。新诗和格律诗不应互相排斥、互相对立,而应当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二十一世纪将是新诗和格律诗联手的世纪,是新诗和格律诗的比翼齐飞、同荣并茂的世纪。只要是有真挚的感情、积极的思想、美好的意象,不论是新体诗旧体诗,都是好诗。
二十三
就诗歌与文化关系而言,诗歌是花朵,文化是根本,二者是生命的共同体,没有根的花朵,就没有生命。民族文化,也是诗歌的内在精神,但它必须与诗人生活的时代现实相结合,才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发挥中国固有的文化力量,结合当前社会的现实,为中国的当代诗歌创造崭新事业,已经摆在我的面前,相信诗人们必定做出明智的决择。
二十四
当今的诗,各种新意,各种创意,各种主张,仍在不断出现,有的会令人耳目一新;有的会令人膛目结舌;有的则会使人不知所云,我们应该容许这种种尝试,人们自会有所取舍的。现在我们感到安慰的是,时下的诗依然是以含义丰美的方块字为表达方式,诗所表现的内容,仍是中国人的脉息思想,仍然在追求中国诗视听双修的传统特色,这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诗的根源。
二十五
任何进行文学创作,一个很重要问题是对于资源的汇报、选择、利用和转化。人文性资源与本土化策略,其实指的是当代中国诗歌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如今诗歌的“多元“状态,既证明了开放的背景,也期待着”一体“的流向,那就是作为理想、精神承担者的当代诗人,努力以”中国产品”,获得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二十六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开放自我,借鉴西方文化,学习、吸取外来的诗歌,什么是民族性?它不排斥外来文化,不固守自身传统的凝固性,然而,它绝不能丧失民族的精神和魂魄作为以外来文化融合与对话的前提!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够在世界诗坛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