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華 供稿) 2013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定於8月31日星期六全天在墨爾本市中心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大講堂舉行。華人作家節組委會已經邀請了由知名作家趙麗宏、《北京晚报》著名记者劉一達、英文杂志《路灯》编辑邱華棟組成的中國作家協會代表團出席本次盛會。应邀出席的还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獲獎作品《靈山》英譯本的作者、悉尼大學著名漢學家Mabel Lee教授等都將應邀出席。澳大利亞各州主要的華文作家協會將派代表出席這個兩年一次的文壇盛會。此外,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還將參與同期舉行的墨爾本(國際)作家節的有關活動,包括“新新聞”論壇《中國:開放還是關閉?》等等。
高行鍵在200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們的獲獎過程更直接地說明瞭好翻譯的重要性。也在全球華文創作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包括海外的華文文學,要想在世界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就一定要有好的翻譯。
中國的文學翻譯歷史很短,只有一百多年。而在這一百多年裏,人們的注意力一直在於如何把外國著名作家的作品更好更確切地翻譯成中文,以讓中國讀者瞭解更多的世界各國經典的文學作品。中國的文學翻譯家們幾乎把世界上所有著名的文學著作都翻譯成了中文,這在溝通中外文學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文學翻譯的另一個方向,即把中國的文學作品翻譯成英文或者其他外國文字的卻少之又少。這種嚴重的比例失調極大地阻礙了中國文學的世界性。
一個以非英語語種寫作的作家,如果他的作品沒有完善、流暢、優美的翻譯,就很難獲得以英文、法文、德文、瑞典文等西方語種為閱讀背景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的賞識,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中國作家久久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或多或少是由於缺少好翻譯的原因。
如果說文學是人類始終需要的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作家是人類精神家園的建造者和守護者,那麼文學翻譯家則是這種精神力量不可缺少的傳遞者和溝通者,是連接人與人心靈和友誼的彩虹。作為一名作者和讀者,當自己被世界上優秀的文學作品所打動時,會首先想到要感謝翻譯家。
當今的世界是一個資訊發達、全球化資訊共享的世界。為適應和融入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國文學以及華文文學走向世界是大勢所趨,而優秀的文學翻譯又在其中擔當了先鋒的角色。
為此,2013年華人作家節不僅衷心期望有更多更好的華文文學作品的問世,也特別希望有更美更優秀的華文文學翻譯作品的誕生,為華文文學走向世界貢獻一份力量。
2013年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得到墨爾本中華國際藝術節、La Trobe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和La Trobe大學文學創作系師生的協作與支持。作家節組委會衷心感謝以下華人社團、商家以及個人對作家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常春藤地產張浩先生,福建同鄉會林青松先生,中遠(澳洲)租船有限公司趙建華先生,iTalKbb楊華先生等。我們期待華社各界進一步慷慨贊助,以協助辦好本次高品質的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