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书法邀请大展"在首都图书馆隆重开幕
中外华文传媒共襄盛举传播汉字与书法艺术
中外华文传媒共襄盛举传播汉字与书法艺术
由北京书法院和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 “2013年北京国际书法邀请大展”,9月24日起在北京首都图书馆隆重开幕,近200位中外嘉宾出席了开幕仪式。
本次展览历经一年多的筹备,于2013年7月底完成作品征集,共有133位中外书家提供各自佳作。参展书家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共有43位,其中有书法名家赵长青、王家新、韩享林、赵文芝、刘守安、王世征、邓宝剑、姜昆等人的书法新作;在人数方面,外国书家的阵容明显要超过中国书家,集中了一批海外书法名家和洋人作品。澳大利亚书画学会会长林伯墀的作品入围参展。对此,北京书法院院长汪良表示,外国书家不是展览的点缀,而是令人尊重的同道,平等和尊重此次展览的大前提。“相比于中国书家,外国书家抽离出来的元素可能更为简单,更为原始,但同时也更为质朴,更为率真。"
汪良表示,此次书法邀请展不在于比对技法优劣,而是要让世界知道,书法同样能触及国际共通之美。.JPG)
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主席屠新时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中国书法能够走向世界,并且已经走向世界;其中海外书家扮演了传播者的角色。“书法教育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海外华人承担着双重使命,既要发扬传统,又要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点,从而不断创新。处在中西文化交汇第一线的海外华人,要努力在跨文化传播中有所作为”。屠新时说: 海外的书法教学值得重视和关注,此次展出了50幅“洋人”的作品,欣赏每一幅海外洋学生的书法作品,多能看到一双双喜爱中国文化的眼睛,能触摸到一颗颗真诚有善的心; 他们在学习书法中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新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海外书法教学有利于促进汉字学习,传扬中华文化。
中国书法艺术,伴随着中国的腾越和发展,伴随着中华文化的振兴与传播,正在世界各地闪耀光芒。这一次国际书法展,正是一个多元文化传播的绚丽窗口。
此次书法展的另一重要特色是:中外华文传媒共同参与协办和介绍此次国际文化活
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美国《中美邮报》社是此次活动的发起、组织和协作单位,作了一年多的组织、联系和作品准备工作。大展开幕当天, 刚刚参加了青岛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世界论坛的多位华文传媒老总亲临展厅,并及时将这次国际文化活动信息发送出去, 也是一次新的合作与国际媒体互动方式。他们之中有: 加拿大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常务副台长苏军(右二)、南非《华侨新闻报》副社长陈主标(左一)、加拿大七天传媒集团副总裁杨志宏(左二)、加拿大《华侨新报》社长张建(右三)、美国《中美邮报》副社长魏炯才(左三),美国《拉斯维加斯时报》执行主编王菁野、澳大利亚澳华文学网总编谭毅(右一)、《世界艺术家杂志》、香港《中外要闻》通讯社、中国新闻社《中国城市与市长》杂志总编辑赵娟和中国《赤子》杂志社社长黄冬。
此次展览将展至2013年9月28日,之后,北京市和有关文化交流协会还将安排在今明两年赴海外巡展。
汪良表示,此次书法邀请展不在于比对技法优劣,而是要让世界知道,书法同样能触及国际共通之美。
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主席屠新时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中国书法能够走向世界,并且已经走向世界;其中海外书家扮演了传播者的角色。“书法教育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海外华人承担着双重使命,既要发扬传统,又要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点,从而不断创新。处在中西文化交汇第一线的海外华人,要努力在跨文化传播中有所作为”。屠新时说: 海外的书法教学值得重视和关注,此次展出了50幅“洋人”的作品,欣赏每一幅海外洋学生的书法作品,多能看到一双双喜爱中国文化的眼睛,能触摸到一颗颗真诚有善的心; 他们在学习书法中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新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海外书法教学有利于促进汉字学习,传扬中华文化。
中国书法艺术,伴随着中国的腾越和发展,伴随着中华文化的振兴与传播,正在世界各地闪耀光芒。这一次国际书法展,正是一个多元文化传播的绚丽窗口。
此次书法展的另一重要特色是:中外华文传媒共同参与协办和介绍此次国际文化活
.jpg)
此次展览将展至2013年9月28日,之后,北京市和有关文化交流协会还将安排在今明两年赴海外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