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此乃古贤论文之恒识,亦累代不替之高见。然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纵观当下,物欲横流,谈古论今已蜕变为谈“股”论“金”,愿敞开胸怀,操持文字表情达意者,已成为一种精神历险。盖因世俗眼中,所谓正途者,一曰政一曰商,概二者皆可以实惠而立身处世。然则,始终翱翔之鲜活生命,总闪耀金属般的光泽。或弥漫文化之沛然气息,或成为灵魂之升华洗礼,甚或化育智慧之硕果芬芳。信手打开何强兄即将推出的《拾零集》,悦读之际,获益匪浅,颇受启迪,禁不住引发万端思绪……
何强乃福建出版界一名骁将。我们同窗于福建师大中文系,结缘于长安山。四年大学生涯,我们有过上下床之“关系”,他居上层,愚住底层,难怪乎走出校门后,他总是一路攀登向上,而我唯有心向往之,且心甘情愿于地上爬行,甚至自我放逐于南半球。因情趣相投,颇多默契,彼此宛若兄弟,或如相知之莫逆者。尽管风流云散,天各一方,期间音讯遥隔或有三五载。之后愚海归返国,接续故交,盘桓顾盼,遥相呼应。于是,举凡欣闻其佳音其业绩其高升胜事,无不快慰至极,乐何如之,深感庆幸。
何强兄堪称有志有识之士,其生肖属龙。龙者,生灵之至尊也。气冲霄汉,壮志凌云,纵横捭阖。有王者气度,难一言以蔽之。人中之龙,当复如是:寄居世间可长袖善舞,行走天地则出类拔萃。一旦得心应手,定然志在必得。其或行或走之态势,或喜或忧之情状,难以尽述矣。何强者,强者也。为文朴茂而富见地,思维开放而呈缤纷;处事豁达从容,胸有成竹;为人厚道宽宏,德才兼备,诚如人中之龙也!
情动于衷而不得不形于文,方称悟其道也。愚观何强作文或命题,并非刻意,乃为情而造文,非为文而造情。其首部著作《我的出版20年20题》,以策划编辑、文字编辑和出版发行人等多重视角,既回眸巡视自己以不同身份参与各种出版实践活动,又表明自己对出版产业的真知灼见和对出版业的真情实感;既畅叙个人对如何成为合格出版人才之独到见解,又探询出版产业的存在意义和发展前景。其于敬业爱岗之暇,或潜心修炼,广泛涉猎;或走访民间,遍察生态;或勤勉自持,阐微发幽。由是厚积而薄发,微言人生之要义,文化之重要,大志溢于言表,着实让人感佩。纵览其《拾零集》,上编有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之宏观思考,有对“文物保护贵在用心”之深思熟虑,有对“城市不能没有诗”之诗意诉求,有对“书店——城市精神绿地”投以关注眼光,有对“公园是城市之眼睛”寄以呵护之情,有对“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展开深入探讨,有对“都市媒介精神与城市形象”生发独特理解,更有对“绿色生态的文化价值”与“地域文化的打造”等充满人文价值关怀的高瞻远瞩……
如果说上篇偏重于理性与沉思,创意与用心,那么,下篇则倾向于感性与品味、诗意与色彩。前者往往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把深奥道理通俗化,似有邓拓般之文风,即将自己的体悟诉诸于笔端,起到点石成金之功,堪称“大手笔写小文章”。后者多为见闻感受、印象描述,令人读来倍感兴味盎然,妙趣横生,其生动之文笔,亦见作者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此或可视为其天赋资质也!
作为编辑者,恒以为人作嫁衣裳而见称之职业。设若所选非宜,嫁尤难作。何强大学毕业后,即投身出版界,挥斥驱驰,经风沐雨,如龙入海已近卅年,其“金点子”多,奇思妙想,创意叠出。可谓智商、情商、灵商三者皆备,兼得天时、地利、人和,由是广结善缘,游刃有余,尽悉个中堂奥。他精心策划的选题,既能寻准定位,又能产生效益,且多为重要案例,至今有口皆碑。或构筑《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系列大厦,或深度开发名家经典作品,或做“大书”得大奖,或关注农村小读者……譬如他成功打造的《文学创作论》(孙绍振著)一版再版,成长销名作;策划主编的《发现长泰》引出海峡27城系列,成为两岸文化出版之盛举;伴随北京奥运落幕第一时间推出的《中国军团》,赢得读者齐声喝彩;为了汶川而精心编选的《生命之重》,更是捧回了国家大奖;我们合作策划主编的海内外首套《澳洲华文文学丛书》(五卷),在全国书市上引人注目,享誉华文世界。类似案例,不胜枚举。无论是坐镇出版社中枢,还是挂职长泰县政府,抑或组建现单位,皆稳坐钓台、收放自如。其言行举止,谦和大度,未见有一丝倨傲焉。癸巳(今年)初夏,他兼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海峡分院执行院长。该院揭牌之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海峡两岸多所知名高校教授及文化界名人会聚厦门,共襄盛举;何强组织谨严,策划周密,言辞恳切,礼仪宏约,尽显领导才能,一时蜚声海内海外。
何强立世,颇合君子风范。可谓慎思,明辨,重诺,守信。其于生活也,简行朴居,不尚奢侈。重形象,尤爱整洁,每出行,必整衣冠。入世出世,把握有度;云卷云舒,了然于胸。而今以文立身,纵横业界,无往而不胜。其效命于出版界,功劳苦劳,不可胜数;又荣任省民进副主委、省政协常委、省人大常委等职,参政议政,贡献有加。如沐春风的何强,是有福的。我在猜想,不论含蓄与否张扬与否,他内心定充盈着成就感,成就感即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诚然,此感乃得益其身处的环境与机遇,更是从磨练锻造的岁月中生长出来的。遂慨然而喻之曰:何强者,高才,快才,通才也。
言其高才,乃因其少年而高考中榜,意气风发,所学所悟,皆达于至境;学以致用,常为人所不及,出乎众人意料。即以出版本职而言,交游各界,熟稔市场,领一时之风行,功不可没也。言其快才,天生敏锐,以智取胜。每有思想,人尚未察,已然脱口先声夺人,且每每即见诸行动而有斩获。此举表现在出版领域,也表现在其推动竖起的“闽派语文”大旗的教育领域,更体现在其体察世态落笔为文之时。言其通才,博识而广思,举一而反三,使遇事而应无碍之谓也。初以钻研业务,起兴而作文,自得而其乐,辄触类旁通,涉及诸域;后则潜心谋划,辗转基层,旋以高才,总揽格局,开掘文化,心存天道,俯察品类。凡此等等,皆常人以一已之力不可兼具者也,非通才而更有他谓乎?
总之,何强物我兼顾之时,恒以审视内在为一贯风貌,外现而为气定神闲,不惊不乍。作为文化出版界不可或缺之高才,何强当之无愧。
曹孟德有诗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碣石者,地之极也;沧海者,众水汇聚处也。殆人生于世,由懵懂而有所知,然后屡得颖悟,终可渐入佳境。正如百水东流,于浩荡汇入处顿悟大海之真意,如同人中之龙何强之所经历也!走向中年的何强,正是收获之季节。相信以其诚挚的内心力量、过人的机敏、超卓的才情和学识,生命的华彩章节,将再造另一番别致的风景。
2013年冬日急就于华侨大学
附注:有感于何强其人其文多姿多彩,非一篇短文所能备述。不揣浅陋,特以半文不白之乎者也涂鸦此篇,虽词不达意,语无伦次,但句句在表达真情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