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鲍照:拔剑击柱长叹息
作者:杨洛  发布日期:2014-07-28 22:56:44  浏览次数:3190
分享到:

 

两晋南北朝无疑是古代中国最黑暗的时代。那时有壁垒森严、界线分明的社会等级制度,使得庶寒出身的广大有为青年竟然没有一点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上层社会里的士族贵族们,却穷奢极欲、纸醉金迷、志趣低俗,甚至惧马鸣如虎啸。彼时社会没落之状令人扼腕。
一代才情诗人鲍照就生活在这个极端腐巧黑暗的时代里。鲍照才识甚高、情格豪迈,是古代中国第一位倾力创作七言古诗的诗人,可谓是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人物。但六朝时代讲究的是门阀、家第,出身于下层社会的鲍照一辈子也志不得伸。钟嵘在其诗论著作《诗品》一书中,提及鲍照“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可见当时社会等级之祸已延及文学创作了。
受压抑、受岐视的鲍照自是有不平之鸣,加之其性情豪壮,每有震颤千古的名句足以值得后人推崇备至。如其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之六有言云::“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于此可见,鲍照直抒胸臆中悲壮激烈的情怀,有建安文学慷慨悲歌的气场与风骨。正因这卓尔不凡的悲鸣之声,鲍照才得以与谢灵运、颜延之比肩,被后人一并誉为“元嘉三大家”。
鲍照之前,古代乐府歌行作品多以五言为言。而鲍照首创乐府诗七言之先声(或以七言为主、杂言相糅,或通篇七言),而且他又以隔句用韵取代句句用韵,大大拓展了诗歌腾挪跌宕的空间。所以在七言古诗之发展历程中,鲍照居功至伟。加之鲍照诗风昂扬悲慨、豪迈清越,又采取直白抒胸臆的手法,使得盛唐诗人无比尊崇、也受益匪浅。
李白、杜甫、岑参、高适等唐诗大家均受鲍照较深影响。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有“俊逸鲍参军”之句,明人胡应麟则在《诗薮》一书中明确指出鲍照“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并赞其“汰去浮靡,返于浑朴”,因而于诗风上“俱兆唐人轨辙矣”。看来没有鲍照的承前启后,就没有盛唐诗歌那雄浑高古、光照百代的大气象了。
只是,鲍照所遭遇到的“时代所压,不能顿超”(胡应麟语)的悲剧太让人唏嘘而叹了,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在中国文学界反复出现!
参考书目:《古代诗歌与散文》(陈文新主编)
附:百度百科鲍照简介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