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告诫人们要学习用“忍”,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忍辱负重”,要以“忍”来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形势比人强的处境中,或当自己的实力还不能稳操胜券,没有必胜的把握时,切忌丧失理智意气用事,或一时冲动孤注一掷而造成不可挽救的失败。
中国的古人在造字时形象地创造出“忍”字,将一把刀的刀刃架在一颗心的上面,很清楚地说明“忍”的感受和滋味----很多时候是非平常人所能抵受的,刀刃架在心上面而不被割伤滴血、不疼痛难忍,是不可能的。
“忍”是一种很难决定的行为,为保护自己,不引来对手的继续攻击而不得不采取的权宜策略,它不一定是消极的,观望的,无为的,没有底线的,它可以是积极的,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的真实分量和位置而准备的,以退为进的,蓄势待发的,所谓“韬光养晦”和“卧薪尝胆”都是“忍”的磨练的极高境界。
本文就来谈谈中国在对外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和其他国家博弈时运用的“忍”。
中国崛起的路走过埋头苦干头三十年转型的痛苦而艰辛的奋斗,这期间中国表现的不只是“卧薪尝胆” 的“忍”,还有五次著名的知难为而为的亮剑,倾仅有的一点本钱一搏,以震慑敌人,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韩战、越战、1962年中印边界之战、1968年珍宝岛之战和1974年光复西沙群岛之战,决策者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中国近三十年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致力于解决中国根深蒂固的顽疾贫穷和落后,埋头于振兴中华的大业,强调“韬光养晦”,这期间,它的确做到了“韬光养晦”,好自为之,尽量避免和强权直接尖锐对抗。
虽然如此,1979年中越战争和1988年在南沙群岛一个岛礁对越南亮剑,更重要的一次“动文”的亮剑就是1997成功收回香港的领土主权。前后两个三十年,中国面对的都是不可小视的对手,“忍”还是“不忍”,底线都是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领土主权和安全。
今天中国的经济、国防、外交和政治等综合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开始展现现代发展中大国崛起的光芒。本届北京APEC,缅甸内比都东亚高峰会,澳洲G20峰会和习近平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岛国斐济等国际舞台所展现的中国因素是一个泱泱大国华丽转身的新起点。
中国在长时期的韬光养晦之后,破茧而出,习近平和奥巴马所谈的是围绕中国和美国在宽广的太平洋的新型大国的互动关系,美国开始认真地倾听中国发出的声音,亚太的重要成员高度评价中国扮演的大国积极角色,习近平和阿博特在堪培拉所谈的是携手把中澳的友好关系推上全面战略伙伴的新台阶,显现了地区大国或重要国家在全球化的趋势中创造各方互利共赢,利益泽及周围发展中小国的大气候,全球瞩目,对中国来说,这在六十多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前是不可想像的国际地位。
强权的字典里似乎没有“忍受”、“忍让”和“容忍”这些词汇,他们也许只懂得“攻击”、“侵略”和“掠夺”。上个世纪中叶法西斯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强大了,于是要称霸世界,发动二战,全球亿万人民在痛苦中“苦忍”和抗争,后果是德日都遭到可耻的失败;二战后,美国强大了,于是打韩战,打越战,这两场战争美国没有赢,自己也赔了不少的物资人力和生命,而朝鲜半岛的问题至今还困扰着东北亚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美国接着打阿富汗,本世纪初又打伊拉克,打利比亚。。。说出手就出手,都是别人的国土,照打,战争反正发生在别人的国土上,谋的是自己国家的利益,后果是这些地方大多数都没有得到被许诺的和平和繁荣,在战火死亡线上挣扎的人民只能 “哑忍”,无语问苍天,而美国也不得不最终撤兵;最近,俄罗斯和北约互相“进逼”争夺乌克兰地区的影响力,乌克兰就遭了殃,现状是俄罗斯轻取克里米亚,并在乌克兰边界秀肌肉保卫俄罗斯的利益,后果可预见是该地区的长久动荡和不安,如双方不愿各退一步,难免爆发战争,那儿的人民又是最苦的一群,除了“吞忍”似乎没有别的出路;中国东海这边,日本单方面窃购实际主权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妄图把美国私相授受的钓鱼岛管理权变为日本主权拥有,中国严正宣称钓鱼岛主权存在争议,派舰艇常规巡航,保留将来完全收回该岛主权的权利,相信崛起的中国不会“容忍”这小小的钓鱼岛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又,菲律宾把一艘破船抛在中国南海的仁爱礁上,企图吃掉这个岛礁的主权,越南也侵占了南海的属于中国的二十多个岛礁,而中国并未动武加以驱赶,只在口头上捍卫主权,主张以和为贵 “容忍”,希望通过谈判维护主权,解决争端,共同开发分享利益。东海和南海的主权争议将如何发展,世人都在拭目以待看中国的“容忍”的底线。
中国人很能忍,“忍”似乎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处世的一个哲学,经历过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日本侵华等外侵和内部的贫穷动荡和战乱,中国人可以说都从“忍”中熬了过来,当然大多数时候都不甘苟活,这就使中国免于沦亡的耻辱和灾难。在过去的百多年,中国国势积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国从“忍”中聚集发奋抗争图强的力量,最终取得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进而迈向已见曙光的繁荣富强。如果说中国人处事比较温和,这和“忍”的哲学很有关系,说中国人的“忍”很独特,中华民族的性格基因中有“忍”,相信都不会有太多异议。
最近,香港发生的“占中”持续已超过五十天,几个街区仍然被非法占领堵塞,香港特区政府法庭颁发的禁制令仍未得到“占中”者的尊重,他们还未依法移走违法路障,依法撤离,让各个街区恢复正常秩序,民众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对这些有恃无恐的“占中”者仍坚持不撤离的藐视法庭的行为,香港执法当局表现高度的克制和 “容忍”, 仍苦口婆心一再的劝离,没有进行所谓清场,这种“忍”的态度已经冲击和损害了香港地区引以为荣的法治形象,不只令大多数民众怀疑执法者的能力,也令世界其他国家的执法界视为匪夷所思,再这样拖下去香港的发展前途实乃后患无穷。
而最新的“占中”已发展为对香港立法会大楼的暴力打砸,暴徒以面巾和面具遮面,冲击警察,无法无天已达令人不可忍受的程度,“容忍”是有一个界限的,香港的法治底线已被践踏,香港特区政府将如何处理此一法治危机?
这一“占中”发生的时间点刚好在北京APEC举行前和进行期间,其捣乱中国主办此一国际盛事的意图显然,“占中”者欲借此打中国一个耳光,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出丑,虽然如此,“占中”并没能撼动APEC的 闪亮运作。
中国中央政府依照《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规定,处理香港逐步达致全面普选的安排,“占中”者妄图以违法的“运动”强迫中央人大撤掉那么重大的一个决定,挑战中央政府的“容忍”底线是不可能得逞的;中央政府尊重香港特区政府依自己的情况处理“占中”事件,也完全表现一种照顾大局的思维,而香港学联几个成员想上京直接和中央对话不能成事,他们以特区一小部分人的诉求违法冲击“一国两制”的根本,也证明中央政府对此是有一套审核和应对的政策的。
至于暴徒打砸香港立法会大楼的暴力行为就更是香港执法当局必须立即处理的大事了,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之下,中央政府除了支持特首依法施政之外,无须干涉。
笔者不禁想起25年前发生在北京天安门的“六四事件”,它和香港这次“占中”也有极为相似之处。邓小平和它的执政团队在示威者违法占据了天安门广场五十多天之后,终于不再“容忍”,拍板武力清场,阻止了一个上个世纪末东西方冷战博弈尾声西方阵营对中国,动摇中国国家安全,国家失控分成七块八块,天下大乱的世纪关键一击。此一击没有如强权所企图的使中国陷入动乱甚至领土分裂,这该是中华民族的福气吧。
当遇到侵犯中国核心利益的事,侵犯到中国领土主权国家安全和尊严的大事,触动到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 我们且看今天的中国领导人和它的执政团队,如何运用“忍”的更高境界。
2014年11 月21 日写于澳洲阿德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