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梦想
作者:许燕  发布日期:2019-07-07 10:16:26  浏览次数:1799
分享到:

很喜欢阅读,总是对别人流畅的文笔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于写作,我也仅算得上是个爱好者,比起许多妙笔生花的作者来说,自认文笔一般,只能自娱自乐,不仅登不上大雅之堂,也愧对一纸汉语言文学的证书,或许几年的大学生涯,沉醉更多的是校园里飘逸飞舞,沁人心脾的八月挂花树的香味,还有教现代文学的老师那英俊的脸庞,潇洒的身影和才华横溢的风采。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拿着笔天马行空地写小感想,小文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然后郑重其事地去投稿,小小的信封,承载着满满的希望,总是翘首以待编辑部的回复,总是梦想着这些文字变成铅字。就这样不停地写,不停地投稿,伴着寄出的稿件在望穿秋水中一次次石沉大海,伴着那个过于纯真而幼稚的铅字梦到了小学毕业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伴着这份沮丧和失落,却也意外地收获了另一份丰厚的馈赠,学习并不拔尖的自己幸运地进入了家乡最好的重点中学就读。现今想来,那时的自己还不太懂得想要写出好文章,必不可少的基础就是广泛的阅读量,而当年除了在地摊上或者店铺里的小人书以及有限的书籍外,读过的书真是少得可怜,也实在是难为了曾经看过本人作品的编辑大人,当然,前提是稿件能够幸运地被阅读过的话。

昆明市第一中学是云南最好的重点学校之一,只要能够进去就意味着有98%的希望考进全国的重点大学,然而,进入中学的我却依旧在自己建造的梦想城堡里执迷不悟,记得那时,每当夜深人静父母熟睡之后,我就立马从床上起来,坐在桌前开始写人生中的第一个剧本《中学生》,夜夜奋笔到鸡鸣才上床小睡一会,两个小时后又坐进学校的课堂,困倦袭来,老师讲课的声音变成了最美妙的催眠曲,就这样,经过一年多夜战昼眠,完成了近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却也为此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于基础打不好,学习越来越跟不上,最后无法再留在昆一中继续上高中,而转入了一所普通中学就读。在许多同学都如愿上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学时,无比沮丧的自己却留在了家乡,年少时那急于求成而偏离轨道的作家梦,变成了生命中最大的疼痛和遗憾。 

高中时期,得以班主任沈老师的引导,梦想进入一个接地气的状态,在她循循善诱之下,我开始脚踏实地学习,写作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每次的作文都会成为课堂的范本并被抄写在学校的黑板报上,那时的自己才真正地感受到了写作所带来的自信和快乐。后来,虽有幸在云南省最好的大学就读,但心里总是不免有所缺憾,好在梦想还依旧陪伴左右,尽管时常写些小诗文刊登于校报,然而,对外寄出的作品除寥寥可数的几篇被编辑大人慧眼看中外,大部分都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复返。伴着学生时代的结束,对于扑面而来的生活压力和多彩的世界,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我选择了为生存而战,说好听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说不好听就俗人一个。

当梦想与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梦想最终还是在现实的磨砺中变得不再熠熠生辉,在面对习以为常的退稿,面对有一茬没一茬的稿费还不及在五星级酒店工作的四分之一的薪水,面对获得省报征文奖也比不上做业余电视广告演员半分钟的酬劳时,来自生活的挑战和金钱的诱惑盖过了梦想的光环,那个一直并肩前行的作家梦在隐隐疼痛中悄然遁去,梦想之旅就此戛然而止。

选择奋勇跳进商海,也意味着就此开启了不予余力的折腾:开餐馆,做服装,代理化妆品专卖,捣腾超市,熙熙嚷嚷好不热闹,那百折不屈的精神可以让自己坚守着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却坚守不了心中那个挚爱的梦想,说白了就是,这个梦想还没有强烈到为之狂热的状态,而缺乏这份足够的激情又或许源于自己确实还不太具备作家的特质,就个人愚见,不是每个有着写作梦想的人都可以成为真正的作家,就算是已小有名气,出书无数,赚得盆满钵盈,也不一定就可以配得上“作家”的殊名,最多也只是一个成功的写作者,而我所理解的作家:不仅仅是勤奋,博学,坚持,还要有责任,有胸怀,更要不畏贫寒,无惧险阻,不需附庸迎合,也耐得住寂寞,撑得起繁华,还应该具有理想主义情怀和服务大众的使命感。 

记得多年前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人物报道,很遗憾忘记了主人公的名字,他是位年轻的华人,在悉尼一家大型投资公司做首席经理,他有着让许多人都羡慕的工作,拿着无数人都梦想的高薪,像大部分人一样朝九晚五地忙碌着,也享受着来自生活的馈赠。直到有一天休假去印度,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深深地触动了他的灵魂,他开始对人生重新思考,回悉尼之后就辞了职,拿起笔开始写作,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帮助,他要用自己的阅历,见识和智慧通过文字让更多的人有所受益,他明白贫困不仅仅是来自于经济,还来自于浅薄的认知所带来的愚昧,这个年轻人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舍弃个人私利,立志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精神令人敬佩,想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有理想有抱负的作家。

张纯如,相信大部分人都认识这位已故的美籍华人作家,她著有《南京大屠杀》,在看完介绍她的DVD和她写的书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张纯如是生在美国的第二代华人,她所能够了解的中国历史也只是从自家的家史和图书馆的书本而来,但她所具有的那种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让她克服了一切困难写出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她的信念,毅力和神圣的使命感震撼着每一个看过她报道,听过她演讲和读过她书的人,她虽然是位年轻的作家却称得上伟大,张纯如在她短暂的生命里创造了永恒的价值。为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资料,她那朴素的精神境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品格以及对文字的挚爱与尊重,令无数人为之肃然起敬。

对此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具备做一个真正意义上作家的潜质?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写作所带来的一时或一生的清贫? 是否接受得了有可能写了一辈子也无法出人头地的不得志?是否承受得起一种怀才不遇的落魄而不被击垮?是否能够面对不堪的现实依旧可以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和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否可以勇往直前地在写作这条路上走下去,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顿,挫折,质疑甚至谩骂和攻击,都能够不离不弃,不怨不悔,始终如一地享受创作这个过程所带给的快乐和意义呢?而我的回答是犹豫的,含糊的,不坚定的,有所顾虑的.....那么这个所谓的梦想也就仅仅停留在了感动和愉悦自己的层次,而并不具有那种足以鞭策自己一路向前的动力和忘我的境界。

就这样,在一朝一夕之间折腾掉无数宝贵的时光,伴随着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眼角的皱纹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匆忙的脚步也不再健步如飞,伴随着这个风驰电掣的时代,身,在享受着高科技所带来的精彩纷呈的富足,心,却滋生着一种拼劲全力也追不上的精疲力竭和越来越焦虑恐惧的荒芜感,伴随着感官被眼花缭乱的世界极度刺激着而变得渐渐麻木之际,在一些有意无意的时刻,一个不经意的刹那,空荡荡的心会荡漾起一丝温暖而踏实的涟漪,那个不知秘藏于何处的梦想会骤然来袭,那是一种欢喜愉悦的能量,那是早已丢掉了的本真在召唤,它安然静待,从未离开。原来,跋涉千里,过尽千帆,苦苦寻觅却近在咫尺。原来,梦想才是最初始的快乐源泉。

尽管,我们身处尘世之中,不得不面对繁杂的社会规则,不得不努力工作去支付各种各样的账单:衣食通讯,房租水电,赡养父母,教育子女。。。不得不在时间和空间的挤压下逐渐地丢失掉那份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许许多多因苦难而造就的光彩夺目的生命,试想,如若没有周文王的忍辱,《易经》能发扬光大,造福于民众吗?没有老子的弃官隐居,《道德经》还能问世吗?没有孔子的游走四方,颠沛流离,华夏子孙还会有传世经典《论语》吗?如果没有司马迁的阶下囚,《史记》又如何能诞生?没有乔达摩·悉达多太子舍王位弃荣华,又怎会有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陀?没有曹雪芹那段清粥果腹的十年贫寒岁月,我们还能看到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苦难和贫寒固然让人避之若浼,但也能成就不朽,生命因此而熠熠生辉。

其实,人生的每一份得失都是上天馈赠的宝藏,让人可以在变化无常的磨砺中寻找和圆满丢失已久的灵魂。其实,生命中最初的梦想就是那个寻找自我之旅的原动力,让笃定的脚步能踏上回家的路而不再迷失方向,其实,追随和实现梦想,需要的也仅只是坚定的信念,简单的坚持和一颗足够热爱的心,又如何会有那么多复杂的框框条条,夸夸其谈的上纲上线,其实,在这个处处充满诱惑和压力的喧嚣世界,何尝不是在测试和锻炼一种平衡外界与内心之间的能力。其实,掩耳盗铃也没什么不好,一叶障目也可以借鉴,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也非常可爱,阿Q精神也是不错的生活润滑剂。所以,始终坚信,在朝着梦想前行的过程中,在适合自己的区域里,一步一步地坚持不懈,跋涉万里,过尽千帆,梦想终会不期而至,生命终会璀璨夺目。 

半生喧嚣似浮云,一朝闲暇悟乾坤,或许我永远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永远也走不进一个真正作家的精神境界,但所幸的是这份挚爱失而复得,我在属于自己的频道中感受着它的激情与愉悦,厚实与恬淡,也在人生孤寂无助的时段,崩溃痛哭的瞬间,以及快撑不下去想要放弃的刹那,接收着那份温馨的陪伴所赋予的力量,使疲惫的心得以抚慰,修复和更新,然后,扬起自信的微笑,带上满满的能量继续前行。

 今生今世,愿你我都有梦想相伴,在不长不短的时光,在不急不慢的状态,在适合自我的时空,伴,春暖又夏凉,潮起又潮落,借,天地的灵气,梦想的余温,修,生命之福慧,圆,灵魂之完满。


上一篇:变幻的风云


评论专区

潘学峰2019-07-07发表
只要自己喜欢就好,我一直都乐见人们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业余爱好,这种生态特别有益于健康。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