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为善法师
作者:梁军  发布日期:2020-07-21 13:01:31  浏览次数:1688
分享到:

终于又走在去南天寺的路上。因为搬家,每个来回要多出60公里一个多小时蜗牛般爬行的路程,烧香拜佛的热情被漫漫长路消磨殆尽大半,所以耽搁了几年。

刚来澳洲的那些日子,很多华人新移民没有永居身份,便把留澳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南天寺。前殿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大雄宝殿里供奉的离怖畏如来、阿弥陀如来、多宝如来、妙色身如来、甘露王如来,每日应接不暇。那时候这里长年香火炙盛。上香、叩头、供养、短期出家,与大慈大悲的如来们越亲近越好,祈盼他们施展法力,天遂人愿。

今天是农历二十九。依照传统,初一十五才是善男信女烧香礼佛、祈福求安的正日子,加上新冠疫情的威胁,应该人流稀疏才对。

车子在停车场外被拦住。几位戴口罩的志愿者,为每辆车上的每一位乘客测体温、登记车号、手机号,比悉尼机场入境还要认真严格。中国人总是最听话守纪律的那一群。

停车场满满当当,出乎我的意料。中国人、印度人、白人、土著人,脸上无不呈现出恭敬和虔诚,大家都是来为天下苍生祈福的。

过去,从大雄宝殿俯视,山脚下是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对面群岭连绵。如今,天堑变通途,一座钢筋水泥的天桥把两座山贯穿相连。天桥的另一端拔地而起了一座现代派建筑,是崭新的南天大学美术馆。

三十岁年纪,面庞清秀,一副金丝边眼镜,目光真诚的为善法师正在展厅向几位新来的义工介绍馆藏,忍不住凑上去听听。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个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机缘巧合到南天寺做义工,为星云大师普渡众生大爱无边所感召,皈依佛门的经过。

   中国人大都笃信佛教。《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但凡读过几本书,都会受到佛教思想潜移默化的浸润。

老家所在的那座城市,有始建于顺治年间的大悲院、中国仅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的蓟州独乐寺、隋唐时期修建的挂甲寺、大直沽的荐福观音寺、始建于唐代的药王古寺等等。自记事儿起,每到晨钟暮鼓,声闻全城,心中一沉,喧嚣嘈杂中便生出孤寂与宁静。

周围的人,佛缘有深浅。以前,家父所在的中文系,有一位老师,四十多岁,慈眉善目,教着古典文学不过瘾,羡慕独卧青灯古佛旁的逍遥,决意撇下老婆孩子学生们,到峨眉山出家,轰动一时。经过家人苦劝,系里摆明利害,才打消念头。我弟弟上大学期间,曾经单人独骑,到五台山佛光寺做居士,陪着方丈住持下棋念经个把月。来悉尼后,有位朋友,复旦高材生,留英的经济学博士,迷恋钻研佛法,书房堆满《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午休时刻,一定独自跑到偏僻无人处诵经,下午才能精神饱满,继续工作。

学习佛教经典,完全靠灵性悟性。所有的字都认识,放到一起,便深不可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圣经》就相对通俗易懂:

Anno 140357.png

我赞同为善法师的想法,大学要尝试着把传播佛教思想与社区活动联系起来,使庙堂文化深入寻常百姓家,为百万居澳的佛教徒提供清净的道场,为无助的心灵提供庇佑,主宰自己的命运不随业风飘荡。佛教经典的普及释义很重要,语言要与时俱进。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