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一车五人,扎进洛杉矶好莱坞山间,赶赴Nancy一位大学同窗的家宴。该生,男,名医,刚从欧洲讲学归来。温文尔雅的Leigh,家中角色为女主人,故而,奉陪来客聊天,担任室内外导游。而与“她”对应的户主,德国男,Kai,视觉艺术家,各屋所悬照片之版权拥有者(均为各类摄影大展获奖作品)。时辰到,有条不紊、次第上桌的道道菜肴,皆出自家长之手。开吃之后,我们惊异烹饪手艺的独到,Kai憨厚一笑:“全因食材新鲜。”

如此家室组合,早先仅为耳闻,如今得以见识,竟有些莫名激动,两人的温存、体贴,率真自然,让人无纤毫突兀与不适。林木掩映中的宅子,超尘脱俗,静寂中有种莫可名状的圣洁。离别时,我们与主人深情相拥,祝福对方,带出自己的感动。
许多年过去,总会时时牵念他们。Nancy通报说:二位融洽依旧,定居多年,已成那座名山的模范住户。
据说,当初觅屋安家,选定这山,是Leigh和Kai的共同愿望,又同时惊喜于院中几棵百年橡树、胡桃木树。我们看见启闭灵便的游泳池,是他们雇人凿平一面斜坡的杰作。历经多年经营,院里奇陶怪石,无一处不含着构思。
再度想起往事,只因近日读到小说《盛体》。这部长篇,是王子君苦心经营的结晶。
我已久不阅读,更不添置,即便收到赠书,也容易犯懒惰。念及朋友惠赐,仍得翻翻才是。于是取出《盛体》,不知深浅地掀帘而进。很快,读出了散文家抒情的飞扬,读出了评论家论辩的缜密。仍不满足,手中之书终究是叙事体裁著作,我希望读出来小说家虚构的高妙。作者果真文学多面手,主人公曲折起伏的阅历来了,荡气回肠的情史来了。甚而,通常小说写手们乐此不疲的“婚外情”,也招招摇摇地粉墨登场。
读着读着,忽觉人物所思所行,其逻辑走向,似乎有些“生贴”或“硬拐”。疑惑中,停止阅读,与作者通个电话。王子君先是惊愕我的直觉,接着如实招供,相关情节的原貌,并非初稿。而原作则是……(此处不予赘述)换言之,本来拳拳在念的人物设计,竟大致吻和我当年好莱坞山上的“幸遇”。脉络变得明了:经过审读,无斡旋余地,必得违愿割舍。如此结果,谁也不怪,只怨作者时运不济、怀才不遇。
不消说,书中人物行进至此,岂止裹足不前,如若另辟蹊径,最多最多,无非雷同“红杏出墙”的老路,便已是一种福分。可以理解为,这既是编者的眼色,亦是作者的懂事。双方妥协、合谋、策划出这本书的“躲闪”,从而获得问世的侥幸。自是遗憾,生活的斑驳被局部地遮蔽了,人性的灵异被部分地抹掉了。
我自己知道,上述隔靴揉痒,不足为凭。《盛体》多有神来之笔,搅动人生的情爱与艺术、堕落与救赎。而这些真金白银,绝非某些名流随便一本书,就可以让你唾手可得。
2025年10月28日,津西久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