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漫漫天涯路——澳大利亚黄石同乡会成立记略
作者:阮惠珍  发布日期:2025-11-19 06:01:14  浏览次数:14
分享到:

今天,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值得回味,值得骄傲,值得庆贺的好日子!

今天,注定是一个乡音弥漫,幸福温馨,心潮澎湃,情意绵长的好日子!

2013年5月22日,澳大利亚黄石同乡会在悉尼Hurstville伟洋海鲜酒楼举行成立仪式。这标志着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黄石人,从此在南半球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家。这个家将成为海外游子跋涉旅程的休憩港湾和寄托乡情的心灵驿站;这个家将成为海外侨胞的交谊平台和沟通祖国与家乡情感的桥梁与纽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谁不爱家乡,谁不恋故土?

十年了,我渴盼着:黄石人在澳大利亚有个家!

今天,这个家终于诞生了!这个家,挟着长江的风,带着磁湖的雨,吟着西塞山的诗,裹着黄鹤楼的情,在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安家落户了!

湖北省侨联访澳代表团的全体代表出席了澳大利亚黄石同乡会的成立庆典。他们是:湖北省侨联副主席、秘书长何光源(系英国回国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博导)、省侨联联络员杨让果、襄阳市侨联主席陈红、宜昌市侨联主席陈红、黄石市侨联副主席黄佳君。还有澳大利亚湖北同乡会会长郭生祥博士,也应邀出席。何光源主席对黄石同乡会的筹备和成立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期望在今后的日子里,黄石同乡会能竭诚为海外同乡服务,团结一心为家乡的对外联络工作多作贡献。黄佳君主席对黄石同乡会的工作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从组织构架到工作议程,筹划得十分具体细致,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石同乡会名誉会长樊广迅先生当日特意从中国飞抵澳洲,并携黄石同乡、企业家张国华、余辉等,赴会共庆。他们以黄石人的豪爽热情和澳洲人的交友方式,把庆典晚宴办得既隆重热烈又高雅丰盛。叙的是乡情,听的是乡音,谈的是发展,想的是未来……此情此景,怎不叫人开怀畅饮,激情勃发呢?!

湖北同乡会会长郭生祥博士感慨地说:“黄石同乡会开场好,很有激情。如果全省各地、市、州都象黄石老乡这么齐心协力,湖北同乡会的工作就能更上一层楼了。”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在欢声笑语中,省、市侨联领导代表家乡父老,对澳大利亚黄石同乡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关爱!他们分别向黄石同乡会赠送了颇具中国特色和家乡风情的纪念品和礼品。其中有套由黄石市委宣传部和东楚传媒集团联合出版的摄影图册——《走遍黄石》,这将成为黄石老乡了解黄石,亲近黄石,热爱黄石,宣传黄石,联谊共赏的珍贵读物。

澳大利亚黄石同乡会秘书长杨怡女士精心挑选的回赠纪念品高雅别致,寓意深远……画面展现的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悉尼大桥与悉尼歌剧院的雄伟与壮观!

在灯影迷离,乡情浓郁的氛围中,我不禁神思驰越,浮想联翩……

2002年春,江南正值草长莺飞,万物向阳之时,我的女儿杨怡获得了赴澳大利亚留学签证,她象鸟儿一样飞走了,飞高了,飞远了……飞到那个令人向往,令人憧憬,令人疑惑,令人牵挂的陌生地方去了。我的心也随着她飞向那块被大海包围着的神秘绿洲……

我遐想着:“神州红五月,悉尼正秋天。一日乾坤转,岁月两重天。”女儿怀着青春的梦想,漂洋过海去求学,一夜之间从春天飞到了秋天,但离收获还远着呢!

2003年春,我获准来澳洲探亲。一切都是新奇的,浪漫的,迷人的;感觉却是飘渺的,恍惚的,复杂的……这里风光秀美,空气新鲜,蓝天白云,绿树连荫,自然环境和居住条件都堪称世界一流。这里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多个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所产生的社会精彩与心灵感应足以让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我初来乍到,不识英语,不辨方向,立马变得“又聋又哑,又盲又傻”……这里不是故乡,没有故园的温暖和故土的芬芳,也没有朋友的笑容和熟悉的乡音……

女儿租住的房子,不象家。她每天要上课,要打工,经常熬到半夜三更才回家。我担心她的安全,心疼她的劳累,常常等在路口,站在阳台,望眼欲穿!啊,这没有集体,没有家,形单影只,孤苦伶丁的日子真难熬……

幸亏我想到“以文会友”,向报刊投稿。我的《悉尼记行随笔》在澳洲日报刊出后,得到了澳洲中文作家协会会长李明晏先生的赏识。很快,我被吸纳为澳洲中文作家协会会员;很快,我成为澳洲日报中文作家园地专栏作家;很快,我认识了一大批文友。特别是认识了湖北老乡——红遍网络的著名作家杨恒均和张劲帆……从此,我的海外生活打开一扇窗。

一天,文友张劲帆(澳洲中文学校联合会会长)给我打电话,邀约我去参加湖北同乡会在奥林匹克公园举办的联谊会。真是求之不得哟!但我既不会开车也不会乘车,怎么去呢?多亏张老师热情,亲自开车来接我。真开心啊!这么多老乡在异国相聚,说着湖北方言,感觉真是好极了!在这次聚会中,我认识了湖北同乡会会长郭生祥博士。更让人惊喜的是:有个女孩叫刘雪莲,大冶的。哇!我们立马说起了大冶话。她的先生叫杜林,也是湖北佬。交谈得知,原来我们两家住在一个区,距离很近。聚会结束时,杜林对劲帆说:“张老师,不用您送了,我们顺便送阿姨回家。”

回到家,女儿正好放学。杜林幽默地说:“今天是父亲节,我请你们去吃自助餐,庆祝我节日快乐!”吃完饭,杜林说:“请你们到我家去认个路,我家安装了中文电视,没事就到我家来看电视……”

我的眼睛湿润了!这就是我的老乡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哟!

从此,我们在海外多了个亲戚,越走越近,一直走了十几年,亲得比亲戚还要亲。

从那天起,我认识了湖北同乡会;从那天起,我盼望成立黄石同乡会。

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从2003年至今,整整十年,我马不停蹄穿梭于中澳之间。来澳洲次数多了,居住时间长了,视野开阔了,便更羡慕别人有“家”了。我曾应邀参加福建同乡会的活动,那次的主题是为五位老华侨祝寿。完全按家乡规矩办,看得人热血沸腾!大家一起吃寿面,喝寿酒,唱寿歌,一起打牌、一起娱乐……

我感叹:有个同乡会真好!我们黄石有这么多老乡在澳洲,为什么不成立黄石同乡会呢?出门在外,总得有个照应呀!记得有个黄石女孩胡某,租住在我女儿楼上。有次她的家人给她打电话,怎么也打不通,打到学校差点报警。幸亏她的父亲拨动了我女儿的电话,赶紧去探看。推门一问,才知她睡过头了,手机停电。

我每次来澳洲,总想把黄石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营造一点家的感觉。今年春节,一群黄石老乡在我家吃年饭,一个个喝得淋漓尽致,有的人在我家醉卧除夕夜,直到年初一才清醒。黄石女孩柏卉、林玲、谢媲斯初来悉尼时也曾在我女儿家暂住中转。留学生们还在网络上建了一个QQ群“黄石的孩子”……这都是渴望乡情的表现啊!

2005年,我和欧阳启胜、汪道锦、曹阳等商议,在黄石成立了澳新(澳大利亚、新西兰)留学生家长联谊会,由汪道锦(黄石交通银行行长)担任会长。联谊会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家长们常在一起聚会交谈,对回国留学生们迎来送往,气氛很热烈。那时,我们就筹划着成立黄石澳新留学生联谊会。

也许是好事多磨吧?十年磨一剑啊!

今年春节前夕,家乡的父母官——原黄石市副市长余旦溪一行七人来澳旅游,受到黄石老乡的热情接待。余市长还在我家住了两天,关于成立黄石同乡会的激情之火又被重新点燃。当时,樊广迅、石教辽、方婉玉等老乡都在悉尼,相聚时和我聊起成立黄石同乡会的话题,表现出极大热情。我们和余市长深入交谈,一致认为:黄石近几年来澳洲留学、经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的确需要一个信息的窗口,交流的平台。成立澳大利亚黄石同乡会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是侨胞、侨眷联谊互助,敦睦乡情的需要,更是家乡改革开放,对外联络的需要。余市长对我们的想法非常支持。这次交谈从同乡会的组织机构、工作计划到经费来源等,都有比较明朗的设想。

大年过后,这些骨干和热心人都由于生活和商务需要,伴着春风回故乡了。4月18日,我在悉尼收到黄石市侨联副主席黄佳君的来信,全权委托我在澳洲筹备成立黄石同乡会,并说湖北省侨联代表团将于5月中旬赴澳。

好啊!正好借东风。成立澳大利亚黄石同乡会这是我多年的愿望,当然义不容辞!不过筹备时间不到一个月,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好在有家乡侨联的有力支持,有各方朋友的热情关注,有黄石老乡的共同努力,更有女儿的倾力相助:联络会员,填写表格,翻译资料,登记注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展顺利。

申请注册的资料递交后,政府承诺:两至三周给予答复。5月20日,我们如愿收到NSW Government Fair Trading颁发的Huangshi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澳大利亚黄石同乡会)的批文和证书。5月22日,湖北省、市侨联代表团蒞临悉尼,正好见证了澳大利亚黄石同乡会的诞生!

黄佳君主席想得周到,在成立仪式上还向黄石同乡会授会旗,会标。啊!故乡是一团火,故乡是一盏灯,永远散发着光和热……

看饱蘸乡情的会旗在澳洲大地迎风招展,我们的心温暖而湿润。漫漫天涯路,悠悠思乡情,故乡永远在心中!                                                     

2013年5月28日于悉尼


上一篇:神农架游记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