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视点

新闻视点

第十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终评委综述
作者:凌鼎年  发布日期:2012-10-31 02:00:00  浏览次数:2618
分享到:

    陈建功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第十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的获奖作品,有很多角度新颖、构思独特、想像力丰富的篇章,有着深邃的题旨,给读者积极的教益和艺术的享受,读后或令人忍俊不禁,或令人深长思之,或令人击节叹妙,显示了全国微型小说创作的进步与收获。
   
    叶  辛(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第十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的作品,愈发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有的结尾令人叫绝,有的在短小的篇幅中展示精彩有致的情节,有的以细节见长,有的线索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还有的虽似巧合,却也有寓意,更难得的是竟也描摹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无论是现实题材,还是久远的人物,抑或是武侠小说,一个个人物都能让读者有眼睛一亮的感觉。
        真可谓难能可贵。
        微型小说定会在可以预见的明天,取得更大的成就。

    吴泰昌
(原《文艺报》副总编)
       从整体上看,微型小说(小小说)的态势可喜,在稳中发展,佳作和值得读的作品真不少。如何出现更多精品还需要几代作者作更多方面的努力。我以为,在艺术上、表达上、语言上更注意探索、追求的同时,作者观察的敏锐、感受的深切、思想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是促进更多精品、佳作出现需认真注意和增强的。
   
       江曾培(原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名誉会长)
       微型小说(小小说)言微意远,以小见大。其外部形体特征是篇幅有限,字数不多。一般说来,千字为宜。入选的100篇作品中,有些篇幅过长,不是“微型”,而属于“短篇”。个别作品写得不错,本可列入一等奖,但如此将其作为微型小说的示范作品,会模糊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因而我只能将其置于较低等次。
    希望今后的年度评选,能注意作品的篇幅字数,重视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微型”特征。

    郏宗培:(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也许是连续十届的“年度评选”评出了影响,也许是本届有了奖金的激励,入围的100篇作品质量可说是历届最高的,值得祝贺!
       阅评后留下较深印象的是:题材面拓宽了,不是以往几年老是讽喻官场、腐败的,文学创作都关注某一点,或挤入到一条道,并不是好事;语言的艺术性加强了,注重了作品的结构和反映生活的切入点,一改以往行文冗长,动辄二三千字的习以为常的不正常现象。
       但是特别亮眼的佳作不多。现在微型小说(小小说)这样短微的小说样式被越来越多的报刊媒体所推崇,发表的数量不少,但大多数的写作者对写作、发表过于随意,对生活的观察、对文学的构思、对语言的锤炼很少下苦功。曾有名家说过:人的一生会有几篇适合微型小说写作的灵感啊!所以,应多多搞大赛、搞评选,以众人认可的精品力作为榜样,以实用可行的点评为辅导,引导微型小说(小小说)更健康地发展。
   
    吴芝麟(《新民晚报》副总编)
        细读了这次的参赛作品,觉得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题材方面,视野更开阔了,也充分显示了写作者对各种题材的把握能力。
        这次是第十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评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坚持了十年(其实不止十年了),《金山》杂志的工作有目共睹。

    陆  梅:(《文学报》副总编)
        入围百篇作品,总体艺术水准一般,故事主题还有待以更含蓄的叙述道出。但一、二等奖篇目里尚有佳作。
   
    凌焕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原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
        2011年度终评作品,我建议,能否有一二十篇差额,给终评委有一点真实而公平的选择,“等额”制似不妥。
       该年度的微型小说作品出彩的不少。首先,发挥文体的特长,能及时反映时代的热点,农民工问题、反腐倡廉、老人问题、亲情人情问题,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上独领风骚,不愧为文学的轻骑兵,驰骋在生活的条条大道上。其次,在审美的历史维度上有了新的突破,文学是历史的印记,没有历史感的作品是浅薄的。这次,记叙着那个逝去的饥饿的时代,荒唐的岁月发生的荒诞故事,触目惊心,作品中呼喊着“以史为鉴”的声音值得今人、后人记取。
       从审美的角度看,微型小说不仅是在描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而在于故事的层次后面,寄寓着某种愿望、理想,人文诗情,人性张扬,审美的感染力,提升人的心灵品位、人格素质,使人真正成为“人”。不少得奖作品塑造着人性的尊严。要“站起来说话”,残缺者的不残缺,拯救尚可救药的幼稚或偶犯错的青年人。特别是审美的同时,需要“审丑”,写出社会上的人异化后嬗变成的“丑类”。美和丑的映衬和争斗才构成完整的世界。有些“英雄”其实是丑类,有些人的“善良”其实是更为险恶,有些人成功了反遭殃,失败了反飞黄腾达。有些小孩将来愿做什么?不是当工程师、当教师、当兵,而是想做一条狗,做一条陪伴在生病的妈妈身边的狗。微型小说的故事平常中见不平常。刘震云说:“把一个故事情节写得很生动,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这是初级作家干的事。”“一个好的作家,就是要表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缝隙透出来的一丝冷风,一丝暖意,一丝生活的味道,是味道而不是道理。”这味道中也表现一种人生认识,这种认识是作家的一种发现,甚至是与生活中认识的一种悖论。这才是作品第二层的价值,或者说艺术生命存在的价值,获奖作品中有不少作品崭露头角,值得称道。
        这次获奖作品犹感不足的是:一千字以下、五百字左右的作品太少,显不出“微”“小”的特点,微字的文采大有发展,三百多字的“闪小说”、一百多字的“微小说”,正在方兴未艾,我们要在“微”字上下功夫。

    顾建新(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今年评选参评的人数有了较大的增加,有不少的新作者,可见这项活动的影响力有了扩大。作品的题材不断拓展。但总体上看,震撼人心的力作还少,评选拉不开档次。
       我们的创作需要再上一个新台阶,什么是好的作品?立意深刻,情感丰富,构思巧妙。这是一个笼统的提法。具体说,从生活中来,通过对现实的观察,有独特的体验。在一个极短的篇幅中,聚集着作者对人生长期的思考,对人性深刻的洞悉。有限的空间中存在着给人以启迪、给人以联想的无限开放的天地。微型小说的创作存在着两难,既要源于生活,又要有别于现实生活,超越现实生活。我们的一些小说,脱离实际杜撰,不可取;有的小说,又缺乏想象,缺乏拓展,缺乏提升,一句话,缺乏智慧。现在的一些创作过于浮躁,急于发表,较少积淀,较少打磨,须知,好小说是改出来的!

    杨晓敏(《百花园杂志社总编辑、《小小说选刊》主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
       2011年的全国小小说创作,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均衡”状态。实力派作家刘建超、申平、秦德龙、赵新、李永康、谢志强等人时有佳作问世,新锐作家红酒、周海亮、袁省梅、肖建国、非花非雾、江岸等正在成为小小说创作领域的骨干力量。今年参评的作品,较之往年参与人数明显广泛,作品质量亦显整齐。希望在评选中尽量兼顾到新老作者。

    陈永林:(《微型小说选刊》主编)
       细看了100篇入围作品,个人感觉整体水平不是特别好。个人曾编了2011年三本微型小说年度选本,不少优秀的微型小说没参评,今后可加大宣传力度,力争把一年所有的优秀微型小说纳入参评。初评委可推荐自己平时看到的好作品;发微型小说的重点期刊主编、编辑可推荐本刊优秀作品;读者亦可推荐。参评作品几乎全是作者自荐的,这未免有遗珠之憾。
       另外有不少作品不是2011年的作品,最早发表的日期不是2011年。还有一些作品是在内刊上发表的,个人认为评选的作品最好在公开报刊上发表。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金山)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