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乜辛然71、书套与内涵
作者:苏诚忠  发布日期:2015-02-06 18:57:58  浏览次数:1937
分享到:

乜辛然说“希腊当年出了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把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称为‘速度’又设想任何物质都有一种恒定不变的重量称为‘质量’,或者说是‘最为本质的重量’。这样定义后,他说速度乘以质量就应该等于力的大小,对吗?大家想,一支箭受力后飞出去了。箭的速度应该和力的大小成正比,对吧?力越大,速度就越快。但是,箭的重量却拖了这个飞行动作的后腿。”

乜辛然有意等了一下,看看大家都能理解了,接着说,“在同样的力的作用下,如果箭很重,这个速度就慢了,反之,如果箭很轻,这个速度就快。”

乐广说,“是这么个理,这个亚里士多德还真聪明,怎么就想到这里。”下面的人跟着说,“对”“对,就是这么计算的。”

乜辛然说,“好,好,不过呢,这个计算方法是有错误的,具体错在哪里,我们以后再说。我是想让大家能够从这个计算中体会到数学描绘力的方法。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进入这一类问题的思路。进入了这个轨道,只要认真思考,任何人都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来。此外,还要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等号。有了等号,文学和数学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把问题等同起来。文学进行描写,数学进行计算,两者互相印证。目的就是为了使人类更加理解这个世界对吗?”

有人问,“计算箭所受到的力真的很重要吗?”

乜辛然说,“很重要,你知道诸葛武侯的一弩十矢吧,为什么现在没人使用了?因为十支箭把同样的力分成十分,每支箭只有十分之一的力量,甚至更小,正所谓‘强弩之末不穿鲁缟’。还不如一支箭带来的杀伤力。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能使这个力增加十倍,甚至百倍,那么,就算是二十支箭,其杀伤力也是惊人的,对吗?”

“有什么办法把力增加一百倍?”

乜辛然说,“没办法把人力增加一百倍,但是,我们能够利用其他方法把推动箭的那个力增加一百倍,甚至一千倍。”

“不用人来拉弓怎么让箭飞出去?”

“比如,爆炸力,比如蒸汽动力。”

“这都是什么力,这种力怎么能利用?”

“怎么不能利用,只要我们对它们的各种性能了解清楚,什么力都能为我所用。”

王衍想了想说,“啊,我考虑很久。发现,乜道长说的这些希腊人好像研究的都是一些具体的事情,他们对于‘天道’有什么认识吗?他们是不是天天想着怎么抵御外患,没有功夫考虑大的方面,有关‘道法自然’的方面?”

乜辛然说,“也不尽然。我们说过,希腊没有圣人,所有的事情,尽量用数学来衡量。道家总是用‘道法自然’来诠释自然。但是,要是希望真正的理解‘自然’必须懂得自然。有一位伽利略先生说,“大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我们只有使用这种数学语言才能读懂它。可是,道家几乎从来不讨论数学,那么‘道法自然’也就是一句空话,顶多是一句口号。不懂数学就是大自然这本书的文盲。反倒是西域人从来不提那种‘道法自然’的口号,他们却实实在在的研究和认识自然。

中国人虽然对于大自然内部是怎么回事一窍不通,但是对于大自然轮廓的描写却有独到之处。‘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我中示彼,彼中示我。是道也,其來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其大无外,其小无內;其外无物,其內无人;其近无我,其远无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浑沦,所以为道。’

这种对于大自然外观的描述一代比一代更加完善,说一声‘不可’就以为不必负责任了。结果就是,对于大自然的内涵,一代比一代陌生,成为了集体的盲点。好比是某些人喜欢把书皮和书套赞美一番,可书中写的是什么,他根本不知道。因此,中华文化,博大有余,精深不足。而没有精深,博大也是‘无’。

关键的原因是想当圣人的人总也不能进入大自然的实质(数学),永远在大自然的外面赞美、感叹和歌颂。而那些不想当圣人的数学家们,不懂得表现自己,总也被人看不起。所以,贫道希望文人能够使用数来描绘世界,而数学家能够学会如何与这个世界沟通。西域人不会赞美书套,他们认真读那本书。如果我们现在不认真研究大自然的内涵,那么迟早有一天,西域人把他们的心得写出来。而我们什么都不懂的子孙后代只能继续赞美西域人写的书的书套。一句话,不肯自己动手掌握大自然的语言的民族将永远不会理解大自然,只能赞美书套。”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