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城市之光书店
作者:海曙红  发布日期:2015-11-06 20:20:11  浏览次数:3207
分享到:

我嗜好逛书店,并视之为一种精神享受,而我到了旧金山的第一天就直奔座落在哥伦比亚大道上的城市之光书店(CITY LIGHTS BOOKSTORE),那劲头却与平时的逛书店有点不同。记得在书籍匮乏的年代曾偶尔听说有一本《在路上》的书,但总是阴差阳错地未有机会一读为快,也许因了这种遗憾,所以去城市之光书店的动力就无比强大。因为城市之光书店是《在路上》的作者凯鲁亚克和诗人金斯堡的“老家”,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垮掉一代”的文化大本营,也因为先锋文学在那里大量产生而成为旧金山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所以在去旧金山的途中我满脑子想的都是书店的模样。  

城市之光书店创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虽说历史不长,却已经被旧金山政府册封为当地的文化古迹了。这个书店的诞生和成长与美国的先锋文学息息相关,创办人费林盖蒂是个先锋诗人兼出版家,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诗人金斯堡在书店旁边的“六艺廊”赤身裸体地朗诵了一首名为《嚎叫》的诗,在当时不啻是惯耳惊雷,震动了西方文明社会的传统价值观。而费林盖蒂犹如知音,听了金斯堡的朗诵马上向他致意,接下来就为他出版了诗集。一诗激起千层浪,诗的出版在美国文坛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当时的美国可说是十分保守,而金斯堡的诗对美国社会充满了强烈的控诉和批判,他的诗形式松散、语言粗卑,就已经是对传统文化的大不敬了,加之字里行间涉及到毒瘾、同性恋等种种在当时绝对是禁忌的话题,所以《嚎叫》被认为是有伤大雅的禁诗。费林盖蒂作为出版商也“因传播淫秽作品”受到传讯,争执到最后,费林盖蒂占了上风,他胜利了,因为当时也有开明人士认为对社会进行严厉批判的诗说不定具有“拯救社会”的价值,法官也认为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样的胜利标志着费林盖蒂的城市之光书店异军突起而成为美国先锋文学的生产基地。

走进城市之光书店,很快就融入它安静恬淡的氛围之中,这里是美国第一家专卖平装书的书店,规模不大,陈设也很简朴,却自有它的气质与品味。地下室里摆的是社会科学图书,看看那些书目的分类标签就不同凡响:无政府主义、阶级斗争、揭丑报道。一楼是文学类书籍,秉持文学先锋大本营的传统,书店所销售的书并不是随处可见的畅销书,而是以纯文学为主,这里有先锋文学的最新动态,有精彩冷门的绝版作品,也有很多在城市之光出版社出版的书。文学作品不仅有美国本土的,欧洲的,还有亚洲非洲国家的,许多闻所未闻的书也能在此登堂入室,在为数不多的架子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墙上的一些文学演讲、诗歌朗诵的海报可以看出,城市之光的诵诗会已经举办了几十年,而且任何获得书店支持的文学创作都可在此举行首发会,城市之光书店长期以来坚持一种文学传统,培养扶持文学新秀,并引以为豪。

说起来我也曾逛过许多城市不同的书店,但是逛城市之光书店的感觉还是比较特别。先是遗憾,因为对着那排排书架,除了欣赏书脊上的书名,实难一一捧之翻阅,只有望书兴叹的份。后是惊喜,因为我摸索到了书店拐角处不起眼的小阁楼上,那儿是很有名气的“POEM ROOM”,曾经是凯鲁亚克、金斯堡等先锋诗人作家们当年交谈文学朗诵诗歌的地方。书店为文学青年阅读、抒情、聆听、交流提供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所,这里有汲取知识的氛围,这里是与文学晤言于一室的地方,四周的摆设竟是那样地淡然质朴,金斯堡坐过的摇椅,凯鲁亚克倚靠过的木头桌子,依然在岁月流逝之中静静守候。更有一面墙顶天立地的落地书架上排满了诗集和“垮掉一代”的作品,各种版本一应俱全,光是《在路上》就有八、九种不同的版本。我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据说是为纪念《在路上》出版五十周年而重新出版的最新版本,封面上标有“原汁原味”的字样,书的装帧并不讲究,纸质也颇粗糙,也许就是要的这个效果,我靠着书架翻了几页,心头似有热潮涌动。凯鲁亚克和金斯堡都是“垮掉一代”的代言人,金斯堡在出版了《嚎叫》之后曾到世界各地朗诵自己的作品,当时他的诗集风靡世界深深影响了许多年轻人,而对金斯堡后期创作影响很大的是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凯鲁亚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在路上》1957年一经问世即令舆论哗然,毁誉参半,但就是这本被公认为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的经典之作,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在路上》当年出版后,美国销售了亿万条牛仔裤和百万台煮咖啡机。

与城市之光书店的相遇是一种生活的相遇,因为从前我错过了读这本书,现在有机会在城市之光书店找到了它,当然要把它买下来了。晚上回到旅馆一口气读了好多页,想着在旧金山读这本书可能感觉会靠近一些作者。《在路上》写的是穿越“中世纪”美国的自助之旅,书中叙述几个年轻人搭车或开车横穿美国大陆最终到达墨西哥沿途的所见所思所为,当时美国的一些年轻人面对战后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极度发展的社会迷惘徬惶,尼采和上帝,到底该相信谁?他们找不到出路,他们都向往去西部海岸“呼吸更自由的空气”。凯鲁亚克大量应用俚语俗语及不规范语法,并一任思绪自然流动,描写了当时的年轻一代为疯狂地生活而渴望燃烧,希望拥有一切,却又对物质繁华不屑一顾的矛盾徬徨的心理和举动,书中众多角色在现实中都有相应人物。“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是凯鲁亚克的经典名言,上路意味着放弃原有的一切,上路意味着寻找未知的一切,也就是这句名言引导了那个时代一大批梦想者反叛传统观念并寻找生命意义的社会潮流。  

美国作家摩根曾写过《旧金山垮掉的一代》,在书中高度评价了城市之光书店,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慕名来到书店,“是因为总有人愿意去寻找独立的文字和另类的声音,寻找那些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的东西。” 城市之光书店是先锋文学青年活动的中心,也是六十年代反战运动、嬉皮士运动的大本营。离城市之光书店不远的一条街叫凯鲁亚克街,几年前,又有一条小巷被命名为费林盖蒂街。当年费林盖蒂曾是凯鲁亚克和金斯堡的知已知友,在他们成名远离之后,他也从未停止过对文学青年的支持,正因为如此,书店专门为年轻作家设立了基金,奖励每年选出的旧金山“桂冠诗人”,这让人对城市之光书店更是赞赏有加。如果说《在路上》是每个想了解美国现代社会及文化的人值得一读的书,那么,城市之光书店也是每个喜欢读书的人到了旧金山该去看看的地方。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