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如何称呼才适当贴切
作者:李南方  发布日期:2016-05-03 14:32:43  浏览次数:3128
分享到:

在一个偶然的社交场合,我听到一个友人和他的洋人女婿的对话,对话中,这洋人直接叫他的岳父的名字,因为我在场,友人为这显得有些尴尬和无奈,我心里对这的反应则是这怎么行,就是觉得有些不对,为什么这年轻人没有跟着妻子使用‘爸Dad’来称呼岳父呢?

我虽已定居澳洲多年,却至今仍不能接受年轻一辈对长辈直呼其名的叫法,总觉得这是不靠谱不贴切的。过去听到一些年轻人 直呼他们长辈的名字,心中就觉得别扭,更何况以名字称呼岳父岳母,甚至高两辈的叔公,丈公,姨婆,婶婆等。这些年来一直在想,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文化震吓 cultural shock’的一种现象吗?

人际关系中对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如何去称呼,不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礼节,还是对被称呼者的身份的定位,表现出关系亲昵程度和基本礼貌,如称呼不贴切就可能闹笑话或引起误解,被称呼的人也会因此觉得尴尬或感到受之不妥。

笔者认可不同种族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很多事情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价值观或简单地说,言行的准绳。本文所要谈的是世界各地华人对人的称呼的奥妙之处。

对中国人来说,‘先生’,‘女士’,‘小姐’,‘阁下’,‘大叔’,‘大妈’等是最普通的礼节性的友善称呼,被称呼的人的身份定位也很清楚;我们也习惯在姓或名后加上‘伯’,‘婶’,‘姨’,‘叔’,‘哥’,‘嫂’,‘姐’等表现出与被称呼者较亲密的关系;在姓氏后面加上‘总’,‘先生’, ‘老师’,‘校长’,‘院长’, ‘老板’,‘经理’,‘主任’ ,‘医生’, ‘律师’,‘师傅’等则点出被称呼者的职场身份,一听就知道此人的职场身份地位,也表示一种尊重。一些中国人对孙中山和周恩来只称‘总理’,对毛泽东只称‘主席’而不冠姓,是不是当面叫都无所谓,但都含有敬仰之意,叫起来也很自然亲切。

中国人对同事的称呼和洋人的有很明显的分别,洋人对同事不管级别高低一般都可直呼其名,若关系不密切或对上级领导则采用‘Sir’‘Mr’‘Ms’来叫也行,这就够礼貌了,笔者个人认为这样颇好,容易打成一片,叫起来挺亲切而少了人际关系等级的强烈隔阂。而现在中国内地流行的‘张总’‘赵局’‘刘董’等也没什么不妥,可是就没有‘老张’‘小赵’或‘刘先生’来得亲切。

中国人对亲人,尤其是至亲的称呼都有很清楚的血缘辈分界定,闽南人的‘俺公’‘俺麻(女旁) ’和广东人的‘阿爷’‘阿麻(女旁)’就是内祖父和内祖母,南方人的‘外公’‘外婆’就是北方人的‘姥爷’‘姥姥’,而‘伯’ ‘叔’‘舅’ ‘姑丈’ ‘姨丈’ ‘伯母’ ‘婶婶’ ‘舅母’‘姑’‘姨’等在英文中就只是uncle 和aunt,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就都一律cousin,咱们华人的老祖宗就是够认真。

这些年来,住在说英语国家的华人称呼年纪相当于自己长辈的亲友为uncle  aunty,这种中为洋用的称呼还真有意思!

中国人也喜欢用‘您’或‘阁下’来称呼长辈或自己尊敬的人,甚至用‘贵’字,则更能表示尊重客气礼貌如‘贵姓’‘贵公司’‘贵报’‘贵国’等,加上这个‘贵’字都能令人听起来感觉甚获重视,感觉就是舒服。而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诚恳地叫一声‘伯’‘叔’‘婶’‘姨’‘哥’‘姐’‘哥们’‘老朋友’等很明显就把双方的关系拉近到很亲的程度,处理起事情来很有给力的作用,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交际方式。中国领导人就常用‘老朋友’来称呼一些国际友人如中澳建交之父的澳洲前总理惠特拉姆和开启中美恢复正常关系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外国友人听起来想必觉得亲切,这对双方的私交或者国家的双边外交关系都有促进作用。

中国人对长辈不直呼其名表示对辈分的尊重,对同辈或小辈则可直呼其名,但语气严厉时连名带姓叫人则表示对其人很不爽,夫妻或亲人之间的争执就常有直呼姓名的情况出现,一听到声色俱厉地直呼姓名,则矛盾一定严重,情况一定很不妙,而语气温柔亲昵地叫则表示关系良好,所谈话题和谐投机。

一些中国人也开始以西方人最通用的‘亲爱的’,‘达令’, ‘宝贝’,‘甜心’,‘蜜糖’用于夫妻之间相互称呼,听起来就是甜蜜蜜,爽!宋美龄叫蒋介石‘达令’是民国时代国民党领导人私人生活的一个经典。

今天,‘老婆’,‘老公’的叫法则更多地被世界的华人使用,我觉得这称呼既贴切又亲切。至于曾经在中国大陆很普及使用的‘爱人’一词来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也少听到了,更常听到‘这是我老公’‘这是我老婆’,而传统的‘++他爹’等的叫法也少见了。其实,‘爱人’一词同样具备高尚亲密的意涵,使用起来和上述几个称呼应该有同样的效果,可是有些人觉得对人这样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不贴切!我想这也许是因为‘爱人’不能完全代表合法的丈夫或妻子吧!至于‘++他爹’等的叫法则令人有回到了古代中国的感觉。

最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中国人叫儿子‘儿子’,叫女儿‘闺女’,那浓浓的中国味特别温馨!至于‘小姐’这个称呼,因中国的现代社会风气有腐化败坏的一面,使到此一称呼蒙污,一些服务行业的女服务员对被称‘小姐’不悦而拒绝接受,这也是出现在崛起的中国的一种负面社会现象。

这几年去中国旅游时听见除了‘服务员’外,还有‘姑娘’这称呼,觉得很是可爱,很中国化!至于‘同志’一词,在中国今天的市场经济氛围里,已不再被普遍地使用,但仍然被各国的政党中的同仁互相称呼,它当然具有比朋友关系更高一层的含义。

对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叫‘帅哥’‘美女’‘帅老’‘靓叔’‘靓姨’等似乎也日益普遍,一般都能令人欣然接受或者也无所谓,有人也许会觉得有些轻佻,贴切不贴切也没有那么讲究,反正有人喊我我就应了呗,当然,也不能和实际状况差得太远,诚恳的态度还是主要的,总不能称一个老态龙钟的女子‘靓女’,这很可能弄巧反拙!

中国人还喜欢根据和被称呼者的亲疏关系或年龄分别而在姓或名的前面或后面加上‘老’,‘小’  来称呼人如‘‘老李’,‘老黄’,‘小王’,‘邓老’等;或根据体形特征或性格叫人别号或绰号如‘高佬’,‘小胖’,‘石头’,‘光头佬’‘四眼妹’等 ,其中有些含有体形歧视,被称呼者介意与否则会因彼此的关系而有所区别,香港已逝艺人沈殿霞从不介意粉丝对她的亲切称呼‘肥姐’或‘阿肥’。

亲人和朋友对笔者的称呼就包括了‘小李’‘老李’ ‘李伯伯’ ‘李叔叔’ ‘李先生’‘爸’‘俺公’ ‘二伯’‘二叔’‘二哥’‘二舅’‘干爹’ ‘爷爷’ ‘老二’‘李老师’或‘李南方’‘南方’等,我一听就知道对方和我是什么关系了,也不会最近因被人叫‘爷爷’或‘伯伯’而有心理抵触,老就认老,这才务实贴切!我妻子叫我‘老公’ 或‘老伴’已好几年了,两人冷战时就不称呼了,直接进入争论话题。

 中国人对自我称呼也特别讲究,‘我’,‘本人’等是最普通的不亢不卑的自我称呼,‘鄙人’虽略嫌谦卑,但却无伤大雅。自我称呼有一个很奇怪的情况,因为一不贴切就很难为情,甚至有误导之嫌,本身可以自我称‘我是老师’,‘我是校长’, ‘我是老板’,‘我是经理’, ‘我是医生’,‘我是工程师’‘我是教授’等都没有什么问题,把它换一换主词称呼人也一样贴切,听的人和被称呼的人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它自然地点出了被称呼者的工作职位和职责。

而微妙的是,如果下列的自称却是万万不可的:‘我是作家’,‘我是艺术家’,‘我是评论家’,‘我是观察家’,‘我是音乐家’,‘我是歌唱家’,‘我是教育家’,‘我是政治家’,‘我是慈善家’。。。。这样的自称在中国人的称呼中可说是不妥和不适当的。问题就出在这个‘家’字,‘家’不能自己称,在中文中它是只给具备特别杰出的与众不同的成就或贡献者的荣誉尊称,它要由别人来叫,不可随便自己使用,而如果这么自称后而真的自以为成‘家’了或以为自己真是一个‘什么’了,那就更糟糕,因为效果常常是相反的,至于拿来当客气话恭维人都可能令人觉得虚伪,也可能造成误导。

写作者自我叫‘笔者’或‘作者’都很恰当得体,自称‘我是作家’则可能像一个政治人物自称‘我是政治家’那样令人觉得像似冬天里开冷气般‘骨痹’;一个捐了很多钱给社会慈善事业的企业老板如果自称‘我是慈善家’就会让人笑话。在中文里面,一般含有‘家’的自我称呼都可以以此类推,是不妥和不适当的。

如何叫人或自我称呼最要讲究的还是真实靠谱贴切,符合实际的状况,不亢不卑,自自然然,听起来舒服,让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显出诚恳务实的态度!

2016年4月15日写于澳洲阿德莱德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