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西出阳关
作者:海曙红  发布日期:2009-12-01 02:00:00  浏览次数:7452
分享到:
向西,向西,为了一睹阳关,我们穿过戈壁。惊叹灰黑粗砺的戈壁滩,没完没了接到天的尽头,仿佛登陆另一个星球。坐在舒适的旅行车里,我们拥有现代的一切,无法想象遥远的从前,古人是怎样行至阳关。

         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唐诗,有些特别的诗句,一直不会忘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轻尘,柳色,不足为奇;杯酒,故人,难以言尽。说来奇怪,每当杯酒、故人这两样东西出现,阳关就会浮到眼前。           

 

我与女儿合影于阳关故址     

        成长之中常常听说阳关二字,似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却很少有人告诉我,阳关到底在哪里。听说阳关大道并不平坦,能走到阳关的人,得翻越无数沟坎。跨过沟坎的时候,需要举杯饮酒,需要故人勉励。

          因了杯酒和故人,困境才变得不那么凶险。因了王维的诗句,阳关几乎成为一个神话。并非所有的人在乎阳关,并非所有的人需要神话。只有想弄懂阳关的人,才会耿耿于怀,一有机会就去寻找,哪怕路途遥远,或者根本无路可寻;哪怕阳关在天的尽头,或者已经不复存在。

         知天命之年,我们终得一见阳关。蓝天苍苍,沙梁道道,天地之间,一块竖石刻着千年的沧桑,立在土墩上:‘阳关故址’。回想儿时背诵的诗句,现实与想象有很大距离。直到真正面对悲凉的荒漠,才明白什么叫阳关。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位于河西走廊敦煌的古董滩上,这里曾经是通往西域的关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关隘,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显赫于汉唐,衰落于宋元,风尘和流沙最终无情地掩埋了阳关。
不远处的小坡上,烽燧土台还在,风霜雨雪在它身上留下了皱纹和伤痕。为了抵御西部异族的入侵,曾有多少将士在此警惕了望,曾有多少生命在此化作尘埃。昔日的雄关已不见踪影,昔日的烽燧也已残缺不全,不管是兴盛辉煌之时,还是潦倒落寞之际,烽燧和阳关这一对伙伴,始终站在一起,见证时间的浩瀚、空间的深遂、生命的壮美。
放眼无边无际的古董滩戈壁滩,谁能描绘,古时的阳关如此豪放,昔日的村落兵寨喧闹繁华;阳关的战场如此辽阔,千军万马奔腾来去,也只不过是空中的一阵尘烟。该消失的都已随风飘逝,能存留的才是一个民族顽强的符号。
站在这里,听风沙萧萧,才真正理解诗人的襟怀;站在这里,念天地悠悠,才真正懂得古人的勇气。阳关还在这里,岁月的侵蚀与它何干;阳关就在这里,精神的建筑无需物质的构架。
只有王维,安详沉着,举杯相送;只有诗人,自信放达,最解阳关。不写刀光剑影,不写悲叹洒泪。扎营在阳关的兵卒,谪逐到阳关的文臣,需要的只是知音而已。西出阳关,何处觅故人?休烦恼,更尽酒,哪怕人生会少。何其壮哉,西出阳关。
                       

 2009年10月19日记于悉尼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