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巍峨群山天际隐--冰夫叙事长诗《远去的群山》读后
作者:振铎  发布日期:2010-10-20 02:00:00  浏览次数:6970
分享到:

作为冰夫兄叙事长诗的第一位读者,在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到来的前夕,我有幸全文拜读经他反复构思和反复修改达六年之久的叙事长诗《远去的群山》,令我感慨万千! 

深夜,我披衣起身,鸟瞰广州星河湾万点珠链般的灯火,遥看月光映照下的天际群山,浮想联翩。六十年前,我曾经高唱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歌,穿上军装,那些鼓舞人心的歌声,此刻犹在耳畔回响;眼前浮现白雪皑皑的朝鲜群峰,当年无数前仆后继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与帝国主义的军队殊死战斗的惊心动魄的一幅幅画面,又重现眼前。 

跟随这些激动人心的历史镜头,冰夫笔下的几位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才艺双全、多情真诚、命运坎坷的战地记者曹慕云,美丽善良、勇敢热情、单纯正直、充满爱心的文工团员杨艺萍,沉稳含蓄、克己为人、灵慧完美的女军医江蕙,以及粗犷勇敢、身陷炼狱、浪迹天涯的原志愿军排长祁昌,一个个由远到近,相继浮现在我的眼前。 
    长诗为我们描述了多才多艺的战地记者曹慕云与他的妻子、文工团员杨艺萍和女军医之间生死与共、缠绵悱恻的情感纠葛与爱情故事,在诗人的笔下展现了这几位人物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坎坷人生经历。 
    夜半挑灯,我含泪一口气读完冰夫兄用血与泪撰写的长诗,此刻掩卷沉思,我禁不住拍案叫绝:这是老诗人用毕生沧桑的经历和满腔的热诚写成的一首不可多得的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长诗,它必将唤起千千万万人生经历相近和情感相通的知音者的广泛共鸣,引起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与思索。
    这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情与现实主义的描述相结合的好诗。牧云与两位曾经拯救过他的生命的、天使般的情侣兼战友杨艺萍、江蕙之间,在战火生死考验中萌生的情缘,颇具浪漫色彩,令人向往! 
     诗人借鉴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叙事诗表现手法,常在笔下描绘太虚幻境,将实境描述,与若隐若现的想象和虚拟梦境摹写相结合,沟通人与魂灵之间的联系,相互对话,倾诉衷肠,从而细致刻画人物,层递推进情节。长诗结尾,夫妻梦中对话一段,突显这一特色。慕云与妻子魂灵的对白,儿女情长,言辞亲切,很有感染力。这段诗篇情感色彩丰富,有转折,有层递,丝丝入扣。他俩共同探索人生哲理,发人深思。 
      冰夫兄作为一名电影剧作家,在长诗中,善于借助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灵活转换镜头,巧妙衔接,时而朝鲜战场,时而欧亚大陆,时而南极星下,时而天上人间,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这更为增强了这部诗作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言情。诗人进一步发扬了他一贯的婉约创作风格,充满浪漫主义的浓厚色彩,作者善于使用强烈多彩而又蕴藉深沉的抒情笔触,来敷演他笔下的人生故事,通过笔下感人的故事含蓄地传达诗人的真情,含蓄地宣示诗人的人生感慨和人生理念。 
      诗人在写作中,善于采用叙事与抒情交错、细节描写与情节铺陈交融的手法,让我们在诗人浓墨重彩的抒情诗句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产生情感共鸣;让我们通过诗句吟诵和阅读,产生再生想象,随之在脑海中涌现出一幅幅应接不暇的难忘画面。诗人善于使用戏剧情节结构技巧,让我们从叙事诗波澜起伏的情节发展中,激发阅读兴趣,跟随主人公的命运,叠生一环扣一环的悬念,让我们在欣赏中不断追索,享受美感。 
      我怀着极大欣喜,欣赏长诗最后篇章,享受这神奇美感的震撼力。这一节是长诗的高潮部分。江蕙与慕云在经历无数离合悲欢之后,久别重逢,场面氛围对比烘托,充满诗情画意,溢满款款柔情。叙事长诗的起承转合发展,到此刻已经临近揭盅,前段诗篇的几多悬念、几多期盼,终将落下帷幕。读完全篇,结局却出人意外,悖于我们的想象中“大团圆”的结局。这情节起伏跌宕的新发展,令我有些唏嘘惋惜,但细细一想,按照人物自身发展逻辑,这一结局,实在情理之中。这一不完美的故事结局,竟谱写出一曲人间最完美、最高尚的爱情之歌;这出悲剧色彩的凄美爱情,比圆满的甜美爱情更加珍贵。我禁不住赞叹:诗人用真情、真爱和真诚谱写的诗篇,确实感人! 
      诗人在这部长诗的创作中,发扬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冰夫兄发扬他在散文写作中“求真求实、精雕细琢”的特点,善于从记忆中,截取并提炼创作素材库存中最为传神、最为激动人心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笔下的人物。 
      这是一首反映遭遇人生坎坷和苦辛磨难的“平凡的人物”的叙事长诗,是歌咏他们在经受种种尘世磨难、歌咏他们经受炼狱熔炼所涌现的人间真情的抒情长诗,是一首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述普通人物命运的长诗,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值得人探寻探究的诗意蕴藉的长诗。 
   读冰夫兄的长诗,让我联想起萧霍洛夫的杰作《一个人的遭遇》来。这不仅由于祁昌等人的命运跟萧霍洛夫笔下的安德烈·索科洛夫有点儿相似,更主要的,是冰夫兄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写朝鲜战争中的那些普通一兵的坎坷命运,发人深思,令人同情。 
    冰夫兄的长诗,与萧霍洛夫的杰作有异曲同工之妙。肖洛霍夫把普通人写得很真实,如实反映历史和现实。许多评论家当时曾说过,这篇小说是俄国人道主义小说的复兴,它体现了俄罗斯作家“关心普通人,关心小人物”的创作传统。萧霍洛夫小说的结尾,将两个 “沙子”一般的平凡的普通人物,作为他要讴歌的主人公。这给我们作家以启示。 
    试看尘世间,名扬青史的伟人永垂不朽;那些命运吉祥、功成名就、名利兼收的幸运儿也数不胜数;但是,更多人却一生默默奉献,一生默默无闻。这些普通人之中,有的人,犹如萧霍洛夫笔下的“沙子”;有的人,在那极左思潮泛滥的动乱年月,偏遭命运一再捉弄,经历了一个接连一个的人生坎坷或苦难,用一句粤语的俗话来形容,真是“同伞不同柄,同人不同命”啊! 
     所幸世事沧桑巨变,经历一幕幕噩梦之后,我们终于共同迎来了灿烂春阳和明丽蓝天。我们理应记住:祖国复兴大业、祖国宏伟大厦,恰恰离不开由亿万普通“沙子”凝聚而成的坚实基础。那一座座的巍峨群山,正是由亿万颗粒的沙石汇聚而成。
      朋友,遥望天际,巍峨的群山并没有远去,它仍然一座座耸立在我们的心目中、屹立在蓝天下。
      让我们记住他们:记住那些亿万个曾经或者正在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热血甚至生命的有名的或者无名的普通一兵、平凡一员吧!也许,命运曾捉弄过他们,让他们曾一度无辜蒙羞;也许困境曾困扰他们,让他们在波涛汹涌的人海中几度浮沉,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刻,正是他们,毫不犹疑地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召唤,勇敢地、忘我地去奉献自己的一切。 
     我坚信,历史会记住他们,祖国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也将会记住那些将普通人命运作为自己主要描述对象、并与他们心灵相通的文学家。 
     今夜,我敢于答应冰夫兄日间的约请,大胆来撰写这一篇《远去的群山》的读后感,用来抛砖引玉,也许由于我比较熟悉老大哥这部长诗整个构思和修改过程。我作为一名步老大哥后尘的后继者,在抗美援朝洪流中走进革命队伍,比较熟悉老大哥一辈人的生活和情感;我和冰夫兄有近似的人生经历,有相同的人生追求,有相近的感情频率,所以,我自信比较能体会他创作的苦心和艰辛。 
     我惟愿能将我的短文附录在冰夫兄的大作中,为我俩的真挚友谊,留作永恒的纪念。  

振铎2010年10月18日于广州星河湾国际公寓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