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景徽堂品茶记
作者:海曙红  发布日期:2009-12-02 02:00:00  浏览次数:4421
分享到:
无锡惠山脚下,二泉池畔,泉亭之上,倚山有座景徽堂,爬山走道累了,坐在这儿小憩,泡上一杯茶,怡然自得。堂前乔柯扶苏,绿荫翳然,靠山石落座,侧首,先品赏堂柱上的一副楹联:
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
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景徽堂原来是陆子祠,祀茶圣陆羽的祠堂。唐代的陆羽著有《茶经》,他定天下水为二十等,江洲庐山康王谷洞濂水第一,无锡惠山石泉水第二,从此惠山泉就叫第二泉,又名陆子泉。
    接过老僧递将过来的茶杯,打开杯盖,但见盈绿透碧的茶水,杯底茶叶中安卧着一颗青梅,稍啜几口,味清醇甘冽,比家里的茶水好喝多了。我从小就爱喝茶,喝了几十年的茶,都是喝对自己口味的,对茶这门高深的学问总是琢磨不透,不知陆羽当年是怎样品茶的,竟能将天下的各色茶叶各等泉水各种茶具组合研究成鸿篇巨制。
    说来我也走访过一些名山大川,走到哪里都要喝茶,喝来喝去,唯一的评语就是比家里的茶好喝。也时常纳闷,家里置的是市面上较名贵的茶叶,茶具也比深山老村里的粗杯大碗讲究,怎么就总是少了那么点味儿呢?
   喝着喝着,忽然悟出些水的奥妙了,原来名山之中多有名泉。早在陆羽之前,就有一位叫李绅的无锡人,是很有名的诗人,写过一首《别泉》,诗的小序说:惠山书堂前,松竹之下,有泉甘爽,乃人间灵液。清鉴肌骨,漱开神虑,茶得此水,皆尽芳味也。可见水于茶叶之重要,我这杯中茶是因了二泉水才显甘醇呐。
    也就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墨客,对名山名泉品茗游玩,题咏不绝。宋熙宁七年春,苏东坡游惠山时,吟出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瑰丽诗句。苏东坡还向世人推荐: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无锡惠山石泉旁的亭壁上,留有元代诗人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天下第二泉的石刻,子昂题字之余,还题诗一首:南朝古寺惠山前,裹名来寻第二泉。贪恋君恩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
   茶圣陆羽在他的巨著《茶经》中谈到茶可以解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等病症,健身解乏,喝上四五口就有功效,可以和醍醐甘露这样的仙丹妙药相比。但茶圣认为茶之为用,味之寒,喝茶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功效的。陆羽心目中存着一种典型的喝茶人,就是像他自己,像他的朋友同好一样的与精神境界体会有关的人,可以把喝茶提升成为茶道的人。所以一个人在家喝茶和在有景致的地方喝茶或是和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喝茶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当然诗人墨客们聚在一起喝茶的味道就更别致了。
 明朝初年惠山寺有个高僧叫性海,他请湖州的竹工做了一个天圆地方、形如乾坤的竹炉,以二泉水煮茗待客。著名画家王绂、文徵明都曾为竹炉作画,明正德十三年之清明节,文徵明与友人弟子等茶会于惠山,席间挥毫作《惠山茶会图》,表现了诗人画家竹炉煮茗、茅亭小憩的情景,这一珍贵画卷现藏故宫博物院。清朝乾隆皇帝南巡至惠山寺,寺僧们用无锡雪浪山的雨前茶、惠山二泉水,以竹炉煮之款待皇上,乾隆赞赏有加,赐以竹炉山房匾额,还将仿制的竹炉带回北京,收藏在玉泉山的静明园内。
 我坐在景徽堂前,面对天下第二泉,左观竹炉山房,品茗饮茶而思源,偶得老僧指点,移步景徽堂向南山路旁,抬眼见斗折曲涧石壁上刻有九曲清溪四个字,曲涧尽头有一个广约方丈的石潭,叫若冰泉,泉旁青石碑上有清道光帝的御笔题字印心石屋,这石屋就是若冰上面的一个山洞,叫若冰洞。若冰是唐朝惠山寺的一个和尚,能诗工书,相传惠山泉本出洞中,岁久而湮,若冰披荆棘、凿岩谷,乃求得之,古洞既启,新泉遂注,尔后若冰飘然仙去。想起天下名山僧占多,僧们得天地山水之灵气,悟性高,具慧眼,深谙山中泉脉,凿之既成名泉。这若冰泉是惠山二泉的源头之一,今天二泉名闻遐迩,是有若冰和尚一份清心的。
   在景徽堂品茗之后,顺石蹬下至二泉池畔的漪澜堂前,见有许多慕名二泉的人在此留连,不禁想起明朝无锡人邵宝的诗句:漪澜堂下水长流,暮暮朝朝客未休,纵有茶经无陆羽,空教煎白老僧头。我对曾是陆子祠的景徽堂投去留恋的目光,二泉之扬名多亏陆羽了,回味景徽堂里用二泉水冲泡的茶之甘美,心之向往天下所有曾经和未经陆羽品评的泉水。

 (原发‘澳华新文苑’ 第217期)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