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把墙拆了,将自由放飞
作者:韦法明  发布日期:2012-03-16 02:00:00  浏览次数:6742
分享到:

 

——写在柏林墙倒塌20年之际

 

有一天,一位已经年过三十的法国青年,腰间别上一把铁镐,就日夜奔袭来到当时东德与西德之间那堵著名的砖墙之前,晚上和越来越多的东德人一起卖力地在墙上凿了起来。东德的卫兵们在没有得到上司任何阻止命令的情况下,平静地目睹了这堵墙的轰然倒塌。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天,1989119日。柏林墙沉闷的倒塌声,穿过20年的历史烟尘,今天依然清晰在耳。

20年后,那位颇具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遗风的法国青年,再次来到这里。但今天的他是作为统一后的德国的贵宾,应邀而来的。他和众多的国家政要一起,是来纪念20年前那个非常之夜发生的历史性事件——柏林墙的倒塌的。他就是法国总统萨科奇。

这是一位绯闻缠身的现任大国总统,在我们的媒体上是一位很有争议的国家元首,但对他的率性而为我还是愿意表达我毫无保留的欣赏。尽管无从揣测这位20世纪后期那件重大历史性事件亲历者,当时是如何看待自己那几近疯狂的举动的,但是他和他那把小小的铁镐确实在上个世纪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留下了清晰的凿痕。萨科奇后来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在狂热的激情中,那一夜依然在继续。德国人民的团聚向世界发出一个信号,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欧洲进入伟大自由时代的开端。

这堵一夜之间被推倒的墙,也是一夜之间在柏林的中心地带修筑起来的。1961812日深夜开始,东德的军队突然开始在西柏林的周边大规模地建筑围墙。一堵依靠国家机器的力量竖起的墙,却在一个曾经统一的国家和民族内部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两年后的1963625日,在西德市政厅柏林墙前,肯尼迪总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他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作为分离和隔绝的体现,的寓意要远比民族国家的分裂更为深远,它是剑拔弩张的孤立状态的象征,它不仅仅意味着国家的分裂,其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了一个民族国家贫困与富庶、文明与落后的对峙。

也正是这堵墙,造就了那些前赴后继、飞蛾扑火般的越墙者。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们在所不惜,因为相对而言,墙的另一边则意味着自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对自由这个词讳莫如深。我们恰恰忘了,自由应该是人类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马克思说“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在包括马克思本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我们不能想象,离开了价值追求,社会发展的终极意义究竟在哪里。

可事实上,没有一堵所谓的铜墙铁壁能真正阻断人类共同的追求。

让我们从柏林墙开始,向人类过往的历史推移,就会发现还有两座更为著名的墙,矗立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处,这就是犹太民族的哭墙,和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一座丰碑——长城。

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七大奇迹之一,更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一座抵御外敌的墙,筑就它的不只是厚重的秦砖、坚固的岩石,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祖先对正义的坚守、对自由的执着。尽管如此,长城也绝非从来就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曾经妇孺皆知,一个柔弱的女子,以其凄厉的哭诉摧毁了看似固若金汤的秦长城。因为被哭倒的长城是和一个暴政联系在一起的。这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可传说中的蕴意却是绝不可等闲视之的,真正所向披靡的是人心凝聚的力量。

更早的长城,应该出现在狼烟四起的战国时代,或许更早。自此以降,直至明清之际,中国人可能都没有停止过修筑长城,包括云、贵、湘一带的“南长城”。可是今天我们能看到或听闻的,多数已成为斜阳衰草掩映中的断垣残壁,以及由此引发的或探幽掘微或故作风雅的所谓怀古之幽思,真正坚不可摧的是人心铸就的城墙。

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圣地,一堵哭墙,就是一部犹太民族的苦难史、心灵史和信仰史。公元初年,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欧洲的尽头,而这面墙就矗立在欧亚分界线上。据说,在所罗门圣殿被罗马人焚烧时,犹太人面对坍塌的大殿和残垣断壁,聚集在西墙下失声恸哭。有人曾看见,和他们一起落泪的,还有六位坐在残墙上的天使。天使的泪水渗入石缝﹐从而使圣殿废墟的残壁永远不倒﹐见证着这段苦难与悲剧。千百年来,流离失所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面对这面悲情记忆的历史之墙,苦难的犹太人怎能不心酸落泪、悲从中来。

眼泪并不是弱者的象征,一张泪光闪烁的面孔也许更加真实而又动人。哭墙,只是一座古老圣殿的一面残墙,但它却成为一个民族两千年来的精神家园。夕阳残照中,泪痕斑驳的哭墙,就是一张历尽苦难而百折不挠的民族内心坚强、信仰坚定、表情坚毅的面孔,它是任何建筑都无法比拟的。

看似坚固的柏林墙,坍塌已经20年了。迷失一时的国家不再分裂,古老的欧洲大陆在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的血雨腥风和世纪末前夕大规模的动荡之后,也渐渐地趋于统一。曾经铩羽的自由之鸟,又开始振翅高飞。

今天,人类探索的足迹已向太空深处延伸,被称为人类的地球上的一个种群,没有理由继续筑墙自囿而以邻为壑。让理性回归我们内心,让自由引领我们前行——这就是我对我们人类自身,也是对人类寄居于斯而生生不息的蓝色星球的祝福。

2009.11.25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