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人之初
作者:金波  发布日期:2010-09-13 02:00:00  浏览次数:2376
分享到:
   最近看了电视上的一条新闻, 说我们这个州国立住宿学校的学生经常打架斗殴。画面播放着两个孩子扭打着在地上翻滚,相互卡着对方的脖子。一个瘦弱的男孩胳膊上有各种伤痕,说经常挨一些坏孩子的欺负,就在这里,他指着前面的广场。记者说这个现象在很多学校都有发现。
   住宿学校这种现象让所有的孩子家长担忧。我的孩子如果将来上住宿学校,也要有这样的遭遇吗?想一想就让人心疼得颤抖。
   澳大利亚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教育水平一流的国家。在这里我没有丝毫的怀疑。我的朋友珊就在一个沿海城市的教会学校里教美术和中文。每个学期下来都精疲力尽。学校门槛不好进。中央美院的毕业生,来澳州又上了美术学院的硕士,还要续读博士。在布里斯班开过个人画展,教学实在是一流的。她给我看美术课学生们的作品表演录像,也象她本人的风格,非常独特。
   她叙述天主教教会学校在澳洲的高级中学里声誉是很好的。不过孩子得信奉天主教,澳洲大部分孩子出生后就在教堂受洗。我和丈夫都是非宗教人士。目前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受过洗礼。将来长大了以后,如果她真正想侍奉主,再受洗也不迟。但是不能因为要去学校上学就必须受洗。
澳洲还有一类学校就是私立学校,学校收费高,管理严格,一般收入的家庭承担不起。要去私立学校上学,现在就给孩子存钱吧,我对丈夫说。
   但这也不是给孩子接受教育的唯一办法。唯一的出路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必须适应环境。
女儿出生在附近的城市凯恩斯的医院里。刚生下来第一天,就有护士过来用仪器进行各种测试。提起孩子的两臂,孩子竟然在床上进行自然迈步。看看,你的孩子很健康,两腿机能很好。护士说。 我咬咬牙微笑着同意她的测试。孩子就象刚刚蜕了壳的小鸟,在空调的冷风里颤抖着,大声哭着抗议。
亲爱的,没有问题,护士微笑着安慰着我们娘儿俩。一只手托着孩子的腹部做四肢划水练习。孩子通过了测试。你看你的孩子将来可能是游泳健将。我擦了擦眼泪微笑着同意。
然后,在孩子脑门上贴上胶质进行听力测试,这个声波我们听不到,可是她能听到,护士解释说,果然,孩子在仪器的震动声中大叫起来。等孩子长大后,这个功能就退化了。她的解释很有理,我好像听说过这事。不过我不想在我女儿身上验证。
   最后,她收起她的仪器,填在表格上正常二字,然后去测试隔壁的孩子。我听到 心里嘶哑的啜泣,嘴里还在不停的说着谢谢。这也是对我的心理测试,我感觉我的心因为孩子颤抖着。
 
   孩子长到一岁半,我开始用婴儿车推着她每周三上午去幼儿娱乐中心, 让孩子学习跟其它的孩子交往和游戏。
大多的母亲都有二个到三个甚至更多的孩子。婴儿车里的在睡觉,妈妈把第二个能走路的孩子用皮绳牵着,象牵着一头小动物。皮绳和孩子的胳膊老绷得很紧,妈妈刚刚解开皮扣,那小家伙就象一头小熊怒吼着冲进了孩子堆里,看样子,皮绳把孩子栓出了脾气。
   我给自己冲一杯咖啡,坐在女人圈里聊天,一边盯着孩子们。我知道自己的孩子像狼群里的小羊,还需要一点狼性,才能跟其他孩子融合在一起。其实,女人们开玩笑的时候都在瞥一眼她的孩子,照顾好自己的和别人的孩子同样重要。一会儿,一个孩子哭着过来告状说,“你家萨利打我 ”。萨利妈不动声色地说“打回去”。那孩子不哭了,咬牙切齿得走了。妈妈们捡起刚才的话题继续聊着。丝毫没有打扰刚才的兴致。好像那边不打到鬼哭狼嚎的程度,没有理由过去干扰孩子。女人要做自己,不能被孩子捆住。就是说左手做家庭主妇右手要给自己腾出来。澳洲女人的至理名言我逐渐明白了。怎样从家庭和婚姻中解压和喘口自由的空气,办法就是不要把自己缠进去,让孩子们自己处理自己的麻烦事。自己教育自己。
   后面孩子们吃午饭,每人一个午饭盒。我的孩子太小,我觉得应该帮帮她,就在旁边用小勺喂她,本来大家都在吃午餐,这时大家开始看着我,好像我影响了她们咀嚼和下咽的速度。我解释说没给孩子带衣服,这样好干干净净。大家如释负重的解除了戒备,好像我正在替孩子做的事,羞辱了所有的澳洲母亲。孩子就要让他们尽早自己独立。越早越好。
   我想起有一个奶奶辈的夫人告诉我,她儿子七个月开始,给他吃三明治。我想象着那个没牙的婴儿对付他的三明治。就象让它对付一本书一样莫名其妙。他吃下去了。喃娜(对老年女人的称呼)笑着。好像在说七个月能吃三明治的婴儿才有足够的能耐在这块原始生猛的环境里生存下来。
   比如澳大利亚总理路凯文,他就是昆士兰乡村长大的孩子,澳洲人都很欣赏他的成长背景。说他是一个真正代表澳洲人的总理。真正的澳洲人不在城市里,在澳洲乡村。能骑马放牛,能管理农场的人,才能管理澳洲。
现在,乡村母亲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个路凯文。培养得格外严格精心。所以孩子二岁就给准备高凳学习洗碗做饭做家务,大孩子照顾弟弟妹妹,孩子们互相照应,所以在酒店里喝酒聊天的父母们,手里都有大杯的啤酒没有孩子抱,低头看看,小车里的娃娃都安安静静躺着,知道是父母休闲的时间,不能打扰。他们已经习惯了。
这可能是国内的育儿理论中找不到的版本。但在澳洲家家这样教育孩子。好像是家传,所有坐在这里喝咖啡聊天的女人除了我,可能都没有进过大学,专门学习教育理论,但个个是教育专家,可以给我上课,长篇大论的育儿知识生存理论。入情入理。
   有人曾经这样说“假如没有你,孩子能够生存下去,这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这里面也透着对人生的彻悟和不耐烦。
澳洲母亲走的是一种节省的路线。就是把责任早放在孩子肩头,让他们自己扛着自己的人生。早早去掉孩子身上的火气。孩子自然要拒绝。其实孩子与母亲的较量象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孩子降生那天就开始了。
   在医院里,孩子一出生,如果是新生母亲,护士就把种种事项交代清楚了。孩子哭了,不能乱抱,孩子淘气,哭声就是武器,妈妈听好了,你和孩子的较量就开始了。被孩子征服了,后果就是做孩子一生的奴隶。记着。
你得每天和自己的神经系统较量,那爱被一架劣质钢琴撕成了一条条一片片,在朴扑簌簌而下的泪水里颤抖,如果那不是铁石心肠的母亲,就会屈服在孩子的泪水里,你完了,妈妈。护士就这样警告你。
   还有更厉害的等着你,如果你足够聪明,就不会被孩子牵了鼻子走,孩子每天都有新花招等你过招儿。
如果有了良好的开端,彼此相安无事,母亲把小人控制在手中,后面一只小小的军队就陆续诞生了。男人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取得的荣耀,女人在家里用小小的脑袋就完成了。这就是澳洲女人充满自信的来源。
   你看那群小叛逆,在女王指挥下俯首帖耳,一呼百应,没有不令行禁止的。 这就是前面那些现象的源头。训练孩子还得从出生之日抓起。
   中国母亲把一切放在自己肩上,让孩子轻装前进。就像和孩子签了一生的合同,甲方父母承担一切后果和责任。你可以想象。所到之处,父母殿后,为孩子清理打扫战场。如果孩子自己出行,后果可想而知。
一个马来西亚的子弟学校来我们这里旅游,那也是亚裔家庭教育出来的,所到之处给人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印象。 他们走了一年后还有人动不动就拿来举例。
那使用后的浴室厕所难以蹙读。以后,旅馆除了接待日本学校,拒不接待亚洲国家的学校。这可能是一个极端的事例,我希望。
   仅仅是生活自理问题也可谅解,我们从这里可以推理, 孩子需要父母从小照顾到老。直至父母咽气,也放不下拳拳爱子之心。我死后爱子谁来照顾,我们留下更多的钱, 让他衣食无忧,让他延续香火。
可能,直到父母咽气也想不到他们的自私和失误。
   那末一个民族教育方法出现了失误,这个责任该由谁来付呢?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