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李白与采石矶
作者:海曙红  发布日期:2019-03-02 14:29:06  浏览次数:2764
分享到:

唐代大诗人李白二十五岁赴金陵(南京)时,顺长江而下,舟穿天门,写下荡气回肠的七绝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浪打石壁天门开,天门固然令人神往,但采石矶和天门山仅距二十公里,左天门,右石矶,都处于长江水道的咽喉之地。白云悠悠,江水渺渺,孤帆隐隐,古往今来,凡途经采石和天门的文人墨客,无不为那一带的长江风光所迷醉。

李白爱采石矶和爱天门山一样,他曾多次驻足采石江边留连忘返。明朝有人评李白时写道:“长安市上眠不足,常来采石江边眠。” 位于安徽当涂的采石是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形成采石矶,与南京的燕子矶、岳阳的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矶”。采石矶出大江而山,壁立江流,山水险要,是瞰长江的好去处,现已发展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采石矶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的山水木石因了李白的大名而别有色彩。自古以来,再寂寞的山水,只要一经名人踏足便会有人去朝拜。太白楼内藏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楹联题壁诗词手迹,孟浩然、刘禹锡、白居易、贾岛、杜牧、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都在采石留下了俊语华章。想想从前的古人精神可嘉,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可以籍着一叶小舟领略大江风光,随口而出就是千古绝唱;而当今社会的我们,虽身在经济科技信息高速发达的年代却语言贫乏,面对长江除了背诵古人的词句,很难写出超越古人的诗篇。

观赏古人留下的对采石矶的怀古吟咏,深感时光岁月可以改变一切。本来采石矶的古名叫“牛渚”,如果不改名,可能现在会更有名。因为李白曾作《夜泊牛渚怀古》,凡读过李白这首诗的人肯定耳熟“牛渚”这个地名。诗云:“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遥想当年,李白怀揣着酒瓶在采石江边喝了再喝,叹将军之既逝,悲知音之不遇。后人在采石江边建有怀谢亭,更有后人因李白怀念谢将军而怀念李白。

采石江边还有一处突兀的“联壁台”,自清代诗人到此登览并发出“不见谪仙人,空江自明月”的慨叹后,联壁台也就成了“捉月台”。大概因为李白酒喝太多,民间便有他“入水捉月”的传说。也许捉月台与李白醉酒捉月落水并无多大关系,但到了采石矶是一定要到捉月台去看看的。现在的捉月台因巨石年久风化,已有一半断裂坠入江中,望着崖台下奔流滚滚的长江水,想必有勇气跳下去的人非得有惊人的理由才行。

李白诗才横溢,斗酒诗百篇,关于他的死说法很多。五代有一说:“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又有一说李白“年六十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李白到底是病死的还是溺死的至今尚无定论,但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千古永垂的诗仙酒仙,就让我们想象他是站在江崖上赏月喝多了以后飘飘然去的好了,如此这般,捉月台也就显得朦胧而有诗意了。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