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引吭高歌 第27章 茆河巧遇
作者:马济元  发布日期:2022-08-22 18:18:26  浏览次数:767
分享到:

下午,茅草房的屋顶全部盖上了稻草,四围的泥墙之外也严严实实地裹上了干稞辫,又在干稞辫的外头挂上了两层稻草苫。另外,茅草房也朝南开了门,后墙和两侧都开了一孔简易的窗,窗外头都挂着一扇木闼。屋子里需要通风换气时候,就推起木闼支上一根小木棒。茅草房一分为二,西间搁了张竹榻床,东间砌了一眼稻草灶,屋子里还摆放了左邻右舍送过来的小饭桌和几张凳子。巧林最喜欢小莹爷爷做的两把草绳椅子,这椅子用苦楝树做架子,然后缠上草绳,这样坐上去软硬适度,背靠在椅靠上有种别样的舒适感。阿文巧林小夫妻俩心里踏实了,他们有了可以遮风避雨的草房,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栖息之所,有了可以从容地饮食起居的家。

傍晚,由水水与南南一起见证,阿文签下了代替徐三爷家耕种两年租田的合同。在水水、小莹、丁老柱等等丁湾乡亲们的关心帮助下,阿文巧林有屋可住有田可种,从此农忙可以下田耕种收割,农闲可以下湖捕鱼捉蟹,小夫妻俩在丁湾有了生活来源,有了安身立命的家,避免了居无定所,衣食无着的惶恐。

阿文巧林的新茅草房在丁湾乡亲们的齐心协力资助下顺利落成,村子里老老少少一片欢腾。黄昏,阿文夫妇和乡亲们聚集场院开怀地唱了一阵子山歌。由于高兴,巧林还为伙伴们教唱了《只怕不抵抗》。巧林挑选这首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首歌好学易唱,伙伴们学歌的热情高涨得如同去看戏赶庙会。

水乡的老百姓几乎人人都喜欢听山歌,学山歌,唱山歌。人生的悲欢离合,生活的甜酸苦辣,劳动的艰辛困乏,情感的喜怒哀乐,包罗万象,几乎啥都可以在水乡老百姓的声声山歌里以人类特有的情感唱出来,而后再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传播开来。有人说,山歌产生于劳动,水乡人耕田栽秧要唱山歌,摇船走路要唱山歌,纺纱织布要唱山歌,挑担打夯亦唱山歌。可以说,哪里有水乡老百姓,哪里有人以劳动谋生,哪里就有声色迥异的水乡山歌声声回荡,尤其以栽秧、摇船、耘稻等在田野上边唱边做农活的山歌最有特色。也有人说,水乡山歌是汉相张良辞相南下之后在苏南一带传授的,所以水乡山歌都尊汉相张良为祖师爷,所以水乡山歌里有许许多多年代久远的故事,所以水乡山歌曲调多样又歌声悠扬。也有人觉着,水乡山歌应该是两个说法的结合体,是兼而有之,所以水乡山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强大的生命力。总之,水乡山歌是水乡的风俗,是水乡的特色,是水乡的文化,是水乡的历史印记。水乡人喜欢以山歌讲故事,以山歌叙事,以山歌抒情,以山歌娱乐,亦以山歌庆祝。故所以,水乡山歌口口相传,千年传承,越唱越有生命力。

那以后,阿文夫妻俩的家或徐家场院,成为了丁湾乡亲们黄昏时分或者休闲时间乡亲们串门聊天的好去处,传唱山歌的好场所,天天热闹,夜夜歌声。阿文家的草房子,时常宾朋满座,甚至老伯老婶都牵着孙孙,自带了小板凳赶来。

冬季里田里活空闲,假如遇上风和日丽的天气,阿文夫妻俩就划船下湖捕鱼,然后拜托水水,或者南南、四毛等乡亲上市出售,换回日用品。落户丁湾一个月,阿文夫妻俩也拜访过丁湾多家乡亲,尤其是近邻。因此,小夫妻俩与丁湾的家家户户相处和睦,关系亲密。巧林还与小莹做了最好的姐妹,成了最贴心的朋友。苏南有冬至大如年的习俗,那天,夫妻俩决定亲自去一趟茆河卖鱼,顺便遛遛转转茆河的街市。

水乡的小镇,每天的清晨都有集市,尤以街头的买卖以及茶馆酒肆最为热闹,开门也最早。冬至那天天刚蒙蒙亮,阿文巧林夫妻俩的小划子已停泊在茆河茶馆的水栈。熹微的晨光里,街市上已是人影憧憧,茶馆酒肆里人声嘈杂。窄小的石子街两厢,提篮挑担的卖鱼卖菜的小商小贩抑或农户渔家,已挤满了店家门口的台阶。阿文巧林蹲身一家烧饼铺前,与一家酒馆面对面,因此,在那一条仅有一个床铺开阔的街面上,来来去去的上市人已经络绎不绝,卖家的吆喝也是不绝于耳。可是阿文与巧林不懂买卖,也羞于吆喝,摆摊在店家的台阶下以后,一声不吭地静待买主光临。

几位拎着菜篮子的阿婆走过来了,她们蹲下身子,称赞小俩口的大白鱼又大又肥,伸手摸摸,鱼儿一甩尾巴,甩了那位阿婆一脸水花,俩阿婆都被吓了一跳。一位阿婆抹一把被鱼儿甩在脸上的水渍,说道:“这鱼儿鲜活,可惜太大了,我买不起。你买吗?”

那阿婆也摇头:“买不起。”

“两位阿婆,我来把鱼杀了,你们要吗?”巧林笑吟吟地搭话说。

“还是吃不了,买不起哦!”两位阿婆咂咂嘴,悻悻地往前看过去。

“这几条大白鱼鲜活蹦跳,好,好……”又有几位客人弯腰摸摸,看看,然而也是恋恋不舍地往前走了。

巧林与阿文说:“这鱼有点大,小户人家吃不了,把它们杀了再卖吧。”

“杀了卖,嗯,先杀一条最大的。”阿文说着,挽起衣袖,操起菜刀,蹲下身子抓起了大白鱼。

 “甭杀了,你的鱼我全买下。”一位大伯低着头,一路浏览着摆放在街沿地面上鱼腥蟹虾,瞧见大白鱼,连忙放下大篮子高兴地说道,“这几条大白鱼又肥又鲜活,我都要了,一起称一称。”

“好的,大伯。”巧林忙站起身,拿起徐婶家借的木杆秤,那秤的末梢有点小裂缝了,缠了几圈细细的绢线。

大伯惊讶地说:“唷,姑娘,你的秤还准吗?”

大伯的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呼唤:“糜大伯,你在这儿买鱼呀?”

“正过秤呢,这姑娘的秤梢缠线了。”

“咿呀,阿文巧林,是你们吗?”

“庞护士好。”

“庞护士是您,”阿文一脸的惊讶,“是糜大伯来买鱼?”

“哈哈,大水冲了龙王庙。”糜大伯也笑了。

庞护士奇怪地问巧林:“好久没见,你们也来茆河了?这鱼是你们的?”

巧林难为情了,顿时羞得粉嫩的脸蛋通红通红,再被汗湿的头发半遮着,像一朵在晨光里出水的荷花。庞护士噗嗤一笑,她恍然大悟,转头问阿文:“阿文,今天忙吗?”

“卖了鱼,想和林妹在茆河转转。”

“哦,愿意跟我们去趟红浜村吗?”

“啥事呢?”

庞护士凑近巧林耳朵,轻轻说明了事由,巧林乐得呵呵笑,转头告诉阿文。

阿文很高兴:“好啊,今天我们没啥活。”

“那太好了,走吧。”

“唷,你们是小船来的吗?”糜大伯拎起大白鱼。

“是啊,我们的小划子泊在茶馆的水栈头。”

“巧了,我们的小摇船也泊在那。”

“哦,糜大伯,那鱼,我来拎着。”阿文说。

“阿文勤快,谢谢了。”

于是,大家去茶馆的水栈登船,糜大伯摇小摇船,乘坐着正亲热地说着悄悄话的巧林和庞护士,小摇船后头,阿文徐徐划着小划子,两条小船一起来到了红浜村一户农家的水栈。

“章医生,来客人了!”一跨上岸,庞护士就兴奋地高声喊道。

章医生跨出面朝水栈的边门,惊喜地叫道:“唷,今天啥好日子,把稀客也给请来了!”

庞护士悄悄告诉章医生:“真的是两位稀客,他们在丁湾安家才一个月,多不容易!”

“阿文,巧林,祝贺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了!”章医生乐呵呵地向小夫妻俩伸出了双手,“恭喜,恭喜!”

“章医生,庞护士邀请我们来参加军民联欢会。”

“正需要行家参与呢,有山歌王山歌后参加,今朝联欢会一定增光出彩!”

“民抗”后方医院设在红浜村有一段时间了,今天准备转移,因此部队首长决定举办一次军民联欢会。清晨派庞护士协助糜大伯去茆河买菜,恰巧遇着了赶茆河集市卖鱼的阿文巧林。

阿文巧林跟着章医生庞护士跨进大门。院子里,“民抗”战士已经入“座”: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整整齐齐地按方阵席地而坐。队伍里走出一位战士,他挥动两只大手有力地打着拍子,指挥全体战士合唱《大刀进行曲》。军人的歌声浑厚激昂,节奏感特别的强烈,唱得人们热血沸腾。走进院子参加联欢会的红浜村的老百姓,不断地端着小凳子靠拢“民抗”战士;正跨进大门的老百姓都加快了脚步,在院子里找空地儿坐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战士们唱到歌曲的最后一句,目光炯炯,更显得雄壮威武,在“杀”字声里骤然停顿。哗啦,院子里立即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此时,屋子里又雄赳赳地走出来一名身姿高大挺拔的军人,阿文认出来了,那人正是戈队长。戈队长环视联欢会会场,也瞧见了阿文巧林,因此戈队长大步走过来与阿文热情地握手,连声说:“阿文兄弟久违了,欢迎,欢迎水乡山歌王参加我们的联欢会,噢,这位是巧林小妹吧?有你们参与,今儿个联欢会一定精彩纷呈!”

原来,庞护士已经悄悄告诉戈队长,肖塘的阿文来了,还扼要地给戈队长透露了阿文和巧林在丁湾安家的消息。后方医院的医生护士以及领导这么热情地欢迎阿文巧林,小夫妻俩喜不自禁。

此时,院子里已坐得满满当当。戈队长开始讲话了,他说:“今天的军民联欢会开场,我们请来了水乡山歌王阿文和山歌后巧林,有请他俩一起给大家演唱一首歌,大家热烈欢迎!”

“好——”院子里欢呼声四起,哗啦啦的掌声经久不息。

阿文和巧林都有点紧张了,庞护士乐呵呵一笑:“不急,就唱你们最最拿手的。”

噢,那就唱《松花江上》。巧林牵着阿文的手走上台,后台的章医生拉起了二胡。乐曲声响起,阿文巧林旋即进入了角色,声情并茂地唱了起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歌声如泣如诉,深深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全场的观众个个凝神静听,全场内鸦雀无声,那些抱枪而坐的“民抗”战士,因歌声勾起了他们从军报国的无穷联想,战士们的眼里都溢满了闪亮的泪水。夫妻俩唱罢,在袅袅的余音里,他俩携手向观众鞠躬致谢。院子里霎时间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民抗”战士更是热情地欢呼:“再来一个!”

戈队长与阿文巧林恳切要求:“辛苦你们了,可不可以再唱一个?”

“好的,我们再唱一个节新编的山歌。” 阿文给巧林说了几句悄悄话,夫妻俩的歌声又一次在会场响起:“正月里来是新春,村村欢乐舞龙灯,‘民抗’是龙头前头引,百姓是龙身后头跟……”新山歌更把联欢会的气氛推向了新高潮。

阿文巧林夫妻俩唱罢,“民抗”战士和红浜村百姓都表演了节目。战士们唱得精神抖擞,老百姓唱得泪流满面。联欢会即将结束,“民抗”和后方医院即将开拔,戈队长又邀阿文巧林领唱,全场军民一起联唱山歌:“‘民抗’百姓情如山,携手抗敌赴国难。团结一心向前进,一家情深不分开……”

歌声里,军民难舍难分地告别。阿文巧林夫妻俩走上水栈,戈队长偕同章医生庞护士还有糜大伯都出来送别。阿文高兴地收受了三件珍贵礼物:章医生的一把二胡,庞护士的一支自来水笔,还有糜大伯的一杆木杆秤。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