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宅家防疫亦忙乎
作者:马济元  发布日期:2023-01-21 14:49:48  浏览次数:405
分享到:

三年前,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打赢防疫抗役阻击战,各地一致采纳专家建议,民众也多都自觉地宅在家,不出门,不串户。我,一位年届喜寿的老人,为防控新冠老老实实宅在家。我们的宅家生活宁静舒适,况且颇有滋味。

宅在家,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储备很充足(而且有社区的志愿者送菜上门),并且有手机、电脑和电视机陪伴,所以我们随时可以与儿孙、亲友、外界社会通话联系,甚至似近在咫尺的视频聊天。我们也随时可以看时事新闻,看体育比赛,看文艺演出,看“旅游”,可以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秀才的过去式已经一去不返,我们现在是即时的,和外面世界同步。

宅在家,我的作息这样安排:上午,看新闻、读书(有电子阅读);下午,敲键盘写作;晚上,看新闻联播、本地新闻。这样的作息,概括说是读读写写。过读读写写的晚年生活,缘于我一生喜爱文学,酷爱读书。我这位77岁老人,有着66载“文”龄,16年“脑”龄。我的生活里不能没有书,现今也已离不开电脑了。

66年前,当时上小学的我因为拾捡的废铜旧铁(捐献朝鲜前线打美帝)全校最多,所以获得了学校的表彰,收到了班主任老师赠送的苏联小说《普通一兵》,由此我开始了文学阅读。中学时代,我时常倚着学校传达室外的窗棂,借着工友点燃汽油灯时的闪烁灯光,阅读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水浒传》、《子夜》、《静静的顿河》等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渐渐地,我成为了人们眼中的“书呆子”,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后来我学习董加耕回乡务农。大热天,再苦再累也是穿上长裤长袖衫,捏一把蒲扇,再揣上一本图书,赶去村西的电力排灌站,坐在抽水池边的一块黄石上,借着电灌站路灯夜读。解放军社教工作队见着我喜欢读书,便推荐我担任了村民办小学的老师。就这样,我站上了乡村小学的讲坛,从此一生与书为伍。

从教后,已经结束江苏函大学习的我不仅积极参加辅导组的进修,还报名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主考的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汉语言文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夜读很辛苦,开考前夜更得通宵达旦临时抱佛脚。我骑自行车上城赶考,走进一家小招待所找一张叠床的上铺住下。借助招待所的15支光电灯幽暗的灯光读书直到天亮。如此四年如一日,我阅读了一摞摞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因而也获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毕业文凭。

我任教语文,教学生读书,也指导学生在《中国少年报》《语文报》《小学生作文》等少儿读物上发表过数十篇习作。退休前两年我进学校图书馆工作,兼着辅导学校的阅读写作兴趣组,因而学校又有数十篇学生习作被小学生刊物录用,此后又顺利出刊了两本学生作文集。我从事语文教学近四十年,与文学朝夕相伴,我在学生时代养成的读书习惯又得以巩固、发展,发展成为了我生活的必需。

退休后,为延续阅读爱好,我开始坐在了电脑前,既在电脑上阅读,也在电脑上尝试写作(写作应是阅读的延伸)。退休至今16年,我与电脑结伴了16年。而今,我的电脑文档里已贮存下数十万字的文稿,每年都有数十篇文字发表于诸如《语文报》《月读》《小说界》《读书周刊》等报刊杂志。我的这些文字虽然有点粗陋,可他们是我兴趣、爱好的结果。在庚子新春这个非常时期,老老实实宅在家,正合我的兴趣爱好所需,如此更能满足我写作所需的时间和环境。所以,宅家生活,我哪能不觉着心满意足,颇有滋味呢?

宅在家,为防疫抗疫,我不但觉着有点儿滋味,而且也有意义。这十多天里,我代学校为猝逝的老同事写过悼词,为镇文化站的抗役防疫宣传写过歌词、山歌,更经常在微信群里与老同事互相鼓励但愿多难兴邦,我也继续给报刊杂志投寄我的文稿……

为防控新冠,我们得好好宅,宅下去,同事我也时时祈祷,祈祷我们伟大的祖国早日一扫疫情阴霾,让神州处处春暖花开。


下一篇:糖盐水(上)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