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悲喜孔夫子
作者:刘放  发布日期:2010-12-24 02:00:00  浏览次数:2657
分享到:
      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老人,像孔夫子那样,几千年后仍被人们惦记着(耶酥除外,耶酥是神)。他一时至荣至耀,被捧上天,一时又被批倒批臭,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在孔夫子面前,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迷惘,一次又一次炫惑。孔夫子他老人家也像坐过山车那样,从高处跌落,又直冲云霄……
自从汉代董仲书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被历代封建皇帝尊为圣人,他的封号越来越多,帽子越戴越高,他的称呼重重叠叠一长串: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简直比皇帝还荣耀。
到了“五四”运动后,他的麻烦就来了。许多人都提出“打倒孔家店”,公开反孔。他们将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责任都推在孔子身上。这个时期许多知识分子都是反孔的,包括鲁迅先生等。但这些人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骂骂而已。
到了文化大革命,孔夫子的厄运才真正到来。他的坟被挖,庙被毁,书被焚。在革命大批判中,全国上上下下男女老少,人人参与口诛笔伐,什么脏水都泼到他身上,什么臭话都用来骂他,诸如“丧家犬”、“癞皮狗”等。记得有首歌是这么唱的:“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他跟林彪是什么关系?我们到现在也是糊里糊涂。
近年来,孔夫子又一次大翻身。他虽然没有再追加封号,但借助现代发达的资讯,还因了雄厚的国力,孔夫子的荣耀更胜前朝。孔庙修复,孔坟重建。尊孔、祭孔、拜孔成风。有些学校的孩子又戴起瓜皮帽,穿上长袍马褂背诵《论语》。报纸、电台、电视、电影都广为宣传孔子。更荣耀的是,孔子已经出国,在世界各地办了几百间孔子学院。这是历朝皇帝们都做不到的。
不过,学界对孔子的看法仍是褒贬不一,有些观点形同水火。很显然,我们现在对孔子仍无法准确定位,是非问题还未搞清楚。至少,应该深入研究,有个过渡,有个交待。继承文化遗产是一件严肃的事,不能再搞一窝蜂,一哄而起,大起大落,绝对化。
首先,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那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师德师风至今仍不愧为典范。孔子思想肯定有其价值所在。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几千年风风雨雨,文化得以保留,道德得以传承,儒家思想是重要的连结纽带。仁义礼信,尊老爱幼,中庸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孔子思想,今天仍有其价值。甚至也会是普世认同的。全盘批孔断不可取。
但孔子思想肯定有糟粕。两、三千年前的古董,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全盘继承,实为不智。动辄行跪拜之礼(如季羡林收徒),未免迂腐;让儿童们穿着长袍马褂读《论语》,更是不伦不类。这种行头根本就不是传统汉服,若孔夫子有知,也会啼笑皆非。
封建皇帝尊崇孔子,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因为孔子思想强调尊卑等级观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论更成为维护封建秩序、伦常的圭臬。中国封建专制社会之所以能超稳定存在两千多年,肯定也与儒家礼教有关。中国人的奴性,知识分子在威权面前表现的犬儒性,正是在长期的封建专制压迫下,在儒家礼教的浸渍下形成的。全盘接受这些,就是逆时代潮流了。
学孔子也要“与时俱进”。古时“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现代若照搬仲尼,也将会“万古如长夜”。现代只能以民主治国,以儒、佛,以多元宗教养心。也就是说,建构新的文化道德体系,还是要吸取儒家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但治国是万不能靠他老人家了。
国人自己还没有完全搞懂孔子,孔子学院却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了。今年召开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吴欢(吴祖光之子)即提出:在国外建了那么多孔子学院,怎么向国人交待?用孔子去教育外国人,首先要教育好中国人。而我们的教育经费按GDP比例仍排名世界倒数最后几位,有些学校教室日久不修,不少教师仍发不出工资。在海外花钱建那么多孔子学院,连孔夫子也未必赞同。国家真正强了,文化发达了,影响自然无远弗届,实在无须让他老人家先去打前站。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