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新”与“旧”的碰撞
作者:李南方  发布日期:2011-02-20 02:00:00  浏览次数:2233
分享到: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的生活故事讲不完,移民的生活经验讲不完,移民的生活感受讲不完。移民的故事永远新鲜!
华人社区里一些第一代的移民朋友开始遇到了避都避不了的问题,其中例如为儿女办婚事遇到了不同种族的亲家,家庭里将迎来来自不同族群的女婿或儿媳妇。儿女的婚姻大事就是家庭中的大事,都要直接面对去解决。
这时代跨族结亲是越来越普遍了,特别是在澳洲一个如此多元文化的环境和生活氛围里,随时可能面对一个不同的文化、风俗和语言的情况,双方家长对办理婚事的一些传统方式不免发生了一些分歧;儿女也可能认为传统的一些习俗是落后的、过时的,特别是对中华传统的抗拒,他们坚持按年青人时髦的开放方式办婚礼。举凡采用农历择日、择时,华人家长要择吉日吉时,对方却坚持选择大家都方便的周末,只要方便,什么时辰无所谓;新人礼服颜色,一方要大红,一方要洁白;婚礼程序,西式或中式;婚宴中餐或西餐,哪一方买单等,都让双方同时经验了“新与旧”,“传统与外来”的文化碰撞,双方有因此而闹得不欢的,子女和长辈之间也因此产生摩擦,把好事搞尴尬了,更有甚者,亲家变了冤家。
在日常生活中,就常听到已经很洋化的人这样的对华人老一辈的评语:“食古不化!”、“他以为今天还是上个世纪!”、“这里又不是中国!”。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之间肯定存在着对某一个环节的不同意见,又不能互相谅解,这可以说是老一辈和年轻一代的代沟,或者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传统差异,对事物价值观的分歧造成的,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今天的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令人目为之眩,耳为之鸣,它所带来的对原有的价值观的挑战和冲击真可谓动人心魄,两代人或将结亲的双方各有自己的坚持。
对中年以上的第一代华人新移民来说,在新的定居地除了面对生活之外,还面对新旧的碰撞和不同文化的冲击,实在是不容易承受的压力。怎样看“古与今”、“新与旧”、“传统与外来”,怎样去协调自己的背景传统,并尊重陌生的他族文化,怎样在自己坚持的传统和儿女的新看法中取得一个平衡,以灵活的沟通方式让亲家、儿女和自己都开心地解决问题都是一门挑战。什么叫灵活的沟通方式?不妨使用“政治手段”:邓小平在解决香港、澳门的回归就采用了“一国两制”的策略,相信将来海峡两岸的统一也将采用更高层次的灵活方式;又,解决一些国际的争端事件中,“搁置争议”,优先解决“共识”的议题,最重要达到“双赢”。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借用解决“大事”的一些灵活方式,“两家”的“小政治”当不是那么难以跨越。
传统的一些习俗是我们老祖宗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和智慧,当然在今天看来,其中的一些是过时了,不合用了,特别是婚礼择日择时这类农业社会的习俗在西方国家就不一定合用,现代生活也有现代生活的节奏,西方国家有西方国家的生活节奏。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是演变和不断进步的,坚持执著一些不实用的东西岂不使自己成了“老古董”,行不通!儿女的婚姻意愿什么也挡不住,很多华人老一辈当接受了子女和其他的族群的人通婚,在办喜事的过程中,通常也在一些不必要坚持的习俗细节上最后无可奈何地作出让步,采取入乡随俗的灵活态度,结局以喜剧完成。
叫老一辈的人放弃本身固有的传统谈何容易。何况古的与旧的传统还真有一些值得保留的东西,如婚礼中象征性择吉日、敬天地拜祖先、儿女给父母敬茶表达对父母的感谢、父母给儿女新人红包祝福;现代的与新的也确有很多值得发扬的美,适合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如选择周末办婚礼、部分仪式选在户外举行、取消一些繁文缛节、注重表现一对新人的温馨等。最理想是能让“旧”中有“新”,突显喜事的时髦温馨气氛,又让“新”中有“旧”,显示出对传统的尊重,一切都可将就,皆大欢喜。不将就又如何?
华人新移民在新的环境条件底下汲取了当地的可用的营养,给自己的传统补充新的东西,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谁都不愿被人称做老古董,如果有人说你“食古不化”,不妨想一想,你是否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一个新的定居地还啃着一些不合用的一套,没有对新的情况进行思考,在观念上和行为上做出调整配合,以致“消化不良”,变成一个很不开心的人!
无论如何,“新”与“旧”的碰撞都不会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双方之间存在的语言隔膜和性格傲慢才是双方建立亲切关系的障碍!
 
 
2009年8月 写于阿德莱德,2011年2月补充

上一篇:当今世界大势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