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LV包的尴尬
作者:刘放  发布日期:2011-02-20 02:00:00  浏览次数:2649
分享到:

      在这个崇尚名牌的时代,中国富人们发疯似的买名牌,穿名牌,戴名牌,开名牌(车),喷名牌(香水),说话满口名牌。旅游团到了巴黎、伦敦,人们撒腿就往名牌店跑,其中LV包是他们的最爱,不是论个买,而是成打成打地买,有报道说,中国游客在欧洲买这些皮包就像买白菜,排队抢购,出手阔绰。而这些小包包都是几千、上万元一个,好些的要数万美金,是国际公认的奢侈品。

    所谓的LV包,是法国人Louis Vuitton1837年在巴黎创制出来的皮件系列。因做工精致,用料讲究,质地优良,很快成为当时贵族阶层最爱使用的品牌,并延续百年而不衰。其LV缩写搭配上四瓣花纹的图腾,成为LV的永恒标志和象徵。LV也有男包,及男人皮带,但主要消费对象是女人。

    而在这个人人拜金、崇尚奢华的年代,这样一个小包不知令多少人痴迷,让多少人为之疯狂。北京、上海的女白领,几乎是人手一只,据说有些MM没有LV包都不敢出门去,感觉就跟没有穿衣服一样。工资高的白领,咬咬牙还是买得起的。大不了,托出国的朋友在专卖店买个打折的。这样,那些出国旅游的人也将帮买LV包当作最好的人情,或回来后送人的最好手信。

最煎熬的是那些工资不高,心又很高的女士,为了买个LV包,她们往往省吃俭用,吃方便面,三月不知肉味。再就是搏命加班加点,几乎到了卧薪尝胆的地步。这使人想起了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那个因慕一时虚荣借来人家项链,不慎丢失后受尽劳苦折磨的姑娘。

但不就是一个小包包吗?不就是内装些钱包、信用卡,一支口红,也许还有几样女人备用的小东西吗?值得吗?这些风情男人是不解的。

就像所有虚幻的神话一样,LV包也终有一天光彩尽失,奢华不再。中国人在解构和颠覆这些神话方面,也同样是超天才。先是在网上盛传一张照片,配上简短的文章,名为“世上最牛的乞丐”:一个女乞丐在闹市行乞,身上挂着一个标准的LV包!包上交叉的LV缩写、星星、四瓣花组合成的「Monogram」图纹,清晰可见。

当然还有更精彩的。不久,网络更有人发出照片和文章,介绍一个带着LV包捡破烂的阿婆。这阿婆衣衫褴褛,白发凌乱,一只脏乎乎的手正从垃圾箱里翻捡出什么,往包包里放――这正是一个超大的LV包!因为包大,包上的交叉LV字母、四花瓣LOGO也就更为醒目。阿婆沉重的生活,与奢华的LV包形成最鲜明的比照,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搞笑的行为艺术了。而这对那些LV包迷实在也是一种沉重的精神打击。

也曾有人怀疑以上两个照片都是合成、编造出来的。理由是这乞丐、这捡破烂老人怎么会有LV包?不过这也不难解释。用旧了的包总会有人扔掉。就也总会有人捡到。尤其捡破烂的老婆婆,她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其实,LV包神话的颠覆只是早晚的事。以中国人的仿制能力,什么样的名牌不能造?价钱越贵、越是有利可图的货品,就越多人仿造。“山寨”LV包(俗称A货)早就已流入市场。只要便宜,有些人明知是A货,也乐意购买。有些A货质量不差,几可乱真。所以那些人手一个LV的白领,谁手上的是真货,谁手上的是假货,只有天知道。

回国时,在有些城市,每当巴士停下,往往有许多商贩一窝蜂围上来,叫卖LV包。这些商贩多为外地来的农妇,她们身上挂满了LV包,大的小的,男式的女式的,琳琅满目,叫人眼花缭乱。她们连手臂上也穿了一串LV包,手上拿着一个高举到车窗口,高声叫卖。

听清楚了她们开的价钱,让人大吃一惊。每只包只卖一百元人民币。还说绝对是真皮的。天呀,这不是LV包吗?待巴士快要开动,她们急了,硬把LV包往车窗里塞:“一百元两个啦!”

这回真的是卖白菜了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