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从三鹿事件看政府工作
作者:王寒星  发布日期:2011-03-06 02:00:00  浏览次数:2501
分享到:
今年夏天,三鹿事件成了一件后来让欧美都以之为把柄责难中国的事情,可想而知其影响之广阔。在这熙熙攘攘的背后,中国人可曾反思其原因何在?很多人说,李长江引咎辞职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李总局长确实也这样做了,轻轻松松回家抱孙子了。后续的质检官员也许马虎搪塞,也许真正地处理这件事了,总之是堵住了新闻媒体和老百姓的嘴。但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或地方政府一把手的下台近几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主动递交辞呈已经成为了官员逃避责任追究的最好办法,反正工资照领,奖金照发。假酒事件、大头婴儿事件、重大塌方透水事件、瓦斯爆炸事件、黑砖窑事件、溃坝事件,都是某某长辞职、完事。这还都是被曝光让老百姓知道的,我们不知道的还很多,政府内部参阅的某些内刊上披露的事情更可怕。要是被追究责任的领导一下台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何乐而不下台?而事实也恰好如此。其实对于处理很多重大事情、提升政府形象而言,领导下台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三鹿事件也折射出当前很多政府部门工作的状态和效率,正像温家宝总理的沉重之言:我们的工作还是有漏洞的,而这种漏洞就是制度漏洞。行政问责制的最高境界仅仅是让官员回家休息,这也是很多相关恶性社会事件接连发生的一个原因。
很多年前我在一张报纸上看到,有个市长在获选感言上讲,政府前边是人民,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多好的话语,多质朴的市长。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构,分门别类地成立了很多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管一条系统,甚至因为人员冗杂,而效率低下,前任总理朱镕基还专门进行了精简缩编。每年的财政给这些部门大量的资金,购仪器、搞研发、上项目,当然更重要的是开工资,但是看看这些官员和下属是怎样工作的?毒奶粉已经把好几个孩子憋死了,他们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国家质检总局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干什么?购置那么多仪器就是摆着看样子的,申请那么多的经费就是用来发奖金的,开那么多的会就是让新闻记者来拍照的,出国访问、经验交流就是拿着公款名正言顺地出去旅游的,印发、填写那么多的报表胡诌些数字就是等着上边来检查的,谁真正地干工作了?毒奶粉这样的事件上边竟然都不知道,真是奇闻一件。如果说不知道,那叫失职,如果知道而不管,那叫丧良心。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说自己不知道显然是可笑的、不可能的,如今的检验手段,在孩子们的奶粉中检查不出三聚氰胺,可能吗?所以,发生这样的事,只能说明质检局的丧良心了。吃了回扣,和三鹿还有其他更多的奶粉商串通,睁只眼闭着眼,只要我们质检局的不说,谁会知道?他们也太小看老百姓了,太小看新闻媒体了,所以,有这样的下场只能说活该。不管是失职还是丧良心,都证明了政府部门的工作状态和效率。拿着纳税人的血汗钱,吃着老百姓上交的皇粮,堂而皇之地失职、丧良心,这就是我们某些部门的一贯作风。就像前几年的国家药监局郑筱萸案,也是这样的性质,只要你制药厂给钱,你就是造狗粪,我们也给你批准文号。就这么简单。
俗话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话一点不假。尽管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药监局等都不是最高机构,上边还有国务院管着它们,但是形式上的管理和约束没有一点用处。因为这种管理和约束只是表面的,只是在走形式,而没有形成制度,或者说有制度,但只是挂在墙上,没人执行。每次开会,领导听下边汇报工作就可以了,甚至到底汇报的是什么他们都不一定知道,但是还要装模作样地指导一番,并且还要对下边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这才导致像质检总局、药监局这样的部门为所欲为,只要企业掏钱就发给质检合格证、药品审批证,多掏钱就给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再多掏钱就是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而根本不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眼里。这和封建年代的官僚机构草菅人命有何区别?食品制造是一个涉及到老百姓生命安全的行业,这样的行业都可以“免检”,难道那些惟利是图的吸血蝙蝠样的商人们不知道在里边做些手脚?呵呵,笑死人了。这是什么道理?
三鹿事件牵扯出了太多奶厂的三聚氰胺,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著名企业也在不同程度地添加,小企业就不用说了。真是越查越让政府担心,这样查下去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更让人下不来台的事情发生。你说这质检局吃着白饭每天都是干什么用的?三鹿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发起一场由卫生部、质检总局牵头的调查处理毒奶粉事件的热潮,反正报道上说他们都很尽职,都从灵魂深处拷问了自己,源头上抓起了质量,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这些只能姑且听之。因为新闻机构也得吃饭,把领导们惹遍了,没好处,适可而止就行了。我的一个同学在奶厂上班,就是搞质检的,他的话也许比记者可信。他说,质检局的工作人员还是那个样子,平素当老太爷当惯了,你让他们一下子像新闻里说的那样仔细工作,上夜班,和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检查牛奶,还是批批检查,可能吗?电视广告上说,更多三鹿,更多营养,现在是更多三鹿,更多尿不出来。广告的虚假性一览无余。广告是工商局管的,看来工商局也是只管收广告费,倒底情况是怎样的他们不管。别说是尿不出来,你就是拉不出来,我也不管。
三鹿事件总算过去了,但这事情和郑筱萸案一样,透露出政府工作的很多状态,反映出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人民政府”不比外国的“政府”强,政府部门要想在人民心目中树立威信改善形象,还有很多路要走。

上一篇:古诗情结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