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不可不读《礼记》
作者:蔡成  发布日期:2011-08-05 02:00:00  浏览次数:2346
分享到:
书稿《不忙——<礼记>生活指南》跋 
 
读《礼记》,想起我妈。
见“若夫坐如尸,立如齐”,耳边即响起严厉话语:“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像!小孩子家,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成何体统!”
那是我妈在唱高调。
小时,如果我傍墙根站着,稍东倒西歪;或坐椅子,仿大人样懒洋洋架个二郎腿,我妈的声音绝对会狠狠砸过来。
我闻声即刻立正或端坐,不敢不执行。
吃饭,嘴里若发“叭唧叭唧”咀嚼声,筷子只往自己最喜欢的菜碗里伸,搅拌米饭,大嘴喝汤,夹到眼前的菜蔬觉得不够味于是决定退回原位……我妈一概会严厉喝斥。
这正好与《礼记·曲礼上第一》里的规矩如出一辙:“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
我妈还爱面向六个儿女灌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名言警句。以前我想她是照搬《三字经》里的句子,现在才知道,原话出自《礼记·学记第十八》。
《礼记·少仪第十七》上的规定:“未尝不食新”,我妈更是一点都不含糊遵守。
逢年过节,家里杀猪宰鸡,又或是偶尔在水捞到一条鱼,煮熟后不摆到“天地国亲师”神牌位前敬奉过,断不可让全家老少举箸享用。
过门要一脚跨过去,不要把脚踩在人家门槛上。这话,还是我妈教的。
我妈,我和我的兄弟姊妹们,都与“大夫”和“士”有相当距离,可我妈自觉要求和“大夫”与“士”统一标准——《礼记·曲礼上第一》曰:“大夫、士出入君门,由闑右,不践阈。”不践阈,其意就是不得践踏门槛。当初我以为我妈那是因为担心我们的鞋底太脏,弄污了人家的漂亮门槛呢。
我妈是孤儿,6岁父母双亡。入过一年半的学,识字,会打算盘,但她肯定没读过《礼记》。这让我觉得挺稀奇,我弄不明白她那套时刻不忘的“旧礼教”师出何门。
幸而我妈仍健在。
我妈果然从没读过《礼记》,远隔重洋,电话里,她告诉我,当初教育儿女的那些条条框框,以及生活中一五一十严格执行的旧俗,都是耳濡目睹从长辈,从左邻右舍,甚至是从乡间皮影戏里得来。
这令我高兴不已。
原本以为特殊时期被扣上“封建糟粕”大帽子,读起来又是在是艰深晦涩的《礼记》,该是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看来,近得很,日常生活中它的影子随处可见。尽管,一代人又一代人借助于言传身教,《礼记》里“规章制度”丢了不少,但好歹还是于不知不觉中传承了许多。
读《礼记》,我还想起初入学堂时每天都要大声呼叫的校训。
金盆小学是湘中大地上一座偏僻的山村小学,我在那就读四年。记得每次课间体操,校长大人必率全校师生呐喊:严肃认真,团结活泼。
《礼记》给我初一感觉,何止严肃认真,近乎庄严肃穆了。
《礼记》开篇,《曲礼上第一》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旗帜鲜明地提醒人们无论干啥事都要严肃认真,无论何时何地脸上的尊容都要像一副正在思考国家大事的专注神色,说话态度要端正,嘴里绝对不能跑火车,虚晃一招唬弄他人的话不能讲,要有一说一。
《礼记·乡饮酒义第四十五》:“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致絜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尊让絜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絜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辨矣,不斗辨则无暴乱之祸矣,斯君子所以免于人祸也。故圣人制之以道。”
太庄严了。不就是喝点子小酒么,主宾见面,居然又是作揖又是拱手,还指定非得三个来回。仍没完,走几步,宾客入门后双方还得你推我让三个回合。
《礼记·曲礼上第一》说: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
这比严肃认真,比庄严肃穆更进一步,二话不说,直接进入残酷无情,让人头皮发麻地步了!
与杀父仇人决不共存天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武侠小说里报杀父之仇的“壮举”多得很,估计侠士或多或少受了《礼记》熏陶);腰里时刻揣柄刀,哪天与兄弟的仇敌狭路相逢,立马冲上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干脆利落结果他的命——机会难得,不能想着跑回家拿刀枪再来行刺。对于朋友的仇敌,采取的措施就温柔多了。不必武力解决,不和他同住一个国家就Ok了。
中国儒家哲学一贯崇尚庄严与理性,像这般快刀斩乱麻一样处理仇敌的手段,不似儒家所谓,倒有些接近于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了。少见。
《礼记》如果尽板着脸说话,后来人只恐早将之拒之千里之外了。中国千百年来的阅读史告诉我们一个铁的事实:凡是好玩的,时不时惹人高兴让人心情舒畅一把的文字,都能流芳千古。
请看《礼记》指导全国人民如何吃瓜:“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綌;为大夫,累之;士疐之;庶人齕之。”
为国家一把手切瓜,先削皮,再切四瓣,接着拦腰横切一刀,最后一道程序是细葛布覆盖才呈献上去;给地方首脑切瓜,削皮,一分为二,再横切一刀,用粗葛布覆盖;替一般部长处长切瓜,只削皮就好了;地位比“长字号”官僚差一截,但又比平头百姓高一大截的芝麻官们,吃瓜时,没人效劳,自己动手削皮,去蒂子,剁一刀就可以吃了;老百姓吃瓜么,待遇再降一等,一把扯掉蒂子,连皮都不必削,捧起来就啃。
有意思不?
有意思!
俗话说,天子犯法,与庶人同罪。吃个破瓜,天子和庶人,《礼记》却认真细致地鼓捣出天壤之别般的大讲究,好玩。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幸而这瓜不是南瓜不是西瓜。南瓜不可生吃,吃西瓜,若不削皮就啃,万一硬茬茬的西瓜皮把老百姓噎死,《礼记》就有间接杀人的罪过了。
这瓜大概是果瓜,该瓜又称甜瓜、甘瓜,皮薄。
《诗疏》里有古时“为天子削瓜”的记载,同在《诗疏》还有“瓜祭”纪录。而瓜祭采纳的瓜,正是果瓜无疑。元朝王祯《农书》卷八曰:“供果为果瓜,供菜为菜瓜。”即是这果瓜。《诗经》里说“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入口的还是这果瓜,至于削没削皮,我不清楚。
《礼记》里进一步活泼有余,甚至接近于风趣幽默,足够博人一哂的文字比比皆是。
《礼记·曲礼下第二》告诫我们:“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士则提之。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执主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意思是说,捧东西,哪怕一粒芝麻,也得恭恭敬敬捧在当心位置。同样是这粒该死的芝麻,捧着它的时候,要装出一个捧300斤重大鼎,哎呀呀我快要捧不动了的高姿态。帮首长拿东西,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紧跟领导走路,万万不可抬头挺胸摆轻装上阵样子,而要脚后跟曳地拖行,一副不堪重负的辛苦样(脚后跟擦地而行,如撞上我妈,肯定当场一顿臭骂。我妈疼惜鞋底磨破是原因之一,走路连脚都抬不起来,拖泥带水可怜巴巴样在我妈看来是行将就木一命呜呼的病态)。
《礼记》里突然冒出这样的行为准则,我很稀奇,这是李宗吾的厚黑学教程啊。比这更好玩的还有《礼记·曲礼下第二》中的“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老大说:“小老弟,你过来,咱们来一场射箭比赛怎么样?”这本来是个很好的表现机会,若是把自己的射箭绝技露一手哪愁升迁无门?遗憾,恰恰这位仁兄不会射箭,他又顾不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还算机灵,他赶紧说自己昨天背柴,把腰扭伤了,无法参加邀请赛。
堂堂儒家经典,五经之一的《礼记》竟有这么一出戏,公然指导人如何撒谎,不乐都不行。
“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读至此,我想真诚地说声“谢谢”了,这是教我们如何保命要紧啊。
给人家当下属,就要放聪明点识相点。比如,不要明目张胆指出老大的过错。如果你硬要多嘴,好,算你有胆,那就说吧。但如果你说了三次,领导还当作耳边风懒得理你,那你就得赶紧开溜,跑得越远越好。要相信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若仍一意孤行留在把你当成眼中钉的领导身边,你的下场就不妙啦。
遥想当年的比干同志就是因为无缘读到汉时才出版的《礼记》,一而三再而四劝谏昏了头的商纣王,才丢了宝贵的生命,且连自己的心都被他的这位该死的亲侄子挖了,可叹可惜。
关键时刻,《礼记》居然一肩担起官场政治学、社会成功学的指导重任了,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别有一番滋味的感后感。
鲁迅先生评《红楼梦》,曾说“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一本红楼,五味俱全,谁都能瞧出自己的需要。
我读《礼记》,一页一页慢吞吞读,也读出百味俱呈。
《礼记》可当日常生活行为规划守则来读,可当哲学专著来读,可当精彩的故事书来读(书中有大把孔夫子当男主角的妙趣或睿智故事),可当好玩谐趣的幽默小品来读,可当人生感悟激人奋进的成功学来读,可当阴阳玄学来读(《礼记·月令第六》),可当颐养性情的闲书来读……竟然,我在《礼记》里还发现了食谱,又逮到健康手册类的语句。
梁启超说:“……吾惟觉《礼记》为青年不可不读之书。”我是听了这番话才跑去读《礼记》的。
梁任公果然没哄人,《礼记》不可不读。



评论专区

子胡2014-11-20发表
蔡兄跋中提到鲁迅。想他因当读过《礼记》,但不知他是以何种身份去读的?不知有没有人研究过。子胡一直不理解儒学为何被弃。把清末的一切都归罪於“孔家店”,现在看来或许就是革命者的短视了。外界的变化太快使得自己先乱了方寸?或者是墨守成规之腐儒众多而失去了机会?好在香火还在,子胡跟著蔡兄读《礼记》吧。
靜觀2014-11-20发表
令堂言傳身教已盡《禮記》之大要。《禮記》指導食瓜之層次險些就讓牙本不多的靜觀差一點就笑掉幾顆。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靜觀2014-11-20发表
令堂言傳身教已盡《禮記》之大要。《禮記》指導食瓜之層次險些就讓牙本不多的靜觀差一點就笑掉幾顆。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子胡2014-11-20发表
蔡兄跋中提到鲁迅。想他因当读过《礼记》,但不知他是以何种身份去读的?不知有没有人研究过。子胡一直不理解儒学为何被弃。把清末的一切都归罪於“孔家店”,现在看来或许就是革命者的短视了。外界的变化太快使得自己先乱了方寸?或者是墨守成规之腐儒众多而失去了机会?好在香火还在,子胡跟著蔡兄读《礼记》吧。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