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街頭兩歲女孩先後被兩車輾過,現場有十八人經過無一出手相救,最終由一拾荒阿婆救起女孩。多虧了街上安裝的攝像機錄下這一場景,成為這則新聞「一張圖片勝過百萬文字」的佐證,否則無人相信這是發生在俠骨義膽黃飛鴻的故鄉之事。
現今此事巳傳遍國際,反響極之強烈,它產生的效果千百倍於時代廣場上放映的形像片,那流光溢彩的華美宣傳畫面,同模糊的車輾女孩鏡頭相比,後者有如一場輿論核爆,對中國人的傷害更甚。
兩歲的女孩是一個甚麼概念,按照紐西蘭的說法,還是個女嬰(Baby girl),一個須要父母二十四小時悉心照顧的嬰孩,跑到大街上被兩輛汽車先後輾過,她的父母首先有「照願不周」之罪,而那十八位經過現場不予理會的叔叔阿姨更是有「見死不救」之罪。
中國与國際對此事的反應之所以強烈,圍繞著一個已被討論到令人厭倦的主題,那就是社會道德与人的愛心,是甚麼時候失去又為甚麼失去的?!從「扶不起」到「救不起」,人与人之間因懼怕惹禍上身或冷酷無情,拒絕相救互助,這一道德缺失的真空,已經擴展延伸到老弱幼兒的兩端。
普遍認為,社會道德敗壞,人心冷漠,与商海錢潮衝潰精神大壩人人向錢看有關﹔也与社會上千奇百怪的欺騙敲詐有關﹔更与當人們的見義勇為被歹人利用敲詐時,司法部門未能以法律維護社會公義有關﹔同時也与社會興論對熱心人士的嘲諷質疑有關。
但若探其源由,究其根本,還是應該歸咎於幾十年來歷次政治運動特別是十年浩劫的殘酷無情,摧毀了中華民族沿襲千年的道德人倫,扭曲了中國人憨厚善良的人性。那個歷史与是非黑白均被乾坤顛倒的年代,在改革開放之初本來有一次十分可貴的反思良機,若徹底清算餘毒并解構再於重建,將會是另一番景象。令人扼腕的是這一歷史契機被錯過,代價之一就是人心壞了。要作改變還須從根上著手,先清理歷史餘孽流毒以正視聽,爾後教化人心。如今看來,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
清人楊繼盛訓兒曰﹕「心為人一身之主,如樹之根,如果之蒂,最不可先壞了心。心里若是存天理,存公道,則行出來的都是好事,便是君子這邊的。心里若存的是人慾,是私意,雖行好事,也有始無終,雖欲外面作好人,也被人看破。你若根衰則樹枯,蒂壞則果落,故吾要你休把心壞了。」
兩歲的女嬰先後被兩車輾過,肇事後不停車救人反而開車逃跑的司機,人心壞了﹔十八位路人經過不出手相救,人心壞了﹔對救人的阿婆冷嘲熱諷者,人心壞了﹔女嬰的父母在女兒出事後毫無自責愧疚,又不譴責見死不救者,反而配合「正面宣傳」表示「現有的好心人太多了」,他們的心也壞了。
惟有那好心的阿婆在救人之後,在嘲諷詆毀的壓力下,不敢接受獎金,也不堪刁民与媒體叨擾,躲避回鄉。好心沒好報,長此以往,即使好心也會變壞了。
兩歲女嬰遇車禍遭遇種種,教人心寒,「足寒傷身,民寒傷國。」唏噓嗟嘆之餘,這一則新聞,實在是令人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