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张冠李戴茉莉花
作者:林别卓  发布日期:2011-12-15 02:00:00  浏览次数:3008
分享到:
     “张冠李戴”是一个成语,是说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通常比喻乱套名目或概念的举动。帽子有大有小,有各种颜色的,有各种用途的,男女老少、春夏秋冬、工作休闲、平时战时都各有不同的需求。买帽子要由戴帽的人亲自来选,只有他或她自己才知道合适不合适,由别人替代()往往吃力不讨好。进一步而言,凡事要讲求科学,要尽可能切合实际,如若不然就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来。
       对革命的张冠李戴时有发生,最近一些人在竭力渲染发生在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那些逢中必反、专业反共的人更是机会主义地跳将出来喊道:“中国的茉莉花革命就要来到了,共产党你死定了!”
       何谓“茉莉花革命”?2010年底至2011年初,非洲国家突尼斯由于欧债危机波及,失业率居高不下,大批青年人受害尤深、极为不满,于是发生了要求总统本阿里下台的持续抗议活动,并演变为持续骚乱。总统本阿里被迫选择离开突尼斯,前往沙特避难。总理加努出任临时总统。在阿拉伯国家,这是第一个因民众抗议而倒台的政权。茉莉花是突尼斯的国花,“茉莉花革命”因此而得名。
       以国花命名的“革命”还有一些,例如: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栗子花(橙色)革命”,吉尔吉斯坦的“郁金香(黄色)革命”等。其实,这些“革命”都是反对派在选举失败后不甘心,指责当局选举舞弊,号召支持者走上街头,迫使当局放弃权力。这显然与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有所不同。并非所有插花的“革命”都一个样,并非所有的“革命”都名副其实。
       与突尼斯有较多相似之处的国家倒是有一些,如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他们都是“专制”国家,都有大批青年人失业的社会问题,同时他们的反对派都得到西方国家的鼓动和支持。有人便把这些国家的“革命”统称作“茉莉花革命”,意指民主化。尽管如此,这些国家的“革命”也还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国家“革命”没有导致民主化,反而可能导致“政教(伊斯兰教)合一”,比原有的“政教分开”更加专制了;而有的国家“革命”可能导致更为强烈的民族主义,弄不好会威胁到中东的和平,是西方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还有,此期间美国也爆发了针对金融危机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街头抗议活动持续数月,最后警察用辣椒水喷射抗议群众的眼睛,强制驱离。美国可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啊,怎么也有“茉莉花革命”呢?故,将“茉莉花革命”到处乱套是不正确的,是张冠李戴。
       向中国推广“茉莉花革命”更是张冠李戴,风马牛不相及。以上所说的“革命”都不能同中国革命相提并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彻底改变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之一,而那些所谓的“茉莉花革命”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其现有的国家社会性质。再说,中国改革开放成就辉煌,不但本身没有经济危机,还要帮助别国克服经济危机,国内人民信心满满,世界人民刮目相看,这与发生“茉莉花革命”的国家情况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是革命的过来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为主体,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大规模的暴风骤雨式的阶级斗争早已结束,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反动的生产关系同人民的矛盾,而是落后的生产力同人民的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虽然还要斗争,还要不断变革,在某些领域还会提起革命,然而作为原来阶级斗争意义上的“革命”已经成为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毛主席晚年之所以犯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就是因为他老人家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以为阶级斗争还激烈存在,走资派还在走,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还要继续革命,结果引起了国家动乱,酿成了民族的灾难。我们要永远记取文化大革命这个深刻的历史性错误,不要再折腾了。
       希望中国发生“茉莉花革命”的人当中不少是好心人,但是思维上有点张冠李戴,不适当地将“革命”套用于新中国。也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所说的“革命”却是“反革命”,想把他们反革命的冠戴在别人的头上,颠覆新中国,那是白日做梦。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