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時差的關係,在紐西蘭陽光明媚的早晨一覺醒來,台灣的大選已有了結果!馬英九得票百分之五十一點六勝出,蔡英文等也承認了敗選。
同任何地方所舉行的選舉一樣,到了結果揭曉之時,總有人因得勝而高興,也有人因失敗而難過。作為蔡英文的支持者,我也感到一陣心酸。
民主選舉除了一人一票,個人價值与權利均等,參選過程中要遵守選舉法規,其中有一點更為重要,那就是選舉決出勝負後不論是哪一方,候選人及其支持者,都必須接受選舉的結果。
馬英九在滂沱大雨中向支持者發表勝選感言,除了將大選勝利視為台灣人民的勝利,其中有一段話尤為令人动容,他特別指出競選過程中,蔡英文和宋楚瑜對他提出很多批評與建議,「他們的意見都非常寶貴,我感謝他們,也會慎重評估研究,只要是對台灣人民有利的,我一定會採納」;馬英九鄭重承諾連任後至少每半年會邀請在野黨領袖共商國是,找出對台灣人民有利的政策。
馬英九能講出這樣的話來,足顯其深諳民主真諦的政治家風度,台灣人民將寶島未來命運托付与他,是正確的抉擇。
蔡英文曾在自傳中寫下這樣一段感言﹕「政治是公共事務,参与不是只有政治人物而已,而是所有的人。當你對某一公共事務有期待,希望一位政治人物替你達成時,你必須要幫助這個政治人物,推他一把,助他一臂之力,他才有能量來為你做事。」
蔡英文雖以八十萬票落選,但她參選競争的不僅僅是總統之位,還是服務臺灣之天職。蔡英文在自傳中還作過一個有趣的譬喻,她說「選民才是老闆,而自己是為他們打工的。」現在老闆沒有挑選她打工,老闆自然有老闆的考量。她參與政治公共事務包括當總統的機會仍在,蔡英文應該不僅一肩扛起敗選之責,還應率領民進黨推執政黨一把,助執政黨一臂之力。从現在起就為四年後卷土重來而努力。
台灣的評論家在大選結果揭晓之後,立即奮筆撰文敲打馬英九,提醒他「勝利非王者冠冕,而是責任托付与承擔」﹔要求處於至中至正之位的他,脫胎換骨求變革。
未來四年,馬英九要「脫胎換骨求變革」并不容易。其大陸政策的根本無非是「維持現狀」,但兩岸現狀是否能夠得以維持?以甚麼方式維持?如何演變?并非取決於台灣一岸,也非马英九一人可以左右。面對大陸強大的軍事、經濟、政治壓力与種種攻勢,其中更包括大陸自身的種種因素,「維持現狀」是否会變成馬英九的一廂情願,從而導致台灣社會与朝野因大陸政策而對立分裂,影響寶島和平安定与繁榮,將是馬英九面對的最嚴峻考驗。
一度民意沸騰空前狂熱激烈的選舉,仿佛在魔法幻術中突然歸於平靜,盛會不再,市面安詳,两千三百萬台灣人民重返生活常態。但個人認為這次選舉實際上也成為兩岸軟實力的一次較量。
在臺北我們的文友意外見到了插滿五星紅旗的宣傳車,播放「歌唱祖國」招搖過市。因為就在去年底台灣立法院从国安法條文中删除「人民集會、結社不得主張共產主義或主張分裂國土,及人民出境應經主管機關許可,違者處以刑罰」的規定,台灣政治的這一變化小中見大。由此也不能不聯想到,選舉中一千三百萬選民及朝野各黨所表露出民主运作爛熟於心的素質,其中也折射出世間萬物不能光靠「政治主導、砸錢打造」而成就。廣泛的公民教育,世代相傳的文化薪火,接軌世界的自由開放,才是確保根本大業百年大計竟成的真理。
从蔣家王朝到總統選舉,台灣民主之路从曲折坎坷至日漸寬廣,這一次「馬贏蔡输」的結果既體現了台灣人民的選擇,也証明了民主不是離心離德的毒藥,更非動蕩災禍的亂源,反而是推動社會發展与歷史進步的動力。
僅以此文遙祝馬英九勝利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