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母亲的美丽
作者:黎焱  发布日期:2010-05-02 02:00:00  浏览次数:2283
分享到:

♦ 母亲节

 ----写在母亲节
 
我母亲年轻的时候非常美丽。有人说她长得象电影演员秦怡,还有人说她比秦怡长得更漂亮。母亲的五官无可挑剔。她有一双大大的,双了很多层的眼睛。她鼻子和嘴巴的线条及轮廓及其分明且富有雕塑感。这为她的美丽增加了一种高贵的性格,一种尊严。由于母亲出身在那个时代的一个富有家庭,“富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就被判定成了“剥削”,剥削家庭出生的人在中国的1977年以前是会遭到种种歧视和压抑的。也许母亲的美丽帮了她的忙吧,她18岁一参加革命队伍就遇到了一位把她当作女儿看待的老红军伯伯,母亲那时候是革命队伍中具有高中学历的小知识份子,加上她能说会写,外秀慧中,老红军重视和培养她,把她送到北京各种政治经济学的培训班学习,这为她后来做干部学校的教师和大学教师教授《资本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母亲在外是一名讲授赫赫大部头《资本论》的严肃的教师,可是作为在她羽翼下成长的女儿,在我们眼中她就是一个美丽非凡的母亲。从她身上,我们吸取了美丽和漂亮的区别。漂亮也许只流于外表,而美丽却是从内在,从修养,从智慧里散发出来的。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享受到母亲美丽多方面的滋润。
母亲是一名讲故事的高手,她的肚子里装满了古今中外那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她告诉我们她小时候常常看文学和历史书籍看到废寝忘食。半夜三更了,还点着煤油灯在灯下读那些以各种渠道搞来的,定期得归还的小说。我记得从小到大母亲的枕头边从来都堆着重重叠叠的各种文学书籍和文学杂志。象莎士比亚全集,红楼梦,译林。剧本等等。
母亲总是在步行走远路时为我们讲故事。记得当时由于外婆是“地主”,我们跟着母亲,外婆住在郊外母亲学校的宿舍里,父亲则一人住在机关宿舍。每逢周六下午,母亲下班后,就会一手抱着妹妹,一手牵着我赶乘公共汽车去城里看父亲。从汽车站下来,还得走长长得路才能到达目的的。母亲就在路上为我们讲故事。象雷雨,红楼梦,聊在志异,哈姆雷特,红与黑,基督山恩仇记,好些名著经典,我首先不是读来的而是从母亲的故事中听来的。在星星洒满枝头的夏季,母亲坐在院子里的核桃树下,一群乘凉的小孩子们围在她身边听她用会声会色的声音为大家讲《牛虻》,冬季的火塘旁,火焰照耀着母亲的脸庞,她正在为我们和邻居家的小孩讲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革中,父母被送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母亲的故事被打断了,聪明的父母用衣箱在家里的床底下藏了许多他们钟爱的书籍,这些书籍成了幼小的我在文革中驱赶孤独的精神食粮。
母亲在年青时写过诗,写过剧本,在学校的舞台上演过节目。孩童时代的我曾痴痴地看着台上演出的她,也许正是这些潜移默化,使我对舞台,对话剧有一种无法舍弃的迷恋。我开始在文革寂寞的岁月里伏案写剧本,写小说,写诗歌,这种爱好终生伴随着我。使我成为一个爱做梦的人,一个精神和灵魂常常沉浸在文学和艺术世界的人。
母亲心灵手巧,你很难把一个教授同女红放在一起。可她是编制高手,绣花高手,一名手艺极高的服装设计师和裁缝。
我和妹妹从小到大都在穿着她为我们编制的特别漂亮的毛衣,裙装。这些毛衣和裙装留到今天绝对是价值连城的手工艺品。记得五岁时,父母为了让我能进一个好的小学,母亲带我去见严格的校长,特别为我穿了一件她用粉色的线子编织的孔雀裙。这件裙子受到了女校长的青睐,肯定为我顺利入学加了分。
母亲从来没有专门学过裁剪,文革中兴起了布票,她便买来一台缝纫机开始在业余时间研究裁剪和缝纫衣服。最初她用划粉在报纸上画下样子模型。随即就一通百通,一发不可收拾,为我,妹妹及父亲包括她自己用那些廉价的布匹设计和制作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各种既合体又别具风格的服装。她甚至还为父亲做过大衣和西服。
我和妹妹穿着她设计和制作的衣服,裙子,在学校常常被同学们羡慕得包围起来。在街上我们也常常被人栏住,问我们在哪里卖来得这么好看的衣服。直到今天,母亲已快80,还继续着为她的小外孙废物利用,改制衣裤。在美国象我这样的尺寸很难买到合适的裤子,我常常提着太长的裤子请她缝改。母亲手里若有一块漂亮的布匹,也还会为我和妹妹设计制作裙装。曾有人给母亲建议,你若在美国开个缝纫店肯定赚大钱。母亲说倒回二十年还差不多。
母亲用钩钩针钩织过纯白色的桌布,沙发垫,围巾,这些手织工艺品都是独具匠心的适用艺术品。母亲的绣花技术在她下五.七干校时发挥到了登封造极的地步。在那些看不见阳光的日子,心灵手巧的人会自己寻找阳光,会自找乐趣,苦中作乐,发掘生活中的美。母亲从五.七干校回来,带回了好多自己设计的用十字架技术绣制的枕套,无论是葡萄,蝴蝶,牵牛花,牡丹,金鱼,副副枕套图案精美,颜色搭配优雅,极富想像力和创造性。
母亲还是一名很好的厨师。她是南方人,我父亲是北方人。从小做“小姐”的她当然不会烹调,可结婚后为了让先生,孩子能吃到营养可口的饭菜。她学会了赶面条,烙饼,包饺子,南北食品,红案白案一起来。母亲现在在美国同妹妹一家住在一起。缝年过节,妹妹家成了华人朋友们聚会的地方,母亲总要做出好多她拿手的美味佳肴招待大家。她成了大家经重和爱戴的母亲。
母亲同时还在罗城中文学校担任绘画课的老师。原来她退休后在国内的老年大学习研中国画,成了花鸟画的专家。现在她又把一个中国母亲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热情和传承带到了美国,在美国这快新大陆上,再栽桃李,开创另一个人生。
母亲快满八十,至今依然美丽,气质高雅,风度翩翩。
母亲的美丽和智慧是一条用不枯竭的源泉。我们有幸沐浴在她美丽的爱河里,终生受益无穷。
 
 4.28./10 MN US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