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震撼心靈的安魂曲
作者:心水  发布日期:2010-07-11 02:00:00  浏览次数:2016
分享到:

                     ---讀何與懷博士《北望長天 
捧讀何與懷博士的大作《北望長天》,沉甸甸的感覺並非這部363頁厚書的重量,而是所追念的十四位響當當人物的不幸遭遇;每篇讀罷都令我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天何不仁啊?要讓中華民族這些精英受到如此慘絕人寰的迫害。
 
這部報告文學著作追思的英魂有儲安平、劉賓雁、公劉、鬱風、楊小凱、巴金、遇羅克、張志新等,是我神交及久仰大名者。昌耀、梁宗岱、林昭、沈元、王申酉王若水這六位對孤陋寡聞的我,則是從此書而獲悉其人其事。
 
早年與定居墨爾本的儲安平公子儲望華君有數面之緣,並有幸聆聽他的名作《黃河協奏曲》後,曾撰詩以記。只知其父為大右派,不容於中共;而不知如此一位具有真知灼見、最早分清「黨」、「國」的人物竟被迫害到不知所蹤?
 
遇羅克的事蹟,是多年前在雪梨認識了陶洛誦文友,讀了她不少著作因而得知;也從一些香港、美國的雜誌刊物如中國之春上讀到有關這位撰寫「出身論」而惹禍的青年。二十七歲的生命被苛政的魔手摧殘處決,可強權永遠不會想到,能殺的無非是烈士的身軀,而成就了烈士的英名。自來殘暴者遺臭萬年,烈士必永垂千秋。
 
有幸得見宗長苗子先生一面、十二年前並獲這對畫壇、文壇健將夫婦賜贈大作《陌上花》。對鬱風前輩這麼一位才華橫溢的天才,竟也要在牛棚受苦受難七年之久?坎坷半生多拜苛政之賜。晚年幸而能在澳大利亞美麗的淨土生活,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張志新烈士當年無非對同事說出一些「不能理解文革」這樣的話,竟被處死,令人髮指的是行刑前怕她出聲而割其喉管,如此暴行真是更勝秦始皇百倍!
 
鼎鼎大名的巴金先生,《家》、《春》、《秋》三部曲當年風靡海內外讀者,晚年的《隨想錄》是良知良能的反映。尤其是他呼籲成立「文革博物館」,可謂是感動中國的一位作家。他說,讓悲劇不再重演最好的方式是,全民永遠銘記著這場極之荒謬無恥的「恐怖文革」。
 
六年前購買了楊顯惠先生的《告別夾邊溝》,讀時心情激盪,為那些素昧平生的不幸者、在勞改場中受盡折磨和苦難而憤憤不平;這本描寫中國知識份子的血淚史著作,其力度比《古拉格群島》有過之而無不及。何博士用「夾邊溝,我聽見亡靈的悲訴……」為題、極其傳神地介紹這部名著。
 
在澳華文壇中,身兼學者及作家的人不多,而何與懷博士是其中一位。我與他至今仍無緣相見。今年二月底在紐西蘭舉行的「大洋洲作協」會議,何博士帶了這部專著去奧克蘭相贈。可惜我無法前往又錯過了與這位我敬重的知名學者會面,書則托文友為我帶來。
 
我拜讀全書後,傳電郵給何博士:
 
「剛捧讀完賜贈的大作《北望長天》,先生才華橫溢,感情豐富,對各篇傳記收集的資料極詳盡,為文革這段恐怖史實多留點印記。其中人物,我大都略知一二,對他們生前遭遇,從大作中知之更詳。讀時經常難忍悲憤,哽咽淚湧。張志新、遇羅克、林昭、王申酉等烈士的英魂有知,定當感激先生仗義。您這份勇氣與道德,是華廈文人應有的風骨,向您敬禮。」
 
翌日收到何博士來郵後,我回函說:
 
「大作《北望長天》一書,是另類史實,如將來中國真能成立「文革博物館」或「紀念館」,尊著也該被收藏。雖然所撰只是苛政受害者冰山一角,但也是典型。烈士的英魂應該長存,劊子手則該被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咀咒。」
 
一位有良知的尤其身在海外的作家,對是非黑白對錯善惡,不必再隨統治者的魔捧起舞。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能不受左右,敢發出正義的聲音,那才無愧是中華民族真正的成員。一如巴金老人晚年的公開懺悔和極力提倡中國應該成立「文革博物館」;何博士撰作這部追思文集的目的很明確。
 
何博士在電郵中說:「我的初衷就是想一點點還原統治者極力閹割歪曲抹殺了的歷史。當然,如給我寫序的我從未謀面的北京評論家陳行之所說,這需要許多人的努力才能奏效。」
 
讀完全書,心情久難平息。何與懷博士的力作是為中華大地上無數的烈士們安魂。希望海內外華文文壇能有多些作家向何博士看齊。要讓悲劇不再在神州大地發生,起碼就要傾力保存所有發生在荒謬文革苛政治下的史料。
 
最後、引用書中第271頁的文末這段話,作為拙文的句點:
 
「往事無法埋葬。往事不會灰飛煙滅。或遲或早,往事都會一個個從墳墓裏爬出來。」
 
二零一零年七月五日於墨爾本。
 

【心水補誌】:何與懷博士、廣州人,定居雪梨。現為澳洲新報文藝副刊新文宛主編;中英文論著及各類文學作品極多,名重澳華文壇及世界華文文壇。北望長天在臺灣出版,由臺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經銷。

上一篇:瀟灑遊走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