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视点

新闻视点

第十届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在墨尔本隆重举行
作者:网站总编  发布日期:2019-09-02 08:34:37  浏览次数:3050
分享到:

第十届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组委会来稿_彭宇

2019年9月1日,第十届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在墨尔本隆重举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恰逢南半球踏入春季的第一天,春风春雨中,澳大利亚华文作家、文学爱好者及各界友好人士齐聚维多利亚大学商务孔子学院会议厅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率领的中国作家代表团一道共享盛会。

著名作家龙一签到。

 

 作家节主席胡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曾建华、维多利亚大学商务孔子学院外方院长Colin Clark教授

曾建华副总领事会见中国作家代表团。

曾建华副总领事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应红交谈

维多利亚大学商务孔子学院外方院长

Colin Clark教授与中国作家代表团。

左起: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应红,Colin Clark,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广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东西,中国作协外联部工作人员苏悦,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天津市作协副主席龙一。

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阎晶明接受传媒采访

 

作家节组委会的两位成员陈贺义和潘华

作家节组委会成员潘华、黄惠元

维多利亚大学商务孔子学院工作人员

上午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曾建华宣布作家节开幕。

维多利亚大学商务孔子学院外方院长

Colin Clark教授致欢迎词,欢迎中国作家代表团作客澳大利亚最宜居城市墨尔本,欢迎曾建华副总领事及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并感谢他们一向以来对孔子学院的支持。感谢作家节主席胡玫的合作。

Colin Clark教授介绍道,维多利亚大学商务孔子学院和全球五百多所孔子学院一样在当地承担着推广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的重要任务,推动中澳之间的友好交流和往来。维多利亚大学商务孔子学院成立将近四年,除了推广中国语言文化外还特别注重教授中国商务方面的内容,包括中国商务、中国与世界经济、亚洲贸易与投资等等。

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蓓发言祝愿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愉快度过这次友好的盛事。

大会主持人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曾建华致词。

曾建华表示自己曾经也是一名文学青年,疯狂地爱好文学,尤其喜欢散文杂文诗歌,还尝试过创作朦胧诗,是著名作家秦牧的学生。他笑称自己是一位典型的“被外交耽误了的文学青年“。曾建华指出,文学作品往往是承载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价值观念、精神文化的重要元素,也反映了时代的脉搏和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澳大利亚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素材来源。过去二十年总领馆一直支持历届华人作家节的举办,期望作家节为促进中澳两国文化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曾总领事还就文学是什么及澳大利亚华文文学的方位和方向两个问题发表了见解。他说,文学是情感的抒发和寄托,是精神层面的至高享受,具有持久力和回味性,文学可以改变人血液里面的细胞,换句话说就是能够令人有学养;文学可以引发灵魂的共鸣,通过阅读引发自己的再思考,通过作家的观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好的文学作品里一个人的灵魂可以唤醒另外一个人的灵魂,文字的力量可以启发、点亮一个人的思想;文学可以延展和拓宽人的生命,在别人的故事里有所领悟,获取生命的养分。他认为澳大利亚华文文学的方位和方向要处理三对关系:第一是国内和国外的关系。久居海外,同样使用华文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包括叙事的方式和呈现方式都会不太一样,例如台湾和美加的一些华人作家作品因中西方文化结合产生出独特的美,身处海外对国内曾经的经历进行再思考再批判,象严歌苓的《芳华》,有独到的味道;第二是土壤和营养的关系。网络的发达消除了文字贫富的鸿沟,海外华人在阅读方面逐渐摆脱了对母体的依赖,要注意的是,海外华文文学离不开母体的滋养,否则会结出奇花异果,但如果土壤与营养结合得当就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第三是群体和视角的关系。澳洲华人的奋斗经历和精神状态、留学生爱恨情仇及无力感有待我们去发掘和表现,小人物可以折射大时代,期待好作品早日横空出世。

         曾建华副总领事率真亲民的发言博得了与会者阵阵掌声。

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批评家阎晶明感谢作家节的邀请,很荣幸有机会共同见证澳大利亚华文作家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感谢维多利亚大学商务孔子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对华文文学活动的支持。

阎晶明向大家介绍了代表团的全体成员。他们是:广西作家协会主席、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东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天津市作协副主席龙一,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应红,中国作协外联部工作人员苏悦。

作家节主席胡玫发言,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国作家代表团、欢迎来自澳大利亚全国各地的嘉宾和文学爱好者,感谢与会者为了守住汉字的文化江山,提升华文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努力。

胡玫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华文化在弘扬,有中华文化弘扬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在发展,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彰显了华文的魅力,提炼了华文的精品,传承中国文化共同推进华文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成为海内外作家和文友的共同心愿。

华人作家节创办于1991年,每一届都邀请中国著名作家参与,历年来出席的作家包括莫言、铁凝、余华、余秋雨、严歌苓、张贤亮、韩少功、凌鼎年、冰峰、张炜等等。2011年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与中国作家协会签署了双方交流合作备忘录,在中澳文学交流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胡玫回顾了历届作家节的主题与盛况以及在澳大利亚主流文坛引起的积极反响,感谢墨尔本总领事馆和中国作协一向以来对作家节的大力支持,感谢澳大利亚各大华文文学团体的精诚合作和广大文友作家们的无私奉献,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已经成为海内外华文作家交流切磋的平台,在这里文友们共同追溯华文文化的传承、共议华文文学的时代担当。2019年第十届华人作家节与享誉世界的墨尔本作家节(Melbourne Writers Festival)同步举行,明天将举办中澳文学论坛,可谓三喜临门。

墨尔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的国际文学城,胡玫表示,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组委会不忘初心,相信作家节促成的文学灯火终将汇成灿烂的星空,照亮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道路。

全澳华人联络会主席洪绍平太平绅士应邀发言。洪绍平代表墨尔本华人社区对各方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在澳大利亚发扬中华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作家节的举办为即将到来的中国建国七十周年庆祝活动增添了光彩,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为了庆祝这次作家节的召开,也为了记录和表达海外华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母亲的眷恋,组委会与《澳华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了以“人在他乡”为主题的常春藤杯散文征文大奖赛。

主要赞助商常春藤地产公司的Ann赞扬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是中国作家与澳大利亚华文作家群体及澳洲文坛进行交流的盛会,是澳洲华人文友跟中澳作家近距离学习的珍贵机会,也是澳洲华语写作和阅读圈一次精神空间的拓展。常春藤地产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直坚持回馈墨尔本华人社区,赞助的活动包括常春藤杯高尔夫比赛、常春藤理想家读书会和华人作家节,今天,第十届华人作家节常春藤特别冠名赞助的常春藤杯散文大奖赛也将举行颁奖仪式,常春藤很荣幸再次为华文文学助力。

在揭晓赛果之前,评委会主席潘华就本次赛事的有关情况作了说明。潘华向大会介绍了大奖赛的各位评委,他们是:作家节组委会主席、SBS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作家胡玫,《澳华文学》杂志总编、作家王若冰,作家王晓雨、维州华文作协主席陈贺义和澳华作协主席潘华。征文大赛获得热烈响应,投稿来自世界各地,潘华感谢所有投稿的作者文友,每一篇文章都凝聚了作者的热情和心血,评委会以切题、创意、生动为原则,经过严格慎重讨论之后评定出十位获奖者。

大会为获奖者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陕西省作协主席李国平、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应红、墨尔本大洋文联秘书长张丽为优秀奖获得者陈文峣、郭毅夫、齐亚蓉、兰儿颁奖。

广西作协主席东西先生向三等奖获奖者张昧林、张群、何芳颁发奖状和奖金

天津市作协副主席龙一为二等奖获得者高秀兰、林文钦颁发奖品奖金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和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曾建华分别为一等奖获得者魏华颁发奖状奖金并合影留念。

评委对魏华作品《一碗伤心 两地乡愁》的评语是“文字简洁、生动传神,情景描述在移民中引起共鸣,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感同身受。”

一等奖获得者魏华发表了获奖感言,魏华直言获奖出乎意料,有受宠若惊的感觉,自己对移民生活的感想引起读者的共鸣,赢得评委的肯定,对她是一种鼓励,期待在写作的路上可以走得更远。

颁奖嘉宾、全体评委与到会获奖者合影留念,共同庆祝这个有意义的时刻。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的主题演讲 《文学的未来》是今天大会的重头戏。

阎晶明就网络时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态势发表看法,他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人们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悲观的前景预测,影视艺术的发展大大地挤占了文学的生存空间,人们越来越不倾向阅读文字,图像、剧情更有市场,紧接而来的网络和手机社会化,文学的式微是必然的结局,虽然我们不能预测文学消亡的准确时间,但衰落似乎是无可挽回的事实。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再来看文学现状,文学非但没有衰落没有消亡,而且非常繁荣,文学创作、文学阅读完全不是我们在二十年前想象的样子,传统纸质文学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重要的文学刊物如《收获》、《当代》、《十月》、《花城》、《人民文学》、《诗刊》等等几百上千家刊物作为纸质文学的基础力量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艺术上,作家的创作没有受到影视和网络的负面影响,在思想和艺术的融合度上,主流作家依然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大量网络作者通过网络的途径发掘和证明了自己的创作才华,网络文学的受众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纸质文学,形成了文学阅读人数几何式的扩充,现代科技现代传媒彻底改变了文学的生态,为文学插上了科学的翅膀,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作家的职业感在减弱,但是创作出具有社会反响作品的作家、具有广泛的名誉和影响力的作家越来越多,以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志,中国作家在海外具有广泛影响力。

中国影视圈不少好作品改编自文学作品,文学作为其他艺术的母体的作用显得越来越强,例如龙一的作品《潜伏》、严歌苓的《芳华》等等,文学的普及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而社会化,文学创作的队伍在不断扩大,二十年前关于文学将随着影视、网络手机的发达而逐渐衰落的想象并没有成为现实。现实是文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的生命力、是文学写作的千姿百态和文学阅读的多渠道。文学的未来其实是个伪命题,我们完全不可能预测它的未来。每一种结论真正到了现实上看,不但是分离的,甚至是反向的,今天预测文学未来的可能性和发展状况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情,我们也很难预测今天的文学再发展二十年之后的样子,但我们仍然可以对文学创作的现状做一些判断。目前在中国的小说领域,从内容到形式的融合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现实主义创作和具有先锋性的、探索性的先锋文学的创作在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上实现了融合。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文学创作有其发展的总体趋势,但这种趋势里包含了两种不同的文学,一种是所谓的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例如路遥的创作,另外一种就是先锋文学,如余华的《活着》,过去四十年大部分时间里要么是路遥要么是余华,要么是张承志要么是王朔,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先锋文学此起彼伏,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在今天特别是发展到2018年之后,这两种写作正在实现融合,而这种融合其实是经过了漫长的过程,这在苏童、余华的作品有所表现,这种当代小说既具有传统的民族根性又具有与时代吻合的现代性,小说的品质也因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有当下性又具有寓言性这样的创作形成了饱满的小说品质,在传统纸质文学作品与网络小说同时并行的时代,严肃文学和流行小说的界限也开始变得模糊,同一部小说里可以看到地域风情、民族历史、民间传奇,也有最新的当代生活,而且还具有广阔的世界性的视野,作家如何调动各项因素使其成为互相关联互相交融的小说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创作的合力,创作出既有文化上的命脉又有现实生活的律动还有开阔的眼光,能够将严肃的主题传奇的故事和个人的美学抱负融为一体,这是对今天中国作家综合能力和创作使命的真正考验,而这种融合其实也是世界文学的潮流,而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差距也许就体现于此。中国作家已经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现实主义与先锋文学的融合正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表现。另外,今天的中国文学中,科学精神和专业知识在文学创作中变成热点。小说的难度在提高,文学作品需要依靠想象更需要科学知识,当代社会迅猛发展,科学知识日新月异,公众文化素养普遍提高,科幻文学正在兴起,与科普作品不同,科幻文学作家需要在某个领域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并且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看社会,对人类和宇宙的未知领域进行遥想和追问,这在二十年前的中国文坛是难以想象的,但今天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作家正是科幻作家刘慈欣。科幻文学在中国成为一股强劲的力量,读者对科幻文学的热衷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传统文学界的认知和预想,如果说我们对网络文学还有过一点正确的判断,那么文学界对科幻文学的认知相对是滞后的、缓慢的,科学和文学的结合已经演变成了中国文学创作中新的现象,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正在成为许多文学作品叙事时的借力点。例如网络文学出现过玄幻、穿越和无边界的想象和描写,但今天网络文学的格局发展到了专业小说的创作,一部小说里要把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行业的专业知识推广给读者,作品中交织着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作品因此具有基于文学性的更丰富的认识价值,因而格外吸引读者的目光。经济、法律、科技、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英雄、现代革命历史和战争等等,读者的收获是双重的甚至往往是多重的,今年的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李洱的《应物兄》包含了广阔的复杂的多领域的知识,而这恰恰就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因经受知识的挑战而获得满足。文学创新的核心概念就在于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当代和历史的打通,中国文学一定会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阎晶明的论述深入浅出,为久居海外的华文文学爱好者打开了一扇窗,得以对中国文坛的现状窥探一二。

进入到作家节下午的活动

作家节副主席、维州华文作协会长陈贺义主持文学论坛。

陈贺义感谢远道而来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带来的深厚情谊,感谢他们带来了对文学研究的真知灼见。他即席赋诗一首表达欣喜之情:“霁月光风月明中,矜平燥逝百忧空。听君一席知心话,文学未来不担心。”

文学论坛的第一项主题:文学与影视

主讲人龙一、东西、夏笳。

龙一是热播剧《潜伏》的原著作者。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著有长篇小说《地球省》、《烹调爱情》 、《借枪》 、《接头》 、《深 谋》 、《暗火》 、《代号》 、《暗 探》 等。现为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文学院专业作家。龙一表示与海外的同行进行文学交流倍感亲切,2006年他创作了短篇小说《潜伏》,大约一万四千字的篇幅,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戏剧结构设置与众不同,受到了影视公司的青睐,睿智而又幽默的龙一笑称自己因此发了财,有了腕儿,于是顺势而为,写了《借枪》等等。作家与影视的关系就是作品是否有影视加工的可能性与价值。拍摄《潜伏》的时候并没有预料到日后的轰动,龙一谦逊地把功劳归于编剧姜伟,归于剧组的全体成员。

广西作家协会主席东西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 , 中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我们的父亲》、《私了》等。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 法、韩、俄、越、日、希腊、德、意、泰等 文字发表或出版,多部作品改编为影视剧。

 东西首先“揭发”龙一曾经不务正业,在抗战剧客串汉奸翻译官角色。仔细看看龙一的这幅特写,觉得他蛮有演员潜质,说不定就是个潜伏在作家圈里的奥斯卡男一号。

东西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有电影《天上的恋人》、电视剧《耳光响亮》,与龙一不同的是,东西亲自操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编。东西认为文学与影视的结合可以追溯到上世界八十年代,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与张艺谋拍摄电影《红高粱》有密切关系,《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德国观众起立十五分钟为电影鼓掌,莫言小说从此走向了西方,他的所有作品都在世界各国翻译出版。余华作品走向海外与他的作品《活着》被改编成电影有莫大关系,苏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相似的例子,作家与影视作品的关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新世纪前十年结合非常紧密,文学为影视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在中国,纯文学作家的稿费与畅销书作家、网红作家相比相对较低,纯文学作家“触电”,通过影视版权费获得丰厚的收入在八十年代会被文学界视为堕落,但随着时代的变化,阅读方式和媒体在改变,文学和影视都在关注人和时代的命运,从影视作品寻找文学的力量已经成为可能,文学的未来就是其融合性和综合性,文学与影视结合的趋势不可逆转,势将为文学寻到一条新的出路。

夏笳(笔名),本名王瑶,陕西西安人,2002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4年,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讲师   。热爱幻想类小说创作,其作品《关妖精的瓶子》于2004年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迄今已发表科幻作品《关妖精的瓶子》、《卡门》、《夜莺》,奇幻作品《逆旅》等多篇小说。

夏笳向大家介绍了她个人在幻想类小说与影视结合方面的尝试。她说,我们在呼唤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到来,用有限的财力做了各种勇敢的探索,有人曾经怀疑中国人缺乏科幻精神,直到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让观众看到了希望,期待在这个行业里有更大的空间让热爱这项事业的年轻人学习和成长。

 

 

在互动环节中,听众与作家展开交流。

龙一的回答尤为精彩:科幻有很多门类,最主流的是硬科幻,根据文学史经济史两相对照,每一次硬科幻的兴起流行都意味着技术革命即将到来,第一波科幻小说的兴起是在十九世纪末的欧洲,蒸汽机时代结束电气化革命到来之前;第二波科幻小说兴起是在六十年代的美国,计算机时代随即到来延至今日;目前的世界性科幻小说大爆发始于中国,这意味着中国有可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参与者。关注科幻文学,恰逢其时。

文学论坛第二项主题:文学评论与出版

主讲人李国平、应红。

李国平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他长期从事文学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著有《路遥评传》 ,文学评论集《遥远的印记》等。

他介绍了陕西省浓烈的文学氛围,陕西作家素有“拿命写作”的传说,事实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以柳青、王文时、李若冰等人为代表的作家群,八十年代后出现了路遥、陈忠实、红柯等等一流作家,人称“羊肉泡馍派”,陕西作家的创作特点体现在创作方法上是继承中国文学经典和十九世纪欧洲文学经典的传统,现实主义及人道主义的底色;内容上着重叙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描写土地、乡情、家乡、历史、家族、传统伦理为主;创作态度上,借用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的话:象牛一样劳动,象土地一样奉献。这也折射出陕西作家群的质朴和扎实。在与影视艺术的关系方面,陕西作家整体上表现得质朴保守,从侧面反映出他们视文学创作为生命的态度,这种品质尤为珍贵。陕西文学圈同时有一支强大的文学评论队伍,例如“笔耕”文学批评小组,成员包括大学教师、媒体从业者、社科院研究人员以及业余文学爱好者,他们与作家亦友亦敌,相互促进相互增长,成就了陕西作家理性思维的成长。《小说评论》作为陕西作协的刊物,专门评论中国文学中国作家作品,期待读到澳洲华文作家的系列作品。

应红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 辑、编审。策划编辑出版了一 大批中国作家的作品,社会影响广泛,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奖。

应红向大家介绍中国文学的出版情况。文化出版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应红以一组数据来描绘2018年中国出版产业的规模。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的资产总额22664亿,营业收入18503亿,利润1363亿,新版图书25.22万种,重印图书28.55万种,总印数95.43亿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资产总额超过百亿元的出版传媒集团17家,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三项均超过百亿元的出版集团6家,近年来随着纸质图书出版趋缓,数字出版呈上升状态,在十二五期间出版营业的总收入增幅达70.5%,其中数字出版一项增幅达到318.7%,这说明了中国出版业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蓬勃发展的势态。人民文学出版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产品最齐全的国家级文化出版机构,承担着国家的文化出版使命。茅盾文学奖迄今为止颁给了48部作品,其中20部包括今年的获奖作品李洱的《应物兄》和徐怀中的《牵风记》都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可谓占据茅盾文学奖的半壁江山。人民文学出版成立于1951年,首任社长冯雪峰立下的建社八字方针:“古今中外,提高为主”,直到今天还具有指导意义。人民文学出版既有古典文学板块,也有外国文学板块,同时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块,我们最重要的使命是出好当代文学的作品,尤其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精品力作,经过几代出版人的不懈努力,人民文学出版拥有许多经典作品,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堪称最权威的版本、“网格本”外国文学经典名著,据北京开卷数据公司的调查,201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1.3%,居全国第六位,营业收入6.72亿,人民文学出版社基本上完成了从名社向大社、强社的转变。出版社旗下的著名期刊《当代》、《中华文学选刊》、《新文学史料》在文学界极具影响力,另外,旗下的天天出版社主打少儿图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主业是对中国当代原创文学作家作品的发掘、出版和培养,例如曲波的《林海雪原》、陈忠实的《白鹿原》,2019年,出版社评选出70年间最优秀的中国原创长篇小说,70部作品汇集成册即将奉献给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应红最后表示,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国家级的出版社,其品牌是靠每一代出版人的情怀、耐心和坚忍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努力扶持中国当代原创文学、打造当代文学的宽度和高度,尤其关注出版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的精品力作,力争把当下和未来最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家作品纳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版事业,奉献中国当代文学原创出版的独特价值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版理想。

 作家节最后一个环节,由作家节主席胡玫主持澳华移民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论坛。主讲人:SBS广播电台字幕部主任韩静、昆士兰作家韦敏、南澳作家郭燕。

 韩静以自己为《非诚勿扰》配制英文字幕的经历为主线,阐述传播与交流的关系。韩静认为,作家的交流是单向的,无须对读者的理解负有责任。莎士比亚或汤显祖对几百年后读者的解读与看法没有任何责任;听众和读者的交流是双向的,与人的认知有直接关系;翻译的交流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译者的双重角色,对读者负有责任,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语言,例如“备胎”,中文里面除了字面上备用轮胎的意思外还有“备用男朋友”这层引申意,翻译成英文spare tyre,字面上同样有备用轮胎的意思,但引申意却是腰上的赘肉,译者有责任传递作者的本意;第二,不同语言之间不存在完全的对等。第三,人的认知环境受到语言文化的制约和限制,译者有必要把内化的含义翻译出来。例如中文里面的“花瓶”,直接的解释是好看,内化的含义是摆设。韩静还就《非诚勿扰》在澳大利亚播放获得成功的例子分析了传播中国文化的切入点的问题。

澳洲微信朋友圈最近在传阅一个关于布里斯班天才男孩韦斯理的故事。韦斯理10岁被推荐参加昆士兰州教育部举办的天才神童计划,13岁被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吸收入会,不幸的是他在16岁时因病离世。韦斯理生前在搜集资料着手构思创作一部澳大利亚历史小说,他的母亲韦敏为了实现儿子的遗愿,接手完成了小说《蓝花楹》的写作。韦敏作为主讲嘉宾来到作家节会场,讲述母子合力完成小说创作的经过。

 

 作家郭燕旅澳18年,住在“只长草不长人”的澳洲大农村阿德莱德,写下了《澳洲散文随笔》分享在东西方文化冲击下自己的矛盾和挣扎,散文集《他乡明月》写了60位华人移民故事,旨在记录他们的精神挣扎和奋斗历程。郭燕提议澳洲华人作家集思广益写几个动人的移民故事拍成影片,为后人留下历史的印记。

 

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副主席黄惠元应邀对墨尔本华文文坛的现状作了概述。

文友与嘉宾互动

梧桐与主讲嘉宾进行友好的对话,大家在欢乐的气氛中享受了一场文学交流的盛宴。

 

与会嘉宾,原天津电视台副台长徐少英

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主席胡玫与作家节上午活动的主持人罗彬。据了解,罗彬与央视主持人董卿师出同门,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主持艺术系。

《蓝花楹》作者韦敏与澳华作协文友李国立

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李国平与澳华作协文友顾睿合影

澳华作协的才女。唐飞鸣、黄小虹

大郭,我们的幕后英雄

潜伏

主讲嘉宾郭燕(右3)、诗人庄雨(右2)与文友在一起

作家节下午活动的主持人肖琼,我在图中,有眼光的朋友才找得到噢

澳华作协刘乐城与文友

郭燕、王若冰喜相逢

澳华作协文友钮海林、李国立

文友海伦

维州作协副会长刘波与文友

澳华作协文友大郭、老马

澳华作协文友郭燕、丁丁

郭燕不但文章写得棒,修图也是一把好手。

郭燕、庄雨和大郭

第十届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圆满结束。

我们天天在手机上阅读文字,忽然抬头,发觉文学不在身边。

幸而有这样的交流活动,写完这篇报道, 有如回了一趟大学文学史文学理论课堂。

感觉真好。

感谢徐国栋、郭毅夫、顾睿、郭燕及澳华作协文友提供图片和资料。




评论专区

胡玫2019-09-05发表
彭宇 写得太棒了每位演讲者的话都记录得那么详细,帮助没有来到现场的朋友也能得到信息和收获。这一届作家节的确让我们生活在海外的文友收获良多,让我们感到南半球的华文文坛就算跟不上北半球的潮流,至少也没有掉队
Raymond2019-09-05发表
彭宇 写得很详实,记录了作家节的全过程,让没有与会的朋友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觉,分享了作家大咖们和本土作家们的精彩演讲内容,特别是纪录了“小人物”为成功举办作家节所作出的幕后奉献,如做横幅,准备音响,准备签到,张贴海报,邀请司仪等等;彭宇花费了宝贵的时间做成了这个“美篇”,我们要真诚地道一声:你辛苦了!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