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我经历的新中国 四 闹饥荒的日子
作者:江帆  发布日期:2020-05-24 12:25:23  浏览次数:2875
分享到: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我来到这个世界六七年的时候,便遇上了几乎波及整个中国的旱涝天灾,那是1959年至1961年,也就是史称的三大自然灾害或三年困难时期。先是百年未遇的旱灾,紧接着便是百年未遇的洪灾,旱灾洪灾,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中国所有盛产粮食的地方从天府之省的四川到鱼米之仓的湖北都欠产欠收甚至是颗粒无收,让人最惶恐的饥荒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洒向人间都是怨。

       不幸的事情总是发生在不幸的时候,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大恶果便是造成1000多万人的死亡。(关于死亡的人口数据社会上有很多争议,就是各个部门统计的数据也有差异。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1000多万人;有些专家统计的数据是1850万;还有一位美国人口学专家统计的数字是2000万。等等。本文采用的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灾害年流传很多悲伤的故事,最耸人听闻的是有的地方发生人吃人的事件。知名作家沙青曾经讲到甘肃某一个地方,有一家主人饿得快受不了了,结果父亲就想把自己的两个小孩吃掉!先是吃掉了小儿子,再后来又去吃小女儿,女儿向父亲求饶说,“爸爸别吃我,我帮您打草”,但还是没有逃脱被吃的命运。我想起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吃人肉包子的描述,那是旧中国的写照啊,可现在是新中国啊,为什么还会有吃人的事情发生?我的家乡可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但没吃没喝的饥荒日子却是实实在在地煎熬着我们。
      那时,每餐能吃上大米饭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我们家里常年难得吃上几顿正儿八经的大米饭,只有在逢上大喜的事或是到了传统春节全家人吃团年饭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幸运降临。平常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靠糠菜稀粥打发日子。我记得每到用餐的时候,我和弟弟就会用贪婪的眼睛盯着那刚刚盛满稀粥的瓷碗,瓷碗里飘浮着零星的已经熬烂了的白白的米体,散发出淡淡的充满诱惑的清香。我和弟弟都很陶醉稀粥的清香,先是情不自禁地闭上双眼吮吸着,然后便迫不及待地端起粥碗,咕咕咙咙地喝到肚里,但总是满足不了我们小小的胃口!于是我和弟弟常常争着去干刷锅洗碗的事儿,因为我们能从打扫锅碗的“战场上”收获到粘在锅底上碗沿上的“战利品”锅巴和粥糊。
      除此以外,我们常吃的便是糠糊糊。糠糊糊其实就是用大米壳磨成粉加上一定比例的水煮熟而成的 。虽然它无论如何比不上稀粥的引力,但充饥还是派得上用场的。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去喝那又涩口又糙牙的糠糊糊,记得最初有几回,我总是用绝食或是哭叫的方式去抗议妈妈给我们作的最难吃的糠糊糊,但到最后,我总是最先向妈妈和糠糊糊缴戒投降,因为我实在受不了饥饿的威胁和妈妈那张永远被眼泪浸泡的忧郁而潮湿的脸。有一次,妈妈从野外采回一把野菜,那是一种在我们当地被叫作“晒不死,踩不烂”的马齿苋的野菜,叶片扁平肥厚,似马齿状,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她把野菜放在糠糊糊里之后,难吃的糠糊糊便变得好吃多了,那酸酸的别有一番滋味储藏在我的味蕾中久久不散,让我生出去野地觅采它的念头。终于有一天,我有了去野外觅才野菜的机会,我跟同村的一位叫春香的姐姐去野外采野菜了,这是我第一次瞒着爸爸妈妈去干我想干的一件有益于家庭的事,同时也是想向他们证明一下,我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干一些能干的活儿了。我们沿着家乡的田畴寻觅那种叫马齿苋的野菜,用了大半天的功夫,便收获了小半蓝子。那天晚餐,我象一个大功臣似的受到爸爸妈妈顶礼膜拜的赞扬,弟弟特别妒忌,说我不带他去采野菜,我答应他等他长到我这么大就带着他去,弟弟才罢休。后来我去采野菜就真的带上弟弟了,我们两每天都去采野菜,不但采马齿苋,还采了新认识的黄花菜等等。妈妈用这些野菜除了煮糠糊糊吃,还用它去做糠巴巴吃,我那时特别喜欢妈妈做的糠巴巴,每一次我吃饱了以后还要收藏一个起来,以备急需。记得有一回傍晚妈妈种地回家,人饿得不行,一进门就顺手在米糠桶里抓了一把粗粗的米糠狼吞虎咽起来,然后便瘫倒在地上。看到她这个样子,我忽然想起已经收藏了好多天的糠巴巴来,我赶紧把它找出来献给妈妈,妈妈把它拿在手上眼里噙着泪花不想吃,我说,妈妈,是不是糠巴巴冷了硬了不好吃?妈妈摇着头说,不是,我想留你吃,吃了好长大!我说,妈妈,还是你吃吧,你饿了快不行了,你吃了干活有劲!妈妈这才把我收藏的那个糠巴巴津津有味地填到肚子里。
      后来的日子越来越难熬了,政府每月供给的口粮根本不够全家人吃,野菜也被人采光了,有一天,爸爸从外面带回一张树皮,说是能吃的,我们全家人吃了,接着便是跑茅厕,拉肚子;后来,爸爸又从人家那里要来一大块观音土(石膏土),说是吃了不会饿,我们全家人又吃了,吃完后肚子都发胀,想拉拉不出来,难受死了。正在我们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的时候,政府又给我们发来了救济粮,这可是雪里送炭,雨中送伞啊!要知道当时国家粮食是非常紧缺,据说毛主席在中南海都是省着吃饭把大米节约下来给我们老百姓,这救济粮可是来之不易啊!妈妈可把它看得很精贵,舍不得用它做米饭吃,只是用它煮稀粥喝,虽然吃不饱,但是饿不死。后来,政府以每个村组集体为单位成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里又办起了人民公社大食堂,所有的人都不为吃饭的事情犯愁了,要吃一起吃,要喝一起喝。这下可热闹了,一到吃饭的时间,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捧着碗盆到大食堂去吃喝,那种大吃大喝的场面非常壮观,特别是在喝稀粥的时候,那咕咕噜噜的喝粥声就象是一曲原生态的交响乐奏起,在大食堂内外此起彼伏地回荡着。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生活画面,一种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