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中國篇 · 蜀地祖輩(四十二)親情無瑕 《你從哪裡來?》 致我的孩子戴維·尹·馬索凱維基
作者:尹怡红  发布日期:2025-07-04 15:03:44  浏览次数:197
分享到:
22.png

四川解放后,家母又一次回到成都,先求职于华西协和医院做护士,后考入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就读期间校名更改为四川医学院)。

家母1953年从四川医学院毕业,分配到成都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從此成為一名婦產科醫生。(婚后又随军调往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工作,那是后话)。

幾乎同期稍後,我五舅舅李榮敷也考入四川醫學院就讀,家母早一年畢業。

川醫校園很大,來回跑教室聽課非常不容易,家母有著切身感受。她心疼自己的弟弟,想讓他少在跑課場的路上花費時間、精力,因而打算給弟弟買一輛自行車。可是綿陽家中還有她的小妹兒和幺弟娃兒,每個月工資都要匯給綿陽的父母添補家用。她就從自己的日常花銷中擠出錢來慢慢積攢 ⋯⋯

家母茂华對他們的两位舅舅及家人同樣感情誠摯深厚。从小常常随我外婆回娘家,目睹了我两位舅爷爷及家人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少年只身回成都读护士学校期间,她又亲蒙两位舅舅及家人亲如一家的关爱。解放初期再回成都就职、求學,家母一如既往,经常前去看望渐渐变老的舅舅們及舅母們。

隨著公私合營、三大改造、三反五反 ⋯⋯等各種新政相繼出台,我的两位舅爷爷在新社会的各种整改中逐漸失去了祖业房產的整体主权,虽然政府依然按微薄的比例分付些許房租,但远远不够養家餬口。

大舅爺爺嚴德培家境略為好一些,那是因為他們兩個子女都比家母李茂華年長,早已成年:家母的表姐我大表孃嚴蘊霞早已師範畢業在金馬街小學任教;家母的表兄我表舅舅嚴智陶在解放前已經成婚。

可是二舅爷爷家的情況就大不一樣,二舅爺爺子女多並且年纪小,解放前夕兵荒馬亂,租客不穩,日子就已經過得捉襟見肘,二舅爷爷在解放初期入职一家私营棉布店添補家用。不料隨後自家祖業房產被「公私合營」;供職的布店先整改后倒闭 ⋯⋯整改期间发不出工资,店里只好将布匹直接发给职员,各自設法变卖换钱 ......

筆者幾年前和二舅爷爷的长女八十多歲的嚴琼琳表孃通电话唠家常,她从电话里告诉我那一時期的家境概貌:

“ ⋯⋯⋯我爸爸(筆者的二舅爷爷)只得去街市上摆布摊;一大家子人(筆者的大二舅婆婆、小二舅婆婆及其子女們)在家里等米下锅。我年龄最大,每天靠近晌午时分我妈妈就催我去摊子上看一下,帮把手...... 其实多数时候帮不上什么,因为没有啥子生意。我一去,爸爸就把整个上午卖得的分分角角全数交给我。拿到钱我就赶紧去买米带回家,妈妈和婶婶(筆者的大、小两位舅婆婆)接过米马上生火煮饭......那个时候的日子就是这样子过哩......”

據說布店倒闭后,我二舅爷爷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为了全家的生计,只得下河滩运送鹅卵石挣钱。像他这样一位穿惯了长衫的羸弱书生,又已过中年,拉着一架租来的板车,怎么可能适应和短衣泥腿的人们 你追我赶挣工钱?!为了助他一臂之力,尚且年輕、沒有纏過小腳的我小二舅婆婆主动“出征”,从板车前部套一条绳索斜肩挎在胸前,跟在我二舅爷爷的板车把手一侧同速前行 助一把力,有點像河岸縴夫那樣,俗话称“拉飞飞儿”......辛劳都在其次,闲言碎语才是最讨厌的,严家二老爷靠拉板车度日,本来就够新鲜了,还有小老婆帮当家人“拉飞飞儿”,哪见过啊,所经之处都在议论、都在看......所以後來只好换成他們家的長女我琼琳表孃去帮着父親「拉飞飞儿」。

前面說家母李茂華因川医校园非常大,心疼她弟弟我五舅舅每天在各个教学楼之间穿梭赶课太幸苦,决定積攢零花錢给弟弟买辆自行车。

五十年代买一辆自行车需要不得了的一笔钱。好不容易存够了买自行车的钱,周末打算带我五舅舅去选车,也许是天意,那天家母和我五舅舅路過文殊院巷,就先進去看望我二舅爷爷一家,才发现他们的生活现状如此艰辛。拉板车挣来的钱还要付清车租后才能得到自己的收入,他们多么希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脚踏三轮车啊 ......家母和我五舅舅僅對視一眼,就毫不遲疑地把那笔买自行车的钱塞进了他們的舅舅手中 ......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