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找党
作者:张劲帆  发布日期:2011-06-10 02:00:00  浏览次数:2008
分享到:

       好亲切的一个题目,从中国大陆来的人看到这个题目都会想起小说或者电影里类似的情节:困境中的革命者历尽艰辛寻找共产党,找到了党就激动泪流。

在我们成长的那个称为和平其实并不和平的年代,我们也流了许多泪,但不是因为激动,然后我们就远远地跑到澳大利亚来了,我们想再也不用找党了。但不管我们找不找,澳洲有比中国多得多的党,组一个党就像摆一个地摊那么容易,连户外娱乐都要成立党。我们被许许多多的党包围着,却没有自己的党——代表少数民族移民利益的党,于是韩珊的一族党就把刀架在我们脖子上,我们还能不要自己的党吗?尽管我们对政治已经那么厌倦。这就好像美国有原子弹,中国也   不得不搞自己的原子弹。最近的事情更使我觉得要找党排忧解难。

      有朋友读了我最近发表在《东华时报》的短文《围墙》,便问我们这个区有没有华裔议员,我想了想,真还没有。我说如果有又怎么样,朋友说,那就找他反映情况,要他建议Council(区政府)简化房屋施工审批程序。说实话,Council与选民的利益关系更加直接,地方政府的选举对我们来说就显得比联邦一级、州一级的选举更加重要。最近地方政府议会的选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可惜我们这个区好像没有华裔候选人。于是想起我的老朋友万广华博士是团结党在Ashfield选区推出的候选人,我们早在1991年就相识了,那时候我还和我弟弟、王大文(前人权委员会副会长)一起住在革命圣地Marrickville区Illawarra路369号3单元,之所以称“革命圣地”,是因为人权会会长杨军及人权会的其他骨干常来和大文共商居留大计。“八角楼的灯光啊明又亮……”小万住在附近,也常来我们住处聊天,身为悉尼大学讲师的他是很有见识也很厚道的一个人。当年的革命领袖如今都偃旗息鼓了,搞学问的万广华却开始从政。我打了电话给他说要找党,请团结党派他到我们这个区来参选,我保证动员本区所有我认识的人投他的票。他说地方议会选举限定了他只能在自己的居住区内参选。我说,Ashfield的华人有福了,不知他们珍惜也未,我今年初才搬出Ashfield选区,受不到党的阳光照耀了。

       说到这里,想起两件事,一件是唐人街的很多商户抱怨市政府限制唐人街建筑物高度阻碍了商业发展、频繁的道路翻修工程影响了生意以及街头新设立的锣状镜子破坏了风水,情绪颇有些激昂,市长沙陀则不接受这些指责,说也拜请过风水大师。这很有些像文革中的两派打语录仗,端的有趣。另一件事是工党推出何键刚先生竞选悉尼市长,其竞选纲领之一即是正面回应唐人街商户的要求。何先生一再呼吁辖区内的选民尽早登记,珍惜表达自己意愿的民主权利,可是时间已临近选举,进行了选民登记的华人仍大大少于应该登记的人数,刨银子要紧,上酒楼要紧,下赌场要紧,拍照片上报纸要紧,不能立即产生直接利益的事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再次表现了华人的政治冷漠症。现在有机会表达自己意愿却要放弃,今后一旦吃了亏,又大叫大嚷,有理也变得没理了。

      华人如果再不学会长进,吃亏也就是——活该!

发表于1999年8月26日澳洲《东华时报》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