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教一教熊艾春同志写好“砸”字
作者:墨未浓  发布日期:2015-07-15 13:30:28  浏览次数:4055
分享到:

za.jpg 鉴于湖南省耒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熊艾春同志于2015年7月14日上午10时许赴耒阳社区网站办公室怒砸电脑,并留下字条一张,写错了“砸”字之事,本人愿意毛遂自荐,免费当一下艾春同志的“一字之师”,教一教熊艾春同志写好“砸”字。

狂言一出,我心里却没有了底。自我反思一下,自己本来也是一个错字先生,怎么还好意思打肿了脸充胖子当别人的老师呢?这不是典型的五十步笑百步吗?自己到底有半斤还是八两,自己心里最清楚。

自小就有一个念半边字的毛病,懒得去查字典,有时候竟然能够碰对了,这也得益于中国字大多情况下是形声拼读的缘故吧。这不,这一次看了熊大官人砸电脑的新闻就遇上了一个陌生字,湖南耒阳市的“耒”。“耒”这个字我是经常在读书看报的时候遇上的,顺口读来,“wei阳”,有时候也模棱两可地读成“mo阳”,幸好山东有一个莱阳,要不说不定还会念成“lai阳”呢,你说这个事悬不悬啊。这次邂逅熊大官人著名的“砸脑”事件,可不能像既往一样含含糊糊了,得弄个明白,省得让众位看官和艾春主席笑话。翻开字典一看不要紧,原来真的大错而特错了,半边字害死人,这熊大官人任职的湖南耒阳的“耒”字原来是念“lei”啊!活了这么多年,念了这么多书,写了这么多篇文章,竟然被这一个简简单单的“耒”字羞红了脸。你说该不该自己狠狠地掴一个耳光?再看那字典里的解释,这“耒”原来是古代耕犁上的木把,是一个象形字。在组词上往往与“耜”结合,“耒耜”是指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耜用于起土。耒是耜上的弯木柄,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啰啰嗦嗦这么多有“说文解字”的嫌疑,不免要让熊大官人在背后暗笑。你想一想,一个这么大的主席,还是宣传部的副部长,能不会写一个“砸”字吗?正确的分析是怒气冲天手打哆嗦,一时提笔忘字胡乱写了一个“灿”字,然后不屑一顾地问社区网站管理人员:“砸电脑的砸字怎么写?”网站工作人员哭笑不得地说:“您是文联主席,连砸字都不会写?”。那工作人员也不幽默,不懂熊主席是在用一种泰山压顶的权力气势把民主与法制痛痛快快地击落在地。你听那霸道的言语:“是我砸的电脑,怎么样!我还留个字条给你!”那咄咄逼人、盛气凌人、恃权傲物、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能不是一个“诗人”的气度吗?在网上贴了几句臭诗,网友说了几句孬话,就要砸桌子摔板凳,是什么人啊?再看主席先生大笔留言写得什么,“熊艾春怒砸社区电脑。熊艾春,2015年7月3日”。这使我想到某个电影上的场面,一个侠客手起刀落杀了一个无恶不作的歹徒,用棉布沾了血迹在墙上写道:“杀人者某某某也!”这个大无畏的气概非英雄莫属啊!如果我当时在跟前,倒要好好教一下熊大主席“砸”电脑的“砸”字到底该怎么写!也要郑重告诉先生,你搬起来的石头,砸在了自己的脸上,把自己的脸砸成了狗脸!可爱的熊大官人,尿泡尿照一下自己的熊样,脸往哪里放?夹在裤裆里都嫌丢人!

再想一想,全国有多少个像艾春同志一样的文联主席?不懂文化却胡言乱语,都是体制内享着清福拿着俸禄的官员,不光“砸”字不会写,连“人”字那一撇也拉不规范,在别的部门干了多年然后去了文联负责,到底能负起这个责吗?那些真正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有志之士却要在体制外彷徨,这个问题得要解决,亟需解决。

本来想好好教一下熊艾春同志写好那个“砸”字,看了看字典里有好多字还读不准呢。好为人师的毛病得改,马上改。要不让别人骂得狗血喷头那可怎么办?

在文章的结尾请允许我引用一下著名诗人熊艾春同志在《耒阳赞》里写的几句诗作为结语:“舞文弄墨文人事呀?吹毛求疵很不好啊!劝君不要肝火旺呀?弘扬正气才正常啊!”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