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短篇中篇

短篇中篇

迟来的忏悔
作者:马赛蘅 谭子艺  发布日期:2010-07-21 02:00:00  浏览次数:2566
分享到:
小小说
初夏,一个风和日丽的假日。位于广州番禺近郊的著名旅游景点宝墨园,上午开园不久,便有大量游人鱼贯而入,不一会就形成了热闹气氛,只见一群群由男女老少组成的家庭,一对对各种年龄的情侣以及大量来自各地的中外游客,散布在各处景点。这个占地一百多亩,集清宫文化、岭南古式建筑、岭南园林艺术和珠三角水乡风情于一体,内容丰富多样的旅游胜景,早已是遐迩驰名的游览度假好去处。
在众多的游人中,人们发现有一个年过六旬,穿着一套颇为光鲜的灰色中山装,戴着鸭舌帽和黑框眼镜的老头很特别,他左手拿着一个塑料手提袋,胸前挂着一个镶在镜框上的中年妇女的大照片,每到一处参观,总是喃喃自语说着旁人听不清的悄悄话,又不时看一看、摸一摸镜框上的照片。
他叫陈耕,是某农业研究所的研究员,刚刚退休不久,今天他游宝墨园,是为了圆亡妻黎珍的一个心愿而来的,他挂在胸前的那幅相片,就是黎珍的遗照。他今天的特殊行状,是表示自己陪同黎珍来宝墨园游览的意思,在刚刚游了宝墨湖、清平湖、荔景湾等景观后,此刻他正走到一幅巨型的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图》跟前,这是根据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用陶瓷放大制作出来的,全画长达数十米,是一幅历史风俗长卷,通过描绘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的城区、市郊和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生动地表现出北宋时代的民俗生活,不论城楼建筑、码头桥梁、郊野风光、各种车马、河流船舶和士农工商各色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色彩斑斓,十分引人入胜。陈耕边看边对着黎珍的照片轻声自语道:“阿珍,这是宝墨园的一个重点景观,它场面浩大,制作精美,被人认为是惊世之作,并已列入吉尼斯瓷雕艺术的世界之最,你生前我未能陪你来欣赏,真是一件憾事,现在带你来补课,希望你能饱览这些景色,也能理解我的心意。
随后,陈耕走到湖边的一张石凳上坐了下来,拿出一瓶矿泉水喝了几口,凝望着远处的湖光柳色出神,慢慢地在脑海里翻开了一页页的往事:算起来已有20多年了,那时他才是36岁,还未成家,他为人内向,不善交际,找对象更不会主动,这可急煞了年近古稀的老母亲,她求嗣心切,盼望抱孙盼了十多年还未如愿。后来几经周折,才有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叫黎珍的30岁的小学教师,并急急撮合成婚。但由于婚前两人并未经过深入了解,没有感情基础。陈耕为人古板,书生气重,成天埋头工作,与土壤、肥料、作物生态打交道,不谙人情世故,又不会呵护妻子,日常生活显得单调、冷淡。而黎珍性格比较活跃,但自尊心强,对伴侣要求过高,也过惯了独身生活,虽然背后有人说她是“老姑婆”,她也觉得无所谓。与陈耕结婚不久,她就觉得陈耕为人窝囊,缺乏“人情味”,婚后生活没有多少乐趣,感到很不满足,所以显得郁郁寡欢,便把心思放在教学工作上,对家庭生活淡然处之。如是过了几年,情况也无大变,陈母因抱孙心切,整天嘀咕着,埋怨黎珍不给她生个孙子,进而怀疑她是石女,患有不孕症,这难免让街坊邻里传些风言风语,黎珍偶有所闻,更加反感。
有一次,黎珍被学校派去外地参加一个教师短期进修班,在学习过程中,她认识一位叫程仁的老师,这程生思想开朗,性格活跃,能言善道,喜欢与别人交谈,天南地北都可以扯上话题,黎珍与他很谈得来,从课堂教学谈到家访体会,分析学生性格;从社会形势联系到家庭状况,人生感慨……
黎珍有写日记的习惯,这天晚上,她很兴奋,把与程仁的谈话情景写到日记本上,还加上评语道: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彼此能够经常交流、沟通,心情就会开朗,生活也会充满乐趣,如果我的丈夫也能这样开朗活跃,生活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沉闷了,那该多幸福啊……
学习班结束,黎珍回到学校上课,回到家中生活,一切恢复常态,又显得默默无言。
一个周末的晚上,黎珍正在房间伏案备课,陈耕突然走进来,颇有点气势汹汹地嚷道:“你这次到学习班去收获很大吧!”黎珍说:“还好,大家交流了经验,扩大了眼界。”陈耕话中有话:“不止这些吧,还有更重要的收获吧!”黎珍听了一怔,一时未明他的意思。问道:“你说什么?”陈耕说:“不要装了,你这次不是结识了新朋友了吗?那个程仁不是你的新相好吗?!”黎珍被他这么一说弄懵了,半晌才定过神来。她机灵地想到:陈耕偷看了她的日记,误会她已经勾搭上程仁了。这使她无名火起,她生气地斥责道:“你偷看了我的日记,你侵犯了我的隐私!”陈耕辩解道:“看看自己老婆的日记,算什么侵犯隐私!”
黎珍正在气愤上头,继续骂道:“你还污蔑我去找情人,有人像你这样封建的吗?与男人谈谈心,拉拉家常就是找情人吗?人家早已有家有室,孩子都读中学了,亏你能胡思乱想!”
陈耕疑云未消,继续自嘲似的辩解道:“你暗指我是没有思想的动物,说你在生活中没有乐趣!”
黎珍乘机驳他:“你整天木木独独,像个古老石山那样,你不关心我的思想,不关心我的生活,我能有什么乐趣!”
吵了这一架后,夫妻俩再也不说话。当晚睡觉,黎珍恨不得分房、分床而睡,但房只有一间,床只有一张,于是,两人只好“颠头倒脚”,一个头向南脚朝北,一个头向北脚朝南地熬了一夜。
陈耕想到这里,真是后悔不已:当时看了她的日记,本应反省自己平时对她关心不够,夫妻间缺乏沟通,但自己反而责怪她找情人,真是太伤她的心了。阿珍,我对不起你啊,你平时闲静少言,一心扑在教学上,多少学生毕业后还常来探望你,亲切地叫你黎老师,我怎么就看不见呢……
自那次吵架后,陈耕与黎珍觉得彼此的距离更远了,虽然还同食同住,但是,埋头更多,说话更少了,双方都感到无奈,连“房事”也提不起兴趣来,老母亲“抱孙”的希望更没影儿了。
终于,在一个除夕的晚上,吃完“团年饭”后,黎珍冷静、沉着地向陈耕提出:“老陈,我们性格不合,感情不和,做了这么多年夫妻,大家都没有快乐过,与其这样下去,不如大家分手吧!”陈耕感到愕然,但思索了一会后,也心平气和地说:“阿珍,我也有同感,我不懂得做丈夫,这样的日子过下去,确是没有什么意思,还是大家分手,好好地集中精力做工作吧!”
双方都没有想到这么顺利就达成一致,于是,两人当晚就草拟了离婚协议,待春节假期一过,由陈耕拿回研究所请领导审批,那时候人们还习惯把离婚的事先告知单位领导,然后去婚姻登记处办手续。
年假过后刚上班那天,陈耕拿到了经领导审批同意的离婚协议书,并把它装进了手提包。说来凑巧,当陈耕挤进公交车准备回家时,手提包竟被小偷偷走了,那张离婚协议书也不见了。
回到家中,陈耕把这事向黎珍说了,心想,事情发生得如此奇妙,难道命运暗示我们不该离婚么?黎珍也觉得这事奇巧,心中酸酸的,一时也不置可否,最后他们也达成一致:既然命运之神这样捉弄我们,此事也就暂时放一放吧!
平淡的日子继续着,不觉又过了半年,黎珍的学校安排教师作年度体检,在血液检查中,黎珍被怀疑患有癌症,随后经过反复检验,果然证实她得了晚期肝癌,难怪她近来面黄,消瘦,无胃口,有痛感,这一打击,真是晴天霹雳。
在黎珍住进医院治疗期间,陈耕一反常态,出奇地关心起黎珍来,不但频频到医院探望,还买去价钱贵的水果、食物,又送鸡汤、肉汤、鱼汤,还有灵芝茶等补品。他仿佛意识到,黎珍得这病,是与她长期心情不好,精神压抑有关系的,自己作为丈夫,也没有好好地给过她什么快乐,这是自己有责任的。她现在得了这种重病,唯有多些关心她,安慰她,希望她能够早日痊愈,以减轻自己内心的愧疚。
然而,事与愿违,黎珍的病情日益向坏方面发展,因为是晚期才发现,按照目前医学界对付这种绝症的本领,恐怕治愈的希望甚微,她越悲观,病情越急转直下,还不到半年,便与世长辞了。
陈耕回忆起这些日子,内心不胜悲戚。他还记得当黎珍离世之时,他想起她曾说过,她一生都没有穿过皮鞋,全是穿布鞋、胶鞋,这一则是习惯,二则也为了省钱,所以临与黎珍遗体告别前,陈耕赶到鞋店买了一双皮鞋给她穿上,但这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他越想越唏嘘不已。
现在,离黎珍过世已整整一周年了,几天来陈耕脑海里不断浮现着黎珍的身影,又想起一幕幕的往事。他想到,黎珍曾经几次与他谈到想去游览一次宝墨园,但自己都因为各种原因推来推去,终未能成行,多么遗憾啊,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都不能满足她,我还像一个身为人夫的人吗?为此,他思前想后难过了几天,最后决定今天亲自挂着镶在镜框上的她的遗照,陪她畅游一次宝墨园,让她好好地补偿一下。陈耕也考虑到,他这一举动可能引起一些游人的好奇、围观,但他决定顾不得那么多了,心灵上的欠债总是要还的,这样做,也许会使自己的感情好过一些,也让黎珍的在天之灵能得到一点慰藉。于是,他有了今天的行动。
接着,他又带着黎珍的遗照再游览了玫瑰园、荷花池、紫竹林等景点,这时他觉得有些累了,便去到比较幽静的兰圃,选了一处少人到的地方坐下来休息,他又喃喃自语地对着黎珍的遗照说:“阿珍,今天我陪你来游览宝墨园,希望能补偿你的心愿,你在世时我未能满足你的要求,现在想起来十分后悔,希望你能原谅。”说着说着,不觉悲从中来,拿出手帕揩着眼眶里涌出来的泪水,这时,他眼前周围的景物慢慢地模糊了……在冥冥中,突然出现了黎珍的身影,只见她微微含笑地说:“老陈,你的心意我知道了,我很感激你有这样的诚意对待我,我们过去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我自己也有责任,不能完全怪你,不过,我们改变得太迟了,过去的事情已无法挽回了,我已无力去改变一切,而你还活着,还要面对生活,我希望你能昭告世人,做夫妻不要像我们这样。夫妻的关系一定要双方努力去维护,一定要有柔情,有恩爱,有信任,有谅解,还要有欢乐,而且要在有生之年及时理解,尽早实行,才不致枉过一生。如果等到人将死或已死去才来做,还有什么用呢?比如,我病危时你送来的食物我已吃不下,我死后你买来的皮鞋我已用不上,你今天带着我的照片来游宝墨园,我也什么都看不见,所以,迟来的忏悔是没有用的!但是,对你的真心忏悔我还是感动的!”陈耕默默地听着,频频地点头,不知不觉地,他的泪水已滴湿了黎珍的遗照……

上一篇:小蜜蜂
下一篇:情陷维拉坞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