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性化的曙光
本文题目中“崭新”二字,来源于笔者前半生与后半生所闻所见的对比。与40年前相比,中国已经发生某些彻底的变化。所谓彻底变化,是指不可逆变化。1976年以前那种阶级性至上,萧煞人性的状态已经难以维系。而人文关怀的理念好似一艘山寨版的破冰船,把半个世纪形成的坚冰教条,划破得再不可复合。
笔者60年代曾在北京读书5年,深知天安门广场是“与人斗”的中心打擂台、点将台、和出师台。然而今,“凤去台空江自流”。除了长安街和国旗广场还可作为阅兵场地外,其它大片空地已经被花园和花坛占据。这一人性化的变化是一系列变化的象征。
这些变化的例子很多。比如,各省市地区对居住条件的现代化形成了共识。从单位集资房到住房公积金辅助下的商品房,住房条件不同步地变化过两次到三次。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大部分城镇居民都住上了集资房,其中越来越多的人住上了小区房。这些住房区域的绿化、卫生、保安、交通、和各种宜居条件都是百年来最好的。
这几年,笔者回国期间曾经过高速公路和高铁系统到过16省和数十个一二三线城市。沿途所见农村人口的住房也完全被更新。不说城郊农民的住房可能比城市人口还要好,就是高铁路过的内域农村,再也难以找到那种“被秋风所破”的茅屋了。中国人口13.6亿,其中6.9亿城镇人口,6.7亿农村人口(2011年数字)。从2007年到2011年,仅四年间城镇人口增加了一个亿。笔者走马观花所见各地城乡居住条件的变化,很好地诠释出一个事实,人民大众正朝小康生活的方向稳步行进着。“下马看花”也有,笔者每次回老家,都是住在亲属的工人住宅。30年来,亲属的住宅变化过两次到三次。最好的已经住到相当于四星级的宾馆式公寓,周围是有员工打理的花园,地下是车库。
人性化更重要的例子,是群众化的,大范围的人整人的风气和操作再也不见了。这40年来,虽然文革并不被公开和大量提及,但“过来人”一代代的街谈巷议和潜移默化,已经使得“人整人”的作为不得人心,成为过街老鼠。本人所在的兵工厂住区,个别爱发闹骚的工人“刺儿头”,街道和工会乃至党支部都花费大量人力耐心对其劝说。干部中粗鲁一点儿的还受到批评。包括城管在内的掌权人胡乱整人的事件并不普遍,而且曝光率很高,涉事者被惩处的机率也很高。这种社会性的人为关怀,与几十年前那种阶级斗争相比,的确是一种天翻地覆的变化。
笔者看社会是看原则,看方向。有了人性化的原则,又有一个不断进步的方向,这就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就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国家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