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雷锋精神是作秀吗?
作者:林别卓  发布日期:2017-05-11 11:05:10  浏览次数:1493
分享到:

雷锋精神使千千万万个雷锋涌现了出来,使整个社会不断地向上向善,使共和国跨过了一个坎又一个坎,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我们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青少年,都曾经在不同程度上受过雷锋精神的熏陶,多少获得成长做人的正能量,对此我们可不能忘本啊。

令人惊讶的是,有一位署名“非智”的西澳作者写了<善,乃人之本性>一文(2017年4月21日大洋时报),诽谤雷锋,攻击学习雷锋运动,口出如此之狂言:“我就觉得雷锋是在作秀,而以一个作秀的人为榜样,要全国人民来学习,学习的结果,就是人人找机会做点好事,然后迅速地让人知道,以此作秀。”雷锋是五十年前新中国出现的一个跨越时代的模范英雄人物,他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自己只活了短暂的二十三岁,这样伟大的人生是作秀能做得出来的吗?在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人民持续不断地学习雷锋好榜样,使“人人都找机会做点好事”蔚然成风,这不是很好吗?怎么能把做好事说成是作秀呢?

为了让今天年轻的读者们能够感受一下雷锋当年生活的氛围,同时为了用真凭实据来驳倒诽谤者,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二段雷锋日记(1960至1963年)吧。

照顾一个老太太的故事。“六月上旬,我因公外出,在沈阳火车站乘车回抚顺,早晨五点钟,到了上车的时间,背着背包刚走近天桥,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背着大包袱,走几步歇一歇,很吃力,我急忙赶上前去,帮助老人背起背包,搀扶她上火车。老太太累得满头是汗,喘了半天气,才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孩子,大娘忘不了你呀!’上了车,人很挤,我给老人找了个座位,自己就站在老人的身旁。

火车开动了,因为我没有吃早餐,肚子饿了,我拿出在车站买的两个面包,送老太太一个。她接过面包高兴极了,忙说:‘你这个当兵的,真好,我见到儿子叫他写信给你们首长’。老人说她从山东来,到抚顺去找儿子,但又不知儿子的住处。她掏出一封信叫我看,记得上面写的地址是‘抚顺高某某信箱第四宿舍’。这个地方我当然不知道,但为了使老人安心,我就说:‘大娘,你莫急,有地址就好办,下了车我帮你找’。六点多钟到了抚顺,我把自己的背包存放在车站,背上老人的背包,领着老人四处打听,走走停停地快九点了,终于找到了这个某某信箱原来是个

保密工厂。老人见到儿子,高兴得满眼是泪,说:‘儿呀,要不是这位军人同志帮娘找,今天难得见你’。临走时,他们母子二人千感谢万感谢的,送我出很远。我本不想汇报这件事,因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谁知,那老人的儿子果真给部队写来一封信,请求领导表扬这位不知名的战士,那天我回连(队)晚了三个小时,躺也躺不住。”看到了没?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不想张扬出去,不让人知道自己姓甚名谁,难道这是作秀吗?

节约二百元钱的故事。“我从小受的苦,是永远不会忘记的。部队首长经常教育我们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是背叛。我们国家不富裕,还有困难,一定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我每花一分钱都很自然地联想起过去的生活,告诫自己不能忘本。春节,我只花了二角五分钱理发,别的钱分文未花。同志们说我的袜子不像样子,应该换双新的了,但我补了又补还照样穿着。七月,我去参加军区工程兵体育运动大会,天气热得很,不少同志都跑到场外去买汽水喝,我也想买一瓶,掏出钱往外走,发现那里有自来水管,我又把钱收起来,上前拧开水龙头喝了个够。我这样做,有的同志说我是小气鬼,太熬苦自己了。我是想,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国家有困难,大家来分忧,就要一点一滴地做,这不是小气不小气的问题。每个月发六元津贴费,我只留五角钱零用,余下的都储蓄了。入伍半年多,

节约了三十二元,加上我在工厂节约的工资,储蓄了二百多元。支援人民公社和辽阳灾区,就是用的这笔钱。-------做这种事,自己应该做的事,本不想叫领导和同志们知道,因为党的恩情我永远报答不完。谁知事后公社党委和辽阳市委给部队来信表扬我,使我很不安”。看到了没?又是“自己应该做的”,受到表扬反而感到不安,难道这是作秀吗?

雷锋有一句名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说明了他始终把为人作为自己生命的价值体现,帮助别人是自己应该做的,是诚心诚意的,

而不是出自某种私心、交换意识和屈于某种压力的,是不应寻求回报的和被表彰宣扬的。这就是雷锋精神,这种精神已经超越了古今中外那些旧的乐善好施者的思想境界,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

非智先生到底是根据什么样的理论去判断雷锋精神为作秀的呢?他是根据古代<三字经>上“人之初,性本善”的教条,认为助人的善举“是人的本性,是不需要大圣人、大理论家或伟人来给予教诲,更不需要在党报国报上,大张旗鼓的一通理论来教育全民才能达致的。”原来这位先生是反对向善(或善良)教育的,因为善是人的

本能,不学就会,不需教育的。他还以在澳洲的所见所闻为例说:“在澳洲这么多年,感受最深的是,一旦在路上遇到困难,就有人热情相帮,这些相帮的人既没有学过雷锋,也不知道还有什么雷锋精神,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本性,是一种人之常情。”

你有没有搞错?人在娘胎里时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而是在出生之后受到社会的濡染而逐渐地有了善性和恶性的。不过,社会在正常的状况下是正气压着邪气的,人在正常的状况下是善性压着恶性的,这里面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社会文化教育和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澳大利亚的社会道德水准很高,助人为乐是家常便饭,其道德风尚使我们很多人都受益匪浅、感同身受。可是,倘若有人以为这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结果而与澳洲的教育无关,那就是对澳洲国家的不敬,就是吃古不化的迂腐表现,

非令人笑掉大牙不可。中澳两国在助人为善方面的教育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中国比较注重发挥助人为乐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澳大利亚则比较注重对青少年同情心和善良意识的培养,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同质和互补的,应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非智先生以澳洲的助人事例去否定中国的雷锋精神是十分荒谬的。

当然,好人并非总是一个模式。好人常有,但雷锋式的好人不常有。雷锋并不出现在有人念想美食解馋之时,而是出现在有人断炊饥饿难忍的危难关头;雷锋并不出现在有人疗养身心等待亲朋献花送礼之时,而是出现在有人昏迷跌倒在地需要火速救扶的生死一瞬间;雷锋并不出现在有人需要大款捐助以济贫脱困之时,而是出现在有人需要一臂推力以跨过悬崖险滩的关键时刻。

现在有一道难题尚不得解:假如有某一个人在得到雷锋解囊相助后却反诬雷锋“作秀”,你猜猜,雷锋会如何应对?有意解答此难题的朋友,可以从雷锋日记或雷锋故事中找到依据,然后参与有关报纸的讨论。拜托了。

2017年5月7日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