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竹林听雨
作者:金笛  发布日期:2017-10-26 04:45:17  浏览次数:2357
分享到:

竹子是使我魂牵梦绕的一种植物了,以前在崇明岛上每家每户宅后都有一片竹林,它我想起了苏东坡的名句:“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且竹笋是我最喜欢的食材之一,而用竹子做成的乐器笛子,我曾经也喜欢听,曾买过很多蝶片在家独自的欣赏。小区里有人吹笛子我会放下任何事情专注的倾听,觉得不过瘾还会循声而去。如果远处传来流水般的江南絲竹声,梦中的人间天堂就会在脑海中时时的浮现。

斑竹一枝千滴泪 上古时候,尧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女英,二女儿叫娥皇,姐姐长妹妹两岁。女英和娥皇都长得俊秀,贤惠善良,尧王很喜欢他的两个女儿。尧王选贤让能,选虞舜为继承人,并将两个女儿许给舜为妻。舜在帮助尧王管理国家大事期间,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尧王死后,舜竹子制作的工艺品帝即位。南方的“三苗”部族(现在湖南),多次在边境骚扰,舜亲率大军南征。娥皇、女英也跟随同行,留住湘水之滨。大军征战南进到苍梧,舜王不幸病死,葬在九嶷山下(后人把这个地方叫做零陵)。娥皇、女英接到噩耗,痛哭不止,一直哭得两眼流出血泪来。泪珠洒在竹子气上面,染得竹子满身斑斑点点,成为斑竹,后来,姐妹二人投水而死。人为纪念娥皇、女英,在湘水旁建立庙宇,名为黄陵庙。传说她二人都做了湘水女神,娥皇是湘君,女英湘夫人。她们的墓在衡山上面。二妃死后,湘水出口处的洞庭湖君山出产一种竹子,竹子上面有斑斑点点紫晕的玟痕,传说为二妃的血泪所化而成。人们将这种竹子起名“斑竹”,又名“湘妃竹”。毛主席的诗词中“斑竹一枝千滴泪”,就是说的这个故事。

我喜欢陆春龄的笛子演奏,他演奏的作品,音色淳厚圆润 纯净甜美,表演细腻,气息控制功力尤深。并能自如地运用颤音 震音 历音 打音等润饰曲调。创作笛子曲目有《今昔》、《喜报》、《江南春》、《工地一课》、《练兵场上》等,整理的笛子曲有《鹧鸪飞》、《欢乐歌》、《小放牛》、《中花六板》等,都已成为笛子的保留曲目。不论在笛子演奏的领城或是在整个中国乐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越过半世纪的笛子教授生涯及艺术实践形成其独特的流派典范。其演奏在气口之精微、指法之奥妙、音色之浓郁,普为国内外乐坛及知音所尊崇,尤其在江南丝竹上,广蓄并纳,独树一帜的体系堪称笛界的一代宗师。被海内外誉为"中国魔笛"。

我在文革时曾住在上海武夷路花园洋房内,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时都会听到钢琴和笛子的演奏,楼下是一位钢琴家,他的琴声使我彻夜难眠,而隔壁一幢楼内有一位音乐青年小伙,长得特别帅气,吹得一口好笛声,常常带我进入如梦如幻之境。我也曾自己买过几支笛子学着吹,但终因技不如人沒得收获。

中国的竹编艺术,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编织艺术。竹的精神、竹的风韵、竹的素雅`,显示了中国光辉灿烂的民间文化,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情操和风采。尤以中国的竹编艺术最为令人瞩目。一根根竹子,一条条竹篾,经过匠人们的巧手变成具有观赏性或实用性的艺术品、生活品,源于四川眉山的竹编技艺,早已经被列为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走进川派竹编传承人程丽在上海的工作室,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随处可见竹编的痕迹。在工作室的角落,一幅乍看是光面的卷轴异常引人注目。程丽说,这是竹丝隐形佛像,集合了挑、剖、压、拼等所有竹编工艺的精粹,因手法不同会有凹凸感,在光的折射下才能看到编的图案。据介绍,这幅长53公分、宽32公分的竹丝隐形佛像,是她在100斤竹子原材料上,取用了10克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丝,并花费了两个月精心编织而成。值得一提的是,程丽还以星云大师独有的“一笔书法”为参考,制作出《光照大千》竹编佛像作品,并赠送给星云大师。

程丽随手拿出另一幅观音像,也是竹编的。这幅竹编观音像,呈坐姿,边缘装订精细,每个部位的竹丝宽细一致,观音像旁边是一段经文,粗看是笔写上去的,细看原来也是用黑色和本色竹丝相间而成。“竹编作品选料讲究,在众多的竹子中只选取特有的慈竹,而且必须是竹节在80厘米以上,表面无刮痕的一年青状竹。一般100斤竹子经数十道独特的工艺处理,制作成的竹丝仅重1两左右”,程丽说,剥出的竹丝细如发丝、薄如蚕翼、不腐不蛀、永不褪色。 程丽说,她一般选取名家书画,采用挑、压、破、拼等编制技艺,与书画作品神韵奇妙结合,成为中外人士的收藏佳品。

竹有凌云之志,也有隐逸之风。在山水人文中,竹象征着高风亮节,更是不可缺少的文人雅客伴侣和精神家园。竹林深处皈依山水褝院,也许才可抵达太虚幻境。将竹的情怀种植在心间,在翠色与山峦之间放下世界的所有束缚与牵挂,漫抚心灵的琴弦,奏一曲悠悠淡泊的流年和岁月。  

江南的竹林是江南繁华的缩影和旧梦,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卷,那些沉睡在夕阳下的陈旧老宅,余辉撒落在竹林之中,仿佛有一段素淡和从容,遗忘在江南的某个古镇上。`目光有时被怀旧的时光所浸染,清风拂过竹林的每一个瞬间,都象在寻找循世的隐者。

历史上有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之名的由来,学界存在争议。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文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东),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一般认为"竹林七贤"之名与"集于竹林之下"的竹林之游有关。

传统说法认为"竹林"位于嵇康在山阳的寓所附近。嵇康与其好友山涛、阮籍以及竹林七贤中的其他四位常在其间畅饮聚会,因而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这种说法见于《晋书·嵇康传》及《世说新语·任诞》竹林七贤条。

陈寅恪认为,"竹林七贤"的活动地方实际上并没有产"竹林",竹林七贤是先有"七贤"而后有"竹林",七贤出自《论语》中"作者七人"的事数,有标榜之义。"竹林"之辞,源于西晋末年,佛教僧徒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乃托天竺"竹林精舍"(Vlenuvena)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竹林七贤"。

郑板桥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有一种动物离了竹子不能活,它是大熊猫,我们的国宝。长隐竹林,终身无悔也。竹子是大熊猫最爱吃的食物,约占食物总量的99%,大熊猫每天大约食竹子25公斤左右.目前大熊猫栖息地内,大熊猫主食竹类达9属40余种左右.大熊猫以竹子为生,除了能够消化,吸收竹子细胞内含物质外,由于缺乏微生物的消化能力,只能利用一部分半纤维素,排出竹节外形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种独一无二的消化营养方式,无论是食肉动物还是草食类动物都很难见到。

中国名茶竹叶青产于峨眉山。峨眉山是我国重点风景旅游区之一,山门上“天下名山”四个大字是郭沫若所写。历代文人都赞美峨眉之秀丽,唐代诗人元稹有“锦江滑腻峨眉秀”,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三峨之秀甲天下”的诗句。峨眉山山势巍峨,峰峦挺秀,林木苍翠,云海连绵。竹叶青茶与佛家、道教的渊源甚长。茶之兴盛,随世而进。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因为长时间的坐禅容易使僧徒们疲倦、困顿,而茶因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因此成为最理想的饮料。峨眉山茶早在晋代就很有名气。据《峨嵋读志》载:"峨眉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水寺后的绝顶处产一种茶,味初苦终甘,不减江南春采。"佛文化中凝铸着深沉的茶文化,而佛教又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更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具神韵。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茶道的灵魂。品茶无我,我是清茗,清茗即我。高境界的茶事活动,是物我两忘的,一如庄周是蝶,蝶是庄周。而竹叶青正是这清茗之。

今天的峨眉名茶竹叶青是在总结峨眉山万年寺僧人长期种茶制茶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竹叶青的命名,尚有一番来历。1964年4月20日,陈毅一行途经四川,来到峨眉山时,在山腰的万年寺憇息。老和尚泡了一杯新采的竹叶青茶送到陈毅手里,一股馨香扑鼻袭来,陈毅笑盈盈地喝了两口,味醇回甘、清香沁脾,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劳倦顿消,连问:“这茶产在哪里?”老和尚答道:“此茶是我们峨眉山的土产,用独特工艺精制而成。”陈毅又问:“此茶啥个名字?”老和尚答:“还没有名字呢!请首长赐个名字吧!”陈毅推辞道:“我是俗人、俗口、俗语,登不得大雅之堂。”经老和尚再三请求,陈毅高兴地说:“我看这茶形似竹叶,青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从此与中国美酒同名的峨眉竹叶青茶,有了自己的名称。

中国名酒竹叶青酒远在古代就享有盛誉。当时是以黄酒加竹叶合酿而成的配制酒。梁简文帝肖纲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北周文学家庾信在《春日离合二首》诗中有:“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的佳句。《水浒》中写道:“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可见,竹叶青,很早以前就成了宫廷御酒。 现代的竹叶青酒用的是经过改进的配方,据说这一配方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著名医学家傅山先生设计并流传至今的。傅山先生关心民间疾苦,精通医道,他寓良药于美酒,使竹叶青酒成为今天名冠全球的佳酿。在所有名酒中,竹叶青酒是最古老的带有传统药酒特色的药酒了。几乎历朝历代都有生产,为当时之名酒。该酒色泽金黄、略带微绿;有药材形成的独特而悦人的芳香;口味甜绵、微苦温和,饮后香甜爽口,无刺激性;酒度为45度。此酒为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出品,是以汾酒为酒基,配以广木蚝、紫檀香、公丁香等十余种名贵药材和洒南竹叶,经浸泡等传统工艺,辅以科学勾兑技术,而制成了汾酒齐名的中国名酒--竹叶青酒。该酒是有养血、和胃、消食、除烦等功效。常年适量饮用,可以调和脏腑、疏气养血、消火消痰、解毒利尿、健脾滋肝。不仅可以保健身体,还可以防治关节炎、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该酒远销欧洲、东南亚、日本和朝鲜等国,并获得国家优质产品奖中的金奖。

历代文人墨客对竹叶青酒多有赞誉。例如:西晋张华写道:“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酿。”南梁简文帝诗中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名句。北周文学家庚信写道:“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唐代大诗人杜甫可谓阅历游历丰富,喝了竹叶青酒,吟道:“崖密松花熟,山杯竹叶青。”《水浒传》中多处提到饮用竹叶青酒,如:有“野店初尝竹叶青”、“三杯竹叶穿胸过,两杂桃花飞上来。”诗人边品竹叶酒,边弹琵琶,兴致勃勃,是何等美妙啊!可见,杏花村竹叶青酒,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成了著名的珍品。

在唐朝,初唐诗人王绪在《过酒家》诗中赞:“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一代女皇武则天赋诗《游九龙潭》:“山窗游玉女,润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白居易有诗云:“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骆宾王有“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宰相诗人李峤有“临风竹叶满,湛月桂香浮。”就连佛门中的大书法家怀素最爱喝的也是竹叶酒。与李白、杜甫同一时期的任华在《怀素人草书歌》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樽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癫狂。”唐肃宗李亨对平叛“安史之乱”有功的车马大元帅郭子仪封为“汾阳王”,以满足他酷爱喝竹叶酒的嗜好。可见,竹叶青酒在唐朝得到重大发展,名气之大,流传之广,一派繁荣景象。

竹叶青酒,与汾酒同一产地,属于汾酒的再制品。它以汾酒为原料,另以淡竹叶、陈皮、木香、檀香、砂仁、山柰等十余种种中药材为辅料,再制而成。竹叶青酒,颜色金黄碧翠,有晶体感,酒烈度不大,饮后使人心舒神旷,且有润肝健体的功效。竹叶青酒具有和胃、除烦、消食的功能。药随酒力,穿筋入骨,对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和关节炎都有一定的疗效。通过国家卫生监督检验所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经过严格的动物和人体试食实验得出的科学数据,进一步证明,竹叶青酒具有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改善肠道菌群,润肠通便,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历史上列为"宫廷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蛋白质19.4%、脂肪2.6%,碳水化合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其对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保健作用。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鹅蛋黄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可能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有一次去原邓小平贴身保健医生纪本章教授他的寓所《翠竹斋》拜访,讨得一幅书法作品(笛声飞扬)现悬挂于我的书房,后被自己取名《笛声斋》。这幅字对于我来说可谓宝物一件了。大凡看书看累了,抬头默黙凝视一番,也就倦意顿消。写字写累了,细细品味一下“笛声飞扬”四个字,也体会到“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之中。其实我对书法艺术纯属门外汉,记的在北师大工作时,有一次陪童庆炳导师(莫言的老师,文学泰斗)一起去看启功先生,启功是书法大师,两位大师级人物都住在校园内,所以可以经常的拜访交谈。那一次启功先生送了我一幅字,现仍在北师大的一间仓库里。“回味竹叶青茶,尤其宜于老年。人到一定年龄之后,沧桑横流,风霜阅尽,岁月磨励之后,世事从头数来:或辉煌归于平淡,或浮躁化为宁静;岁月的沉积如窖藏的数十年的陈酿,味浓而香洌。我忽然想起了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我喜欢在雨中听竹,听雨滴拍打竹叶沙沙的响,想象那瓦屋二三落,翠竹四五丛,门前溪水潺潺,屋后远山悠悠的田园的景象,远处墙上斜挂一根竹萧,它还没有参与进来,这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会,给寻诗的雅客和孤独的旅人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雨中听竹知秋意”,很有诗情;“仲夏竹林读书声”也有画意。江南的竹林收藏悠远的时光,固执地坚守一方宁静的家园。。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