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总结人生
作者:张镭  发布日期:2018-02-17 00:34:20  浏览次数:1771
分享到:

做工作需要总结,这是单位的惯例。我怕写总结,觉得自己最不擅长的就是这种文体。但由于我在报纸上发过几篇豆腐块式的小文章,单位便把写工作总结的任务交予了我——我说的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的事。第一次写工作总结,几乎绞尽了我的脑汁,才勉强凑够领导规定的字数。交给领导那天,领导笑着说:“不错!不错!速度满快的嘛!”领导边吞云吐雾,边眯缝着眼睛审读我写的工作总结。

我坐在领导办公室的沙发上,心里直打鼓。我知道领导是不满意的,因为他老皱眉头,脸色也由刚看总结时的晴朗渐渐转入阴郁。那时还没有“霾”这一说,若有,他脸上的表情便相当于这个“霾”字。

果不其然。领导放下工作总结,摇摆着他那颗大脑袋,说:“看来你不懂得该如何总结工作。我们一年来做了那么多工作,虽然你没遗漏一个,但基本是简单的罗列。同样一项工作,会写的人能写成花一样,能写得让上面的领导过目不忘。我们要的是这样的写法。你太年轻了,不懂得三分工作,七分写的道理。不客气地讲,你愣是把我七分的工作,写成了三分……”

这之后,领导再也没安排过我写工作总结。

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所在单位的工作总结,出自一个参加工作刚3年的年轻人之手,这个年轻人从外单位调至我们单位不到一年。看了他送来的工作总结后,我非常感叹!感叹这一代人真比我们那一代人聪明,脑袋瓜子好用。尤其令我佩服的,是他的想象力。但当我这样夸赞他时,他却笑了起来——“什么想象力,从网上抄来的!”

我颇惊诧!他却淡淡地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其实,抄得最厉害的还是工作总结、领导讲话这一类的东西。”

他看我“少见多怪”的眼神,又继续说道:“抄也需要技巧。只抄一家的,就未免太不动脑子了,要想抄得好,抄得巧,又抄不出破绽,抄不出雷同,就要把好几个地方的东西都看一遍,从山东那一家抄一段开头,从山西那一家抄中间一段,再从海南那一家抄一个结尾……”

他去门外接了一个电话,回来后问我:“这总结可以吧?”我说:“可以,可以!你真会抄——不,你真聪明,真有本领。”

他没有露出一丁点的不好意思,而是说:“头一年写工作总结,认认真真,把单位所做的工作一五一十写了个遍,结果把自己搞得很辛苦,却不讨领导欢心。后来,开会时与同行在一起,他们说我傻蛋一枚,几杯小酒下肚,他们就把经验传给了我。甭说,第二年开始,我写的工作总结就令领导高兴、满意了。”

工作该如何总结,我非常惘然:是实事求是地写,还是想象力丰富地抄?是让领导欢心好,还是像我那样让领导眉头直皱好?

工作总结的事,我现在是直接地不关心它了。因为,那是秘书的事,那是一把手的事。秘书对一把手负责,让一把手高兴,他这个秘书就称职了,也就有升职的希望了。一把手高兴,则是为了让他上面的一把手高兴,只有让他上面的一把手高兴,他的升职才有希望。中国的官场大约就是这样:只对一把手负责,只让一把手满意和高兴。工作总结这玩意,好像就是写给上面的一把手们看的。

不关心工作总结这事,缘于我对它的厌恶。但厌恶归厌恶,工作总结这种事还是会一直写下去的。何况,厌恶的也仅我一人而已。

想想满诡异的:我极厌恶的东西,却让我联想到了人生。——做工作需要总结,做人是不是也需要总结呢?

所有的人都会说:要!但所有的人却从未总结过自己。需要指出的是,我这里所谓所有的人,是指像我这般的人,名人不在此例。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名人有自传,那是他自己写的“总结”,还有别人为其写的“总结”——叫某某某传。

也就是说,做人只有做到名人的份上,才有资格总结自己。

名人的确有资格总结自己,因为就某一方面而言,他们是有成就的。但名人的自我总结,会不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至于别人代他总结,我就总想到一把手的心态。

了解一些名人的成长轨迹,没什么害处。但是,倘若认为他人的轨迹便是你的轨迹,那就危险了。我的意思是,他的东西你学不来,也不必学。人生是不可复制的。若真想让你的人生放一点光芒,你只能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人生。

人生需要总结吗?需要。但为何我们不去做这件事情呢?很简单:我们认为自己没啥好总结的。毕竟,我们太平凡。

是的,我们的确太平凡了,平凡到就连我们死了,彻底地离开这个世界了,也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会给我们开一个追悼会,念几句悼词。我们从来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去。

你一定要忍不住了,要责备我了:“谁说我们从来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去?哪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哪一个声名远播的名人们,在他们远去时,其追悼大会不是隆重的?给他们写的悼词,不仅广播电视有声,还要在报纸杂志见字。他们来时静悄悄,走时可是热闹闹啊!”

我理解你对我的责备,但我要对你说:“你说的话很真实,但你说的不是你,不是你们,也不是我,不是我们。”

你,你们;我,我们都是走时不热热闹闹的人。我们没有那个资格。这个世界的奥秘我早就发现了,只不过我没跟你讲罢了。什么奥秘呢?说出来你别忍不住,你别过于刺激——这个奥秘就是:这个人的世界,其实只是大人物们的世界,是名人们的世界。除此之外,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陪衬。

我的孩子尚小时,问我:“什么是悼词?”我略加思索,对她说:“悼词就是这个社会对一个人的人生总结。”

说完这句话,我就在想:生而平等的人,为何有的人能够享受社会给他的人生作一个总结,为何有的人则不能够?悼词是一种待遇吗?只有做了官,只有出了名,才配享这一待遇?

如果有人正是这么想的,那我则要正告他:这是个错误的想法。之所以敢于这样“狂言”,就在于我知道中国有一个张思德,这个人是个老革命,他一九三二年就参加革命了,还长征过。但他并没有做过官,他只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一名战士,他死得也不壮烈,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碳窑崩塌而牺牲。

但这样的普通革命战士,当时的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却为追悼张思德专门召集一个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他们请来了毛泽东,毛泽东发表了一个演讲,那个演讲很出名,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为人民服务》。

在这篇著名的演讲里,毛泽东谈到了死。他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在毛泽东看来,像张思德这样的革命战士,虽然普通、平凡,但只要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还要重。

一个人能活成张思德这个样子,他的人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但检视一下张思德的人生,并没有看到他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可毛泽东主席却照样认为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只因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毛泽东在演讲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与其说这是一个要求,毋宁说这是一个制度,这个制度好得很!可惜,它只是毛泽东的一个口头制度。口头制度也很好,不好的是,它没有坚持下来,尤其革命成功、夺取政权后。

我赞成毛泽东这个口头制度:“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我就这么看重追悼会吗?不!我看重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它是如何对待它的国民的。毛泽东这样对待国民,在中国历史是,我敢说没有第二个人。

但是,毛泽东说这话时,他还在山沟沟里,他还是被国名党称之为匪的“在野党”党首。之所以把这个词加上引号,那是因为,在国名党眼里,共产党连这个也不是。

从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五年的时间,中国的历史就彻底被改写了。蒋介石去了台湾,留下的这个祸害,至今仍煎熬着中国人;毛泽东则从山沟沟,大步走向了天安门。

革命成功了,人民当家作主了。人民的地位在新中国大大地提高了。而我最关注的一个提高却再也没有被提及。这个提高难道太不重要了?这个提高难道被毛泽东他老人家遗忘了?不!他不会遗忘,他怎么会遗忘呢?他的江山是靠谁打下来的?是中国千千万万连名字也没有留下来的老百姓。他不会遗忘,也不能遗忘。他的这篇著名演讲收集在他的雄文四卷中,收进了我们的教科书里。即使他真的遗忘了,我们也不会遗忘。至少,我没有忘。

我没有忘,所以我老想着这事。想着这事的时候,我就觉得国家、政府没把这事当回事,没把老百姓当人。国家、政府只给有贡献的人开追悼会——我们也不知道那些人有什么贡献,我们仅从他的名字,从他的悼词里知道他是一个当官的人,一个有名望的人。反正,这些人不是普通老百姓。

慢慢地,追悼会就成了某种特权,是地位、是身份的象征。

老百姓没有地位,没有身份,他的身份就是人民。没有地位,只能是:死了,拉去埋了,拉倒。

老百姓就是老百姓,他们明白自己的卑微,“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他们不奢望政府,不奢望单位,不奢望街道,不奢望村委会,在他们死了之后,能给他们开一个追悼会,整几句悼词。他们来了,是他们父母的事;他们走了,是他们后代的事。没有后代的呢,就连拉去埋的人,都找不着。

生老病死不能说都指望国家,都指望政府,但生为这个国家的公民,即使做不到把这四个字全包下来,可也不能一个也不包。不包也没啥,我们祖祖辈辈都没被国家包过,不是照样活,照样死?现代社会不是封建社会,现代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生老病死都不问,作谁的主,当谁的家?

祖国是我们无从选择的,一如我们的母亲。我们把祖国视为自己的母亲,我们就是祖国的儿女。儿女死了,作母亲的总得哭两声吧,总得送一送儿女们吧?怎么送呢?组织个仪式,简简单单一个仪式,追悼会也算不上的那种仪式,比如某人是一个村民,让村委会的主任在这个仪式上给这个村民说几句话——姑且算作悼词。多么简单啊!可村民的儿子、孙子们参加了,看见了,就觉得很有面子,觉得他们的亲人死得很有意义。

这样的事怎么就没人做呢?这样的事怎么就不去做呢?草民可以轻视自己,国家不能轻视他们!政府不能轻视他们!

即使花点钱也是应该的,何况不花什么钱的啊!

一定有人这样认为:毛泽东说的那话,那制度,是革命尚未成功之时说的。革命尚未成功时,需要团结人民,友爱人民,人民才能跟着共产党打江山。那江山打下来之后,难道便不需要团结人民,友爱人民了么?江山固然不需要再打,可建设江山难道便不需要人民了?没有了人民,国都不在了,还谈什么政府?什么都没有了,哪里还有官,哪里还有什么名人?

我自己是绝不开追悼会的,不是我没那个资格。我也绝不要什么悼词。那悼词太恶心了。我甚至想到:倘使那个死去的人在天有灵,都不认为那悼词是写给他的。他自己都不认为他是那样的人。所有的好话,所有的赞词都给死人了,反正活着的没人与他争了。但赞词不能献给活着的人,那会招致许多麻烦。

我早就说过,我会悄悄地来,悄悄地去,不打搅任何人。我不需要总结自己的人生,也不需要别人总结我的人生。他们不了解我的人生,他们了解的只是我表象上的人生。我的人生只有我自己了解。

总结工作,可以抄袭,可以讨巧,可以靠想象力,可以讨好上级,但总结人生,难道也可以这样吗?按说是不可以的,但现实中却真有抄袭的,比如悼词。而自传里的一些东西,则有想象部分,有讨好传主部分,也有欺骗读者部分。由这几部分组成的自传或传记,你还愿意读吗?


上一篇:解释中国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