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讨

学术研讨

澳大利亞華文文學簡介
作者:心水  发布日期:2010-09-30 02:00:00  浏览次数:4486
分享到:
 一 幸福國家
 
澳大利亞是最接近東南亞的一個西方國家,1788年立國、距今222年。在總面積二百九十六萬七千平方公里裏,人口卻只有二千二百萬,人口密度每十平方公里平均只有七十五人。地廣人稀、資源豐厚,民主政制的福利社會;生活安康,被世人譽為「幸福國家」或「人間淨土」。華族是百多個少數民族之一,總數八十多萬,占總人口百分之三點七三。
 
1851年發現金礦後,新金山遂成為澳洲代名詞;淘金潮不但引來大量歐洲人,僅是維州(州會墨爾本)就湧來了25,005位廣東四邑人,除了五位女性外,余者全是男人,占全州白人總數七分之一。引起白人恐慌,1855年州移民限制華人入境。1986年暴力排華,殺死工22人,華族先輩面臨了被岐視迫害的悲慘命運。
 
1901年澳洲成立了聯邦政府,華人總數只剩三萬二千人,包括九千人是土生華裔,是年聯邦國會首次提出「移民限制法案」,主要針對華人。終於通過「白澳政策」,到1965年華人僅余二萬一千人。
 
直至1972工黨執政才廢除了令澳洲孤立了四分三世紀的「白澳政策」。現在全澳華人大多數是從1973年後始移來,新客再不是大陸的中國人,而是新、馬泰、越南、柬埔寨、寮國、臺灣及香港等東南亞的華裔。
 
1975年越戰結束、印支三邦改朝換代,兩年後出現投奔怒海的難民潮。1977年始澳洲以人道理由,接收了十二萬難民(包括本人一家七口),七成是說中文的華裔。這大批新客湧入,不到十年間,完全改變了澳洲華社的結構與面目。
 
因為印支華人在原居地重視教育,至少也擁有初中的華文程度。劫後餘生、站穩腳步,即發展社團,辦雜誌開報社,設中文週末學校,商店招牌亦以書法揮毫,幾乎被扼殺了的中華文化再次從荒漠中開花。
 
中國改革開放,1987年湧入四萬多中國留學生,並獲得永居權;隨後的商業投資移民、申請父母妻兒團聚,超過十多萬人說普通話的生力軍,再次改變了唐人街的新貌。這班中青年在大陸多是從事報業、作家、教師、畫家、音樂及其它專業人士。對澳大利亞新鄉興旺華文文學點燃了新火種。
 
香港九七問題,臺灣政局變幻,馬來亞巫華矛盾,印尼排華形成這些地區華人奔相移民澳洲,使到華社日益壯大。新生代華裔皆已融入澳洲社會,在多元文化大家庭中再無鴻溝。
 
澳洲是英語為主的國家,中文沒有功利價值,社會和職場,若不精通英語,將難立足。因此、華人後裔多淪為「黃皮香蕉」。若非東南亞及大陸不斷有新移民前來,說華語及看懂中文的人口將不斷滑落。那還會有澳洲華文文學存在呢?
 
報紙雜誌
 
華文報紙是推動華文與華文文學的重要工具之一,1900年梁啟超先生蒞澳洲訪問半年,成立保皇會;創辦于1898年的東華新報及1902年出版的東華報均成為保皇黨人的機關報。
 
1904年墨爾本華人組成「新民啟智會」,主張維新,發行「警東日報」,後由來自中國的黃右公、劉月池當主編,把墨爾本變成反清大本營。
 
1913年雪梨「廣益華報」創刊。1914年「國民報」也在雪梨發行。1925年東華報停版,華人日減再無法維持任何一份華文報生存了。
 
自白澳政策取消後,1982年來自香港的「星島日報」在雪梨創刊後,華人終於有了一份日報可讀;同年墨爾本越南華裔創刊了免費贈閱的「海外風」季刊,這本發行幾千份雜誌,提供澳華作者投稿園地。1985年另一雙月刊「漢聲」也免費發行,愛好創作的文友們多了個選擇。1986年由越南華裔楊漢勇先生創辦的「華聲週報」出版,全面提供了澳洲寫作者園地,華聲廣場及副刊、專欗,清一色容納澳洲華人作品。這份重視居留國的辦報精神是其他日報雜誌所缺少。
 
1987年香港新報集團進軍澳洲,出版「新報」澳洲版,後改為「澳洲新報」發行至今。洪紹平於1988年創刊的「海潮報」,後改名「新海潮報」(兩年前停版),由名報人張天牧任總編,敝人當執行編輯;每週一版文藝副刊,吸納極多來自中國的作者群。
 
相繼創刊的日報、週刊、雙週刊、月刊多達五十份,並有十七個文學網站。
(請參考附錄。)
三、文學團體
 
        「澳洲華文作家協會」于一九九二年四月四日創會,是澳華歷史上第一個華文文學團體,由黃有光博士任會長,黃玉液為秘書長。十月十四日由黃雍廉在雪梨創辦「澳華作協雪梨分會」;同年十一月底正式派出包括本人在內的五位作家參加「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假臺北創會慶典。
       
翌年由張至璋當會長的「澳華作協墨爾本分會」創會、昆士蘭也創立了「昆士蘭華文作家協會」,由蔣中元任會長。昆州尚有「讀書會」及「文學會」。相繼創會的有施國英任會長的「新州華文作協」、黃玉液于1993年創立「維州華文作家協會」。
 
「大洋文聯」由大洋時報社長馮團斌創辦,數年前由呂順成立「澳大利亞華人作家協會」,還有「墨爾本女作家協會」、「南澳華文作家協會」及雪梨詩人雪陽創立的「酒井園詩社」、尚有「悉尼詩詞協會」、「澳洲南瀛詩社」及「悉尼作家筆會」等文學團體。
       
以上十余個作家、詩人團體、凝聚了幾乎全澳大利亞五百余位華文作家及詩人。經常主辦各種文學活動、與各地蒞澳訪問的作家、學者交流,參予主流社會的作家節,藝術節等多元文化聚會。近二十年來、為澳大利亞華文文學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作品選集
 
提到澳華文學,定居雪梨的莊偉傑博士(已回廈門華僑大學執教),是有心人之一。他在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主編出版的《澳洲華文文學叢書》。該叢書五卷本共一百四十多萬字,分為小說卷、散文卷、詩歌卷、報告文學卷、雜文隨筆卷。彙集了全各地不同背景的一百零三位老中青作家,不同類型的四百二十多篇作品。
 
莊偉傑博士還主編「澳洲華文文學方陣」,不斷推出澳華作家個人專輯,包括:張勁帆、徐家禎、張典姊、林達、吳景亮、蘇珊娜、海曙、冰夫等著作。
 
2003年由馮團彬主編的《大洋文叢,這套《文叢》包括洪丕柱、張奧列、陶洛誦在內的十一位元作家各自獨立的作品集組成。馮團斌還主編了上下兩卷「澳華文萃」,共收集了八十二位作者的二百零四篇作品、以散文隨筆為主。
 
2008年,張奧列編選出版了《澳華文學精選》第一卷,收入悉尼、墨爾本、布里斯本、阿得雷德十五位作家。
 
“澳洲酒井園詩社”五周年詩選「釀造的季節」,由其創社社長冰夫和社長雪陽主編。收入近百人詩人、評論家的詩作、詩評、詩論共三百餘篇。
 
過去七年來,「澳洲維州華文作家協會」(由本人創會)先後出版了會員作品選集六卷:《文學的春天》、《楓林道上》、《旅途之歌》和《故鄉.異鄉.夢鄉》、《回顧與前瞻》、及《璞玉集》等。
 
昆州華文作家協會編輯 出版了《新世紀澳華選集》。南澳華文作家協會也編印了會刊,新州華文作家協會和悉尼華文作家協會的亦有會刊面世。
 
五、個人著作
 
二十餘年來,澳華作家、詩人的著作或合集,總共已出版了五百多部了。定居雪梨的何與懷博士花費精力特別編制了〈澳華文壇作者作品一覽表〉。至今一覽表已有一萬六千多字,收編了六百多位澳華作者及他們的作品。
 
幾百位華文作家、詩人群體,九成是來自中國。其餘臺灣只有六位、香港七位、越南七位、柬埔寨二位,若無大陸新移民,「澳華文學」是難成氣候。
 
長篇小說方面,經已發行或將要出版的有六十多部。早期的包括黃惠元(黎樹)的「苦海情鴛」(香港1985年5月);黃玉液(心水)的「沈城驚夢」(香港大地出版社,1988年)和「怒海驚魂」(美國新大陸叢書出版,1994年);劉熙讓的「雲斷澳洲路」……等等。
 
九十年代中期以後的包括:齊家貞的 「自由神的眼淚」(香港出版,2000年5月)和「紅狗」(2010年3月);陸揚烈的「墨爾本沒有眼淚」(2003年10月);
 
楊恒鈞的「致命武器」和「致命追殺」;唐予奇「世紀末的漂泊」;袁紅冰的「文 殤」、「自由在落日中」(2004年)、「金色的聖山」(2005年)和「回歸荒涼」(2007年);沈志敏的「動感寶藏」和「身份」等等。
 
文學文化理論批評方面有歐陽昱的「表現他者,澳大利亞小說中的中國人:1888-1988」;莊偉傑的「繆斯的別墅」和「智性的舞蹈——華文文學、當代詩歌、文化現象探究」;何與懷的「精神難民的掙扎與進取」、錢超英主編的「澳大利亞新華人文學及文化研究資料選」等。
 
新詩方面,包括:蘆荻的「鷗緣」(1989年);心水的「溫柔」(1992年美國新大陸詩社出版);莊偉傑的「神聖的悲歌」(中國出版,1997)、「從家園來到家園去」、「精神放逐」;西彤的「昨夜風雨」;李富琪的「澳洲的碧海藍天」(2001年);雪陽、璿子的「另一種生活」(2001年)、婉冰的「擾攘紅塵拾絮」(墨爾本出版2006年);冰夫的「消失的海岸」(2008年);許耀林的「許耀林詩選」(2009年)等。傳統詩詞有趙大鈍的「聽雨樓詩草」、廖蘊山的「世味集」、章自競的「存本堂鈔集」、彭永滔的「迭翠山堂詩集」等。
 
紀實文學及散文方面,澳華文學創作甚豐,可以提到;劉渭平的「小黎光閣隨筆」、「大洋洲華人史事叢稿」;徐家禎的「南澳散記」和、「山居雜憶」;黃苗子、鬱風的「陌上花」;黃惟群的「黃惟群自選集」;心水的「我用寫作驅魔」(1995年);張奧列的「悉尼寫真」;洪丕柱的「南十字星空下」;婉冰的「回流歲月」(墨爾本出版,1998年);莊偉傑的「別致的世界」;梁羽生的「筆花六照」;施國英的「午後陽光」;蕭蔚的「澳洲的樹熊、澳洲的人」;夏祖麗的「異鄉人異鄉情、 ;陸揚烈的「陸揚烈小說散文選」;李洋的「我的澳洲」;王曉雨的「舞遍全球」;何與懷的「北望長天」;李潤輝的「步出雷池:一個移民的旅程」等等、恕難盡錄。
 
六、雜文蓬勃
 
由於澳華文壇的作者群九成是來自神州、其中有超過半數在大陸是其它行業的專家,有感於新鄉倡導的言論自由,正可舒發過去在原居地身心遭受的種種痛苦,所謂不平則鳴。何況、以華裔人口對比,澳洲的中文報紙、刊物,可說是世界最多最蓬勃的地方。
 
經過近二十餘年全澳華文作家及詩人們的辛勤耕耘,在這個人間淨土的幸福新鄉,從心所欲的發揮靈思,大量創作出各類文體作品,並已在華文文學大圈子裏引起了注意。
 
七、開花結果 
 
這大批新移民們,一時仍無法融入主流社會;大多是身在澳洲心懷故國,特別關心中國的政經、社會等等問題。意識形態分岐下,論壇的雜文有右有左、促統反獨、反美親中或反共親美、民主與獨權等等爭論,各抒己見、大鳴大放,比之純文學作品,更讓讀者們津津樂道。
 
不少報刊為了促銷,爭相提供論壇園地,如大洋時報、華廈週報、聯合時報及澳洲日報等,讓讀者及作者們就各類事時、澳中兩國及海峽兩岸四地所發生事故,撰寫個人觀點。於是大量五花八門的見解、爭論經常見報;尤其是不同政見的文字,往往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漣漪、有時更成為社交圈的話題。
 
今天、“澳華文學”經已在世界華文文壇及華文詩壇站穩了腳步;全球各地召開的華文文學會議、研討會,都沒有缺少澳華作家、詩人們的出席。這證明原本荒漠的澳洲華文文學,經已開花結果。由於地理位置與東南亞接壤,與海峽兩岸三地的距離也較之歐美更近得多;尤其華文源頭及作家群體多來自中國大陸,備受故園影響在所難免。
澳華文學的蓬勃發展,對融入主流社會,參予多元文化居留地各種活動;促進澳大利亞華族整體新生活,起到積極的作用,實是可喜現象。
 
【參考資料】: 何與懷博士鴻文《追尋“新大陸”崛起軌跡》
 
初稿蒙廈門蘇永延教授斧正、給予寶貴意見;更蒙雪梨譚毅博士、蕭蔚女士、昆州洪丕柱先生、南澳徐家禎先生等作家熱心提供當地文學團體、報紙、雜誌、網站名稱,豐富拙作內容、特此致謝。
二零一零年六月六日於墨爾本。
六月二十二日第五次修訂完稿。
本文為作者出席九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假廈門大學舉辦的「第八屆東南亞文學研討會」向大會宣讀的原稿。
-------------------------------------------------------------------------------------------------------------
 附錄 : 相繼創刊的日報、週刊、雙週刊、月刊如下:
 「澳洲新快報」、「澳洲日報」、「墨爾本日報」、「華人日報」(停刊)、「自立快報」(停版)、以下均為週報: 、「東華時報」(停刊)、「華聯時報」、「澳華時報」、「東方郵報」、「大洋時報」、「昆士蘭日報」、「華商」、「世界」、「移民鏡報」、「華友」、「生活情報」、「悉尼時報」、「華僑時報」、「雪梨導報」、「亞洲星期天」、「澳洲僑報」、「時代週報」、「澳洲訊報」、「大華時代」、「新時代報」、「華廈」、「澳洲導報」、「聯合時報」、「大紀元時報」、「澳華導報」、「澳大利亞時報」、「多元文化報」、「新市場報」、「看中國」、「澳中週末報》、「老子」、「世界週報」、「綜合週刊」、「澳週刊」、「南澳時報」、「南澳新報」、「i 時代」、「壹週報」、「首都華文報」、雙週刊有:「廣告天下」、「東方郵報」、「青年週刊」、「橋」等等。
 
 發表文學作品的雜誌有:「海外風」、「滿江紅」、「大世界」(此三份已停刊)、「原鄉」、「新金山」、「澳洲彩虹鸚」、「聯合月報」、「漢聲」、「潮流」、「動態」、「中國製造」、「南澳時報」、「好雜誌」、「焦點」、「新移民」、「新人類」、「廣告天下」、「老子」、 「同路人」、「首都雜誌」、「新天地」、「澳華作協」、「堪京文苑」……等等。
 
近十年流行網路文學,開設網站的有「海外華人資訊」、「澳洲中文」、「澳洲新快報」、「澳洲長風」、「酒井園詩刊」、「唐人街」、「南瀛詩薈」、「悉尼時報」、「海外華人」、「悉尼筆會」、「 澳華」、「佳來」、「澳大利亞時報」、「真話文論週刊」、「1688奧尺」、「昆華」及最新的「澳洲華文文學網」



评论专区

huang2014-11-20发表
哈哈哈!其文格跟其人格,真是一模一样.
黄潮平2014-11-20发表
文格實際上代表人格,作者 "選擇性辦案"的作風,正好是其人格缺陷的表現.
laoxiang2014-11-20发表
好!
huang2014-11-20发表
哈哈哈!其文格跟其人格,真是一模一样.
圣童2014-11-20发表
个人以为,上述资料中有个比较实际的问题作者似乎忽略了,那就是其中的诸多报纸刊物,并非文学内容,新闻与文学是完全两个东西。不能混淆。另外,我们都知道这里的中文报纸在本质上是什么,对文学的态度是什么。 因此,文学在澳洲的生长并没有那么良好的环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对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生存的文学报以如此情感。 澳洲汉语文学的确有一些成就,但真的与这些报纸的数量与种类构不成太多关系。 我们自己的心里特别清楚我们这些文学人此在的处境。比如,我们都没有一份文学期刊。过去的有,对今天没有意义。毕竟它已经废掉了。而过去有,现在没有刚好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传达文学的发展成就问题上,我们在倒退。
laoxiang2014-11-20发表
好!
黄潮平2014-11-20发表
认同圣童文友的观点:新闻与文学是不同的,不能混淆。人们不能只看现象,而忽视实质。虽然報纸多,但太多未必是好事,有時是“多而烂”。 全澳几十份华文報,只有几份有开辟写作园地。华文報多,虽然可以更大滿足读者新闻需求的胃口,对推动澳华文学的发展,沒多大作用。作家(作者)要有好作品,除了自身的写作水平外,写作心态也是个重要问题。
圣童2014-11-20发表
个人以为,上述资料中有个比较实际的问题作者似乎忽略了,那就是其中的诸多报纸刊物,并非文学内容,新闻与文学是完全两个东西。不能混淆。另外,我们都知道这里的中文报纸在本质上是什么,对文学的态度是什么。 因此,文学在澳洲的生长并没有那么良好的环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对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生存的文学报以如此情感。 澳洲汉语文学的确有一些成就,但真的与这些报纸的数量与种类构不成太多关系。 我们自己的心里特别清楚我们这些文学人此在的处境。比如,我们都没有一份文学期刊。过去的有,对今天没有意义。毕竟它已经废掉了。而过去有,现在没有刚好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传达文学的发展成就问题上,我们在倒退。
黄潮平2014-11-20发表
认同圣童文友的观点:新闻与文学是不同的,不能混淆。人们不能只看现象,而忽视实质。虽然報纸多,但太多未必是好事,有時是“多而烂”。 全澳几十份华文報,只有几份有开辟写作园地。华文報多,虽然可以更大滿足读者新闻需求的胃口,对推动澳华文学的发展,沒多大作用。作家(作者)要有好作品,除了自身的写作水平外,写作心态也是个重要问题。
黄潮平2014-11-20发表
文格實際上代表人格,作者 "選擇性辦案"的作風,正好是其人格缺陷的表現.
bill2014-11-20发表
衷心感谢心水先生,您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澳华文学成就与期许。
bill2014-11-20发表
衷心感谢心水先生,您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澳华文学成就与期许。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