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科学思辩之八 插在历史倒车上的棋子
作者:林别卓  发布日期:2018-11-16 06:37:00  浏览次数:2199
分享到:

忽然想起前些年,澳洲有一位信誓旦旦地跟读者打赌,并立下“遗言”,说什么五色旗将来会取代五星红旗成为中国的国旗,此说虽可笑,但也引人深思。

这些年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有回归历史传统的特点,但同时也有开历史倒车的现象出现,这位文化名人的观点怕是属于后一种情况。

中国1840年之前是没有国旗的,鸦片战争挨打之后不得不“师夷之技”,向侵略者学习,于是1862年就有了自己的国旗-------黄龙旗,张牙舞爪的,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难画的国旗。除了黄龙旗外,还有满清北洋海军一、二品的官旗,就是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旗。

五色旗为什么后来被革命党所沿用成为中华民国的第一面法定的国旗呢?这要从袁世凯这个人说起。袁世凯原是北洋军阀首领,清朝最后几年晋升为内阁总理大臣,位高权重。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之后,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抵抗革命军失效,就与南方的革命军议和。在议和中,革命军领袖黄兴承诺愿意由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以换取他倒转枪口逼迫清廷退位,图以和平的方式结束封建专制统治。1911年12月4日同盟会(国民党的前身)召集各省都督的代表在上海开会(孙中山缺席),与会者为了讨好袁世凯,促使他尽早逼迫清廷退位,就在同年12月28日提出用他的北洋海军的五色旗作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国旗。

1912年1月19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以五色旗作为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然而孙中山先生始终反对使用五色旗,他复函临时参议院,认为用清军的官旗作为中华民国的国旗不合适,而且以颜色代表五大民族也不妥,故从旗帜的历史、取意和美观而论,用青天白日旗为宜。黄兴、章太炎等人则认为青天白日旗不甚美观,且与日本军的旭日旗近似,章太炎甚至临死之时也拒绝以青天白日旗覆盖其遗体。虽然争论的双方各有各的道理,但新的国家不可用已被推翻的前朝的旗子作国旗,是个大道理,不然的话,岂不是开历史倒车,退回到旧时代去,使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前功尽弃?显然孙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用青天白日旗作为中华民国的国旗是理所应当的。

然而,青天白日旗与五色旗之争,并非仅仅是图画颜色的美学之争,而是大是大非的斗争,本质上是革命与复辟、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斗争。由于辛亥革命不彻底,封建社会的根基依旧存在,爱开历史倒车者大有人在,致使五色旗从1912年到1928年作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国旗长达十六年之久。

袁世凯逼迫清帝溥仪(时年六岁)退位,功劳非同小可,威望如日中天。当时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顾全国家和平大局而让位于袁世凯。但是当时反对民主共和的风气甚嚣尘上,以至于中华民国参议院的1966名参议员竟然通过民主投票一致赞成实行君主立宪制,决定改“中华民国”国号为“中华帝国”,并推戴袁世凯为皇帝。袁世凯接受了这个推戴。1915年12月12日他从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摇身一变为“中华帝国”皇帝,废止了中华民国临时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改挂“中华帝国旗”。此旗是五族共和旗的变种,红色交叉带代表大汉族,上下左右被格开的蓝、黄、白、黑四个区块分别代表满、蒙、回、藏四族。不过,1916年这个复辟封建帝制的恶作剧在全国人民的责骂声中草草收场,“洪宪帝制”只活了83天就断气了,袁本人也因气绝而寿终正寝了。

那么,为什么在袁世凯死后,五色旗依然作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国旗使用呢?因为当时的民国中央政府是北洋政府,作为北洋军阀“本命旗”的五色旗,自然伴随其始终。

事情发生变化是在1921年5月以后。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明令废止五色旗,代之以青天白日旗。孙先生说:“诸君应弃满清之五色旗,举革命之青天白日旗!”接着1924年9月,国民党通告全国:“以青天白日旗为党旗、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再接着北伐成功后的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17日,国民党正式宣布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五色旗,作为唯一法定的国旗在全国使用。

但是,五色旗被废除后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继续变换各种模样招摇撞骗,收买人心。抗日战争时期,汪伪汉奸政权的旗帜就是五色旗上面加上“和平反共建国”几个字;伪满洲国的“国旗”也是以五色旗为主调设计出来的,换汤不换药。因此,五色旗成为了开历史倒车的反革命标志,是图谋复辟旧制度的旗号。

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革命必然战胜复辟,这是颠簸不破的历史规律。中华民国取代满清封建王朝,青天白日旗取代黄龙旗、五色旗,是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五星红旗取代青天白日旗,也是如此。

主张“告别革命”的人喜欢鼓吹复辟五色旗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为什么一些人总是念念不忘五色旗呢?是因为他们在观察事物上存在盲区,对新陈代谢、新旧交替的规律性缺乏起码的认知,好比是一个人在盲目地开倒车,盲冲盲撞,结果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2018年11月12日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