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忆雕塑家钱绍武先生
作者:海曙红  发布日期:2021-07-06 01:58:43  浏览次数:1534
分享到:

六月初听闻钱绍武先生过世,往事悠悠浮出脑海。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艺术教育之事,我和印老师去请钱绍武做顾问,和先生有过两三次面晤。钱绍武是著名的雕塑大师,塑有杜甫、李白、曹雪芹、阿炳等许多文化名人的雕像。曾有人评论他的雕塑是“大形有声”,比如他的青铜雕塑《张继-枫桥夜泊》,藏于苏州寒山寺枫桥文物陈列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诗人张继的诗句千古流唱,钱绍武雕塑出来的诗人张继形神皆备,造型线条流畅。诗人身姿舒展斜依书箧,头微仰,若观夜空;眉轻蹙,似闻钟声。 

钱绍武是无锡人,对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君)怀有独特的感情,他先后雕塑过好几尊阿炳的塑像,其中有一尊雕塑立于无锡惠山的二泉池畔,当年我和印老师陪着钱绍武伉俪一起参加了塑像揭幕仪式。我出生在无锡,小时候就听说阿炳这个名字,成长之中每每听到二胡,就会想到那曲名闻遐迩的《二泉映月》,想到惠泉和月亮。谁不知道无锡的惠山之泉,唐代茶圣陆羽曾品评它为“天下第二泉”。宋代文人写有这样的诗句:“甃石封苔百尺深,试茶尝味少知音。惟余半夜泉中月,留照先生一片心”。阿炳从小就随父亲学拉二胡,青年时因目疾而失明,据说阿炳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摸到惠山泉畔,聆听那叮冬泉声,想象清凉的泉水映着皎洁明月。古有诗人钟情“半夜泉中月”,而阿炳是用心灵感受泉水与月光的交相辉映,从他的二胡旋律中能听出他内心的忧愤和疾苦,也有对光明幸福的梦想与祈盼。 

阿炳传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委婉流畅,发人幽思。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曾说,如此天籁般的音乐“是应该跪着听的”。钱绍武曾多次为阿炳塑像,除了阿炳墓前那个正面雕塑外,其它雕塑都是看不到阿炳面孔的,有的是背过脸去,有的则埋首拉琴。钱绍武认为,一个人的脸不能代表音乐家的特点,他更想从阿炳拉琴的体态、以及他瘦弱的身姿来表现这位民间艺术家的坚持与自尊。记得当时阿炳塑像揭幕之后,我们一行人都被钱绍武所塑的阿炳像打动,情不自禁地站在塑像前与雕塑家一起合影。Picture1.png世人都知钱绍武先生雕塑有成,却少有人知他还是书法大家,他的书法自成一体,很有个性。其实,雕塑、绘画、书法、视觉艺术是相通的,甚至与音律相通。记得我们当时请钱绍武写字,他答应得好爽快,一点架子都没有,为人极其随和。他一边看我们铺纸备墨,一边讲他年少时一件有趣的事。小时候他曾跟着秦古柳先生学书画,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磨墨。磨墨时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快,只能慢慢地匀速地磨,惟有这样,才能使墨磨得细腻适用。而要磨出一缸墨来起码得花一两个钟头,先生说这是磨他的性子。他学画是从书法习字开始的,主要临汉碑,后来他成了书法迷,几十年从未断过练字,而每次磨墨写字,都会想起秦古柳先生对他的教诲。这就是大艺术家,说一件平凡小事都透着一股大家子气。 

与钱绍武先生的几次面晤,让人深深钦佩他的艺术修养,从他的谈吐可知他的中国诗词造诣非同一般。作为一个著名的雕塑家,他不仅创作有相当成功的雕塑品,且书法功底深厚,他把书法艺术当作是认识“抽象美”的捷径,是懂得“构成”因素的要途,钱绍武自认他的书法成就高于雕塑。当年他送我一幅“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书法小品,我虽未专门研习过书法,也看得出他书法线条如刀刻斧凿,用笔精到有力,字的笔划构架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布局,既突出每个字的个性,整体上又融合得一气呵成。

雕塑家的书法确实有些与众不同,想想钱绍武从前磨墨学写字的故事,我思忖,似乎只有沉得下心来的人,才能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从前老一辈的艺术家中有许多人是很沉得住气的,能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做事,所以他们的作品有底蕴且耐看。钱绍武先生虽去了天国,他创作的雕塑作品会永远立在大地上。                                                                                                                      


上一篇:重提向往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